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K雖然是一個科學化程度很高的考試,但也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試卷的結構和題型方麵的一些問題,北語漢語水平考試中心正在考慮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比較大的調整,甚至是全麵的“改版”。當然“改版”以後的HSK考試一定會更可靠、更有效、更能準確地反映考生的真實水平,更能適合廣大用戶的需要。
HSK的另一個不足之處就是和世界上其他幾個大規模的考試相比,它還是一個小規模的考試。作為小規模的考試,分散預測的難度很大,預測成本也非常高。作為小規模的考試,它的題庫還不夠大,有一些題目還不夠完美。
HSK的幾個考試在彼此銜接上還有“不順”的地方,應該加以改進。
HSK目前的等級劃分過細,實際上很難把誤差控製在一個更精確的水平之內。測量的精度要求過高會給我們的報告分數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我們隻提供用戶一個導出分數而不提供等級證書,這個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因為導出分數是可比的,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對導出分數作出自己的解釋。
HSK[基礎]、HSK[初中等]都沒有口語測試,無法對考生的口與能力作出評估。HSK[高等]盡管已經有了口語和作文的內容,但是口語和作文的評分還無法實現自動化,主觀題目的評分問題是我們正在解決的問題之一。
四、漢語水平考試的展望
漢語水平考試發展到今天,雖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北語漢語水平考試中心受教育部民族司的委托,正在開發“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考試(MHK)”(簡稱“民族漢考”)。這個考試已經基本研製完成,並即將開始在中國的新疆、內蒙古、吉林等省區正式施測。這個考試的目標是取代少數民族考生全國統一高考的漢語試卷,為少數民族考生進入普通高校就讀提供漢語水平證明。
第二,北語漢語水平考試中心正在研究“漢語水平計算機輔助自適應考試”。計算機輔助自適應考試(Computerassistedself-adaptivetest),是建立在“項目反應理論(IRT)”基礎之上的。這種自適應考試可以通過少量的題目在很短的時間裏確定一個人的能力水平,當計算機能夠判定出考生的水平時,考試就結束了。我們的HSK(初、中等)是紙筆測驗,有170題,但是真正適應某一個人的題目可能隻是其中很少的一些。自適應性考試就是所謂“裁縫式的考試(TailorTest)”,它能夠量體裁衣地找出適合某考生水平的題目。自適應考試是要建立在一個數學模型上的,這是其技術難點。
第三,關於改革“漢語水平考試體係的問題”。近年來,隨著漢語水平考試的發展,有些問題也慢慢顯現出來。“體係不順”就是其中之一。第一,初中等考試這兩個水平級的考試采用同一張試卷;第二,HSK[基礎]與HSK[初中等]有交叉,HSK[初中等]與HSK[高等]也有交叉。這種“不順”是有曆史原因的:HSK[初中等]是1984年開始研製的,但當時我們並沒有把它叫做HSK[初中等],我們隻是叫做“漢語水平考試”。直到1989年開始研製高等漢語水平考試時,才把原來的考試叫做“初中等漢語水平考試”。最後,為了滿足水平更有限的考生的需要,我們研製了基礎考試,叫做HSK[基礎]。現有的三個等級的考試不是一次設計出來的,而是根據需要逐步添加進來的,因此,它們在難度和等級的銜接上就出現了一些問題。1984年開始研製漢語水平考試的時候針對的是兩個水平級的目標團體,即接受過一年漢語預備教育的來華留學生和接受過兩年漢語預備教育的來華留學生。對HSK現行體係結構的改進的幾種可能的方案:
1、把HSK[初中等]改稱作中等,整個HSK分為基礎(或叫初等)、中等、高等三等三份試卷。
2、把現行HSK初中等中的5、6、7、8級改為中等,把其他級與基礎合並
為基礎(或叫初等),整個HSK考試分為基礎(或初等)、中等、高等三等三份試卷。
3、把HSK[初中等]拆分成初等和中等兩等,即把一份試卷變為兩份試卷,整個HSK考試分為基礎、初等、中等、高等四等四份試卷。
不管我們做出哪種選擇,我們必須對現行HSK體係結構方麵存在的問題的實質認識清楚。我們不能僅僅把這個問題理解為關係不順,這樣理解太表麵化,沒有觸及問題的實質。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基礎、初中等、高等這樣一些名稱是否合適。我們需要思考更本質的問題:
1、初中等沒有分開因而存在內容覆蓋麵太廣、難度跨度過大以及分數雙峰分布兩大問題。這屬於考試科學性的問題。
2、基礎與初中等到底應該不應該交叉,這種交叉有哪些利弊?我們是不是應該把基礎和初中等劃分的更清楚一些?
