現代文閱讀指導(1 / 3)

現代文閱讀指導

一、調整良好的閱讀心理:

[開竅門路]考試,是對每一個學生的知識、心理、意誌以及體質的綜合考查。由此可見,一個學生僅僅具有一定的閱讀知識顯然是不夠的,還要調整好考場上的閱讀心理。

良好的閱讀心理主要表現在:以平靜心態進入考場,以自信目光審讀文章,遇到閱讀障礙不氣餒,解答閱讀問題順手也不盲目樂觀;正確客觀地認識自我,毫不畏懼地解讀文字材料,輕裝上陣、充滿信心,能巧妙地克服“怯場”心理現象。

造成閱讀失分的心理因素很多,但歸納起來,主人的以下幾種:

一是閱讀的焦慮感。大多數學生在閱讀考試中,會的不同程度的緊張,形成一種消極的情緒障礙。看到閱讀題焦慮不安,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神智不清、大腦一片空白。有的學生見別人忙於作答、自己無從下手,便煩躁不安。

二是閱讀的心理負擔重。有些同學是帶著沉重的心理負擔進行閱讀考試的。有的老師過分誇大閱讀作用,學生聽而生畏,更不用說是考試了;有的家長竟下達閱讀考分“指標”,學生想而生怯,更何況在考場上麵臨“難”題。

三是閱讀的心理定勢。指學生閱讀中操作習慣、思維過程、答題用語等方麵的刻板狀態。有的學生習慣先做“分多”的題;有的學生喜歡從難題做起;有的學生思維高度緊張,匆匆下筆,離題萬裏。

四是閱讀的瓶頸效應。指在解答問題過程中,心裏覺得似乎容易解決而一時又解決不了的心理現象,人們通常稱之為“幾乎有了”、“已經到了舌尖上”的“閱讀高原現象”。學生答題時,一會兒感到茅塞頓開,一會兒又覺得毫無辦法,欲做不能,欲罷不忍。

五是閱讀中自暴自棄。有的考生在連續幾道閱讀題做不出來後,就變得十分緊張,思路越來越堵塞,馬上就懷疑自己的能力水平,或覺得題目太難,“反正做不出,不如放棄”的心理便製約了所有閱讀題的解答。

考場中閱讀解題失誤很多,但由於心理因素的幹擾而造成的失分的原因不可忽視。現針對上麵閱讀不良的心理現象談談心理自我調節:

1、旁若無人心自安。

有不少考生害怕監考老師,特別是在做語文題時最怕語文老師監考。他們常用一部分精力來觀察老師的眼神和行動,擔心語文老師發現或譏笑“閱讀題的糟糕”,這樣就嚴重地影響了水平正常發揮。消除“怕”的心理,最好的辦法就是“旁若無人”,似乎考場隻有“我”的存在。

2、集思於卷心自專。

考場上,有的考生看錯了閱讀題,有的漏做,有的“張冠李戴”,這是什麼原因?主要問題在於解答閱讀題時思想不專注。作為考生,應“專”到試卷內,對材料字斟句酌,對題目仔細推敲,全心答卷,“完全”投入。

3、丟掉“包袱”心自寬。

做閱讀題時特別要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排除思想雜念。閱讀文字材料平心靜氣,解答題目有條不紊,回視材料、檢查答案不慌不忙。應該這樣想:閱讀題大家都覺得難,我必須在這方麵有所突破才能戰勝對手;心情平靜一分,答題會多得一分,放下“包袱”就是勝利。沒有心理障礙,心境自然寬鬆多了,閱讀也就會得心應手。

[開竅示例]

(一)、讀議論文段,按要求完成1——3題。

對前人留下的“已知”成果,要善於學,也要敢於疑。亞裏斯多德斷言:“物體從高空落下,快慢與其重量成正比。”這個斷言,流傳了1800年。伽利略卻要重新用實驗檢驗它是否是真理。他拿著兩隻大小不同的鐵球,跑到比薩斜塔上往下扔,一次次實驗結果,證明亞裏斯多德的斷言是錯誤的。不僅如此,伽利略還從中掌握了物體的運動規律,推動了力學的發展。敢於對權威的結論見疑,才能希望穿破未知的障礙,打開直理的大門。電磁場、原子能的發現,相對論、量子論的提出,生物進化論、元素周期表的創立,不都是敢於向權威的錯誤論斷挑戰的結果嗎?

