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心源不能進入四天王天,當然不是被師兄們拋棄了。原因很簡單,隻因他未入聖,修為不夠罷了。
門框上寫得很清楚:四天王天,修下之下品,聖人可入!
而牧遙停下,自然不是因為好奇寂滅的徒弟們是否內訌,自然也不是想著要幫助歸心源也入聖。都是仇人啊!
何況,牧遙已入聖,也沒有辦法再破除日月星宿天的屏障。
牧遙停下,是因為想起了手冊上的介紹,從四天王天開始,有幻境出現,異常危險,整個神山探秘的死亡率超過了50%,那必須要謹慎。
牧遙便在石門前止步,掏出了手冊。
三人便蹲在石門前研究,先是概述:四天王天又叫夜叉天,欲界六天第一層,有幻境產生,依據各人業力不同,幻境也有所不同。幻境種類繁多,形式各不一樣。行善業的人有福報,會遇見四大天王。行惡業的人有惡報,會遇到四大夜叉。
簡單說就是,善業有善境,惡業有惡境!
隻是,這欲界六天是什麼?
另外,牧遙看完概述,對手冊中提到的‘業’,有些不明所以,隻得再往下翻。隨後便看到了佛學院的鳩摩羅什對於業的詳解。
鳩摩羅什是陸當大代最著名的高僧,擔任佛學院的副院長。據說對於佛理的研究,甚至超過了院長真諦。其最為傑出的成就便是,完整的翻譯了《般若經》、《妙法蓮華經》、《金剛經》、《維摩經》、《阿彌陀經》、《首楞嚴三昧經》等。
這些經書的問世,直接完整了佛學體係。也才有了後來的淨土宗、天台宗等名寺,而鳩摩羅什對於‘業’的解釋,正好收錄於手冊:業力有善業、惡業、無記業之分。善業有善報、惡業有惡報,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業就是因果報應,做好事得善業,做惡事得惡業。
而佛家修行,便是要多行善業,淨化惡業,所以入門時都會要求發誓:皈依佛法僧三寶,勤修戒定慧三學,息滅貪瞋癡三毒,淨化身口意三業。
而三業便是典型的惡業,按身、語、意,可分為十大惡業,包含殺生、偷盜、淫邪,惡口、兩舌、妄語、綺語,以及貪、嗔、癡。
禁行惡業,便是善業。禁止以上行為,也稱為十大善業!
接著,鳩摩羅什還提到了修行善業的方法,便是勤念口訣提醒自己。但是這口訣卻是有些眼熟,竟是十善道開始處的石頭上所刻下的字: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最後,鳩羅摩什為了鼓勵行善業,還在‘妙法蓮華經’中舉出了例子:爾時一切大眾皆蒙佛授記,舍利弗身口意三業清淨,而生大歡喜…!
看到此處,牧遙大體明白了業力。
但是他卻不以為意,佛家總喜歡講這些玄虛的東西。
行善就會有好結果麼,母親一輩子柔弱,螞蟻都不敢踩死一隻,卻被牧家趕了出來。父親為了家族搏命,落得兒子被人欺淩。
善惡,究竟誰說了算,究竟由誰來評判?
尤其佛學院的那幫光頭,還製定了嚴苛的清規戒律,但是修行的好處,卻無比虛妄,什麼下世投個好胎,或者免下地獄等。
最終極的獎勵,也才是去往西方極樂世界。
誰知道那是個什麼鬼地方!
善惡全是虛妄,說什麼不能殺生,難道前幾天遇到猴子和獸人,要我洗幹淨了脖子,束手被砍麼。想清楚這一切,牧遙便閉上了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