3、初中等與高等事實上也有交叉或銜接方麵的問題。為什麼拿不到中等B級的考生卻可以獲得高等B級?由於高等考試涵蓋了三、四兩個年級,其考生對象是否也像初中等一樣有一個“斷層”?
上麵三個問題,歸根結底是考試的目標團體的問題。HSK初中等雖然針對的是兩個目標團體,但我們對這個目標團體的定義和控製是良好的,其分數是可信的、可比的。HSK基礎和高等分別跟初中等有交叉現象,說明這兩個考試所針對的目標總體和初中等的目標總體有交叉。理想的情況應該是每個考試的目標團體盡量不互相交叉。
第四、開發HSK係列考試。國家漢語水平考試委員會已經著手開發HSK[少兒]、HSK[文秘]、HSK[旅遊]、HSK[商務]幾種專業考試。
第五、隨著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考試需求的擴大,一是要開發新的考試項目,一是要改進原有的考試體係。比如說我們目前還缺乏直接測試考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考試,水平測試部分地代替了這一類考試。HSK[高等]加進了口語考試和作文考試的內容,但是基本上還沒有脫出漢語水平測試的框架。我們要跟蹤世界上語言測試的最新理論,開發出適應不同用戶需要的、不同類型的考試項目。
第六、我們正在對現有的幾個考試大綱進行修訂,並著手研製“漢語水平考試語音等級大綱”,這項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由於有了更大規模的語料庫,新的大綱將更加科學、合理。
第七、我們正在開發“漢語水平考試動態語料庫”,這個語料庫包括作文語料庫和口語語料庫兩個子項目。它的完成可以為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漢語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漢語水平考試研究提供一個基礎平台。
附錄1:HSK國內考生發展示意圖
附錄2:HSK國外考生發展示意圖
附錄3:HSK考生總數發展示意圖
附錄4:HSK考點統計和分布
海外考點分布
亞洲:日本(東京、大阪、京都、名古屋、福岡、金澤、紮幌、神戶、廣島)、
韓國(漢城、大丘、釜山、大田、光州)、新加坡(新加坡)、菲律賓
(馬尼拉)、馬來西亞(吉隆坡)、泰國(曼穀、喃邦)、越南(胡誌明、
河內)、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泗水、棉蘭、萬隆)緬甸(仰光)、蒙古
(烏蘭巴托)
大洋州:澳大利亞(悉尼、墨爾本)、新西蘭(奧克蘭、惠靈頓、基督城)
美洲:美國(密西根、休斯頓、紐約)、加拿大(溫哥華、埃德蒙頓、蒙特
利爾、倫敦市、多倫多)
歐洲:法國(巴黎、波爾多、馬塞、雷恩)、意大利(米蘭、威尼斯)、德國
(漢諾威)、英國(倫敦、牛津)、俄羅斯(莫斯科、符拉迪沃斯托克)、
芬蘭(於維斯屈來)、奧地利(維也納)、瑞典(隆德)、丹麥(奧爾湖
斯)、比利時(根特)、匈牙利(布達佩斯)、西班牙(馬德裏)
國內考點分布
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央民族大學、國際青年研修大學、北京外交人員語言文化中心、北京教育考試院、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公司培訓中心、北京外企服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培訓中心)、天津(南開大學)、上海(複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廣州(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南京(南京大學)、西安(西安外國語學院)、武漢(武漢大學)、成都(四川大學)、杭州(浙江大學)、昆明(雲南省教委)、廈門(福建華僑大學)、南寧(廣西民族學院)、桂林(廣西師範大學)、濟南(山東大學)、青島(青島大學)、長春(東北師範大學)、沈陽(遼寧大學)、大連(大連外國語學院)、哈爾濱(黑龍江大學)、鄭州(鄭州大學)、烏魯木齊(新疆財經學院)、西寧(青海師範大學)、呼和浩特(內蒙古師範大學)、延邊(吉林省延邊民族教育改革辦公室)、長沙(湖南師範大學)、香港(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大學)、澳門(澳門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