1、這段文字的中心論點是()

A、敢於對權威結論見疑,才有希望穿破未知的障礙,打開直理的大門。

B、對前人留下的“已知”成果,要善於學,也要敢於疑。

C、電磁場、原子能的發現……不都是敢於向權威的錯誤論斷挑戰的結果嗎?

D、科學的創立,都是向權威挑戰的結果。

2、文段所運用的事實論據,詳寫的是

略寫的是

3、“要善於學,也要敢於疑”這句話著重強調的是什麼?這兩個分句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答:

[解析]:開始做這道閱讀題時,先放鬆一下情緒,消除緊張感。雙目緊閉,心情平靜下來後,進行一次深呼吸。再集中精力看材料,答問題。這叫做“忙裏偷閑”,創造良好的閱讀心境。先看第1題,找中心論點,我們知道:重心句常在開頭或結尾。A項選自文字材料中間,“對權威結論見疑”範圍太窄,沒有概括出本文中心論點;B項選自開頭段首句,其內容能夠歸納出材料的要點;C項選自結尾句,反問句並非中心論點,從內容上看也不能概括本段中心觀點;D項屬語言材料概括句,不是從原文中節選的,並沒有準確概括出論點,句中“都”字用得太絕對,不符合客觀實際。因此,答案為B項。

第2題是分析論據特點:事例詳略得當。詳寫了伽利略的實驗,略寫了電磁場、原子能的發現,相對論、量子論的提出,生物進化論、元素周期表的創立。

第3題是考查學生分析句式作用及理解問題的能力.如果靜下心一想,“也要”一句肯定是被強調的,為什麼要強調這一句呢?直接關係到中心論點的被證明問題。句式不能調換,兩句含有內在的邏輯性:隻有學了,才知道疑的地方。

(二)、讀文做題: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1、與“小大之獄”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肉食者謀之B、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C、公將馳之D、登軾而望之

2、寫曹劌的言行,目的在於表現曹劌()

A、忠君報國的思想B、勇於犧牲的決心

C、衝鋒陷陣的精神D、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善於掌握戰機

[解析]:文言文閱讀看似很難,實際上用客觀題降低了許多難度,一般考生能大獲其分。試題中的“難”和“易”是相對的,你“難”他亦“難”,你“易”他亦“易”,關鍵在於考生要丟掉心理包袱,消除心理雜念,潛心投入答題。本閱讀題中的第1題,A項“之”是代詞,C、D兩項也是代詞,隻有B項是助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的”,與題幹示例相符,所以答案為B。第2題,A項概括不準,B項太拔高了材料主旨,C項偏離客觀實際(曹劌是協作指揮參戰,不是親自拚殺)所以隻有D項最能表達描寫的作用。

二、消除閱讀應試障礙:

[開竅門路]

由於閱讀考查在試卷中實際上是起著區別學生語文水平優劣的作用,考生閱讀遭受的挫折和失敗也較普遍,心理上蒙上陰影,變得相當脆弱,考場中常常出現各種閱讀障礙。

1、篩選障礙。解題中篩選分為兩類:一是明確性篩選,就是把材料中心內容、關鍵部位、重要部分找出來,使閱讀完成時對文章有個了解,知道文章寫什麼,重要的段、句、詞在什麼地方;二是需要性篩選,也就是根據考題需要進行搜集選擇材料。考生常在篩選中迷路,產生解題障礙。

2、應變障礙。閱讀需要調動所掌握的一切知識與自己形成的各種能力、技巧來參與,需要有種“機敏”之智,需要把閱讀材料中的信息納入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係統,經過整理歸納,麵對試題瞬間作出調整、組合、反應。有的題目要緊貼文句“死摳”;有的則不宜“死摳”,吸能觀其大略,“不求甚解”;有的要求同思考;有的要求異延伸……這看似解題技巧,其實是思想品質的體現,應變障礙往往是思維障礙。

3、表述障礙。閱讀題近年來加大了表述題的比重。考生在平時隻注意客觀題的訓練,甚至認為判斷題簡單好做而害怕主觀題的考查,忽視用語言來表述的訓練。考場中就出現表述不準確、語言組織不起來、抓不住要點、抓不住中心、抓不住角度等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