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在楚漢兩軍對峙的關鍵時刻,主帥安危維係著士氣軍心。當張良讓中箭的劉邦強起巡視時,漢軍士氣振奮起來。

公元前203年的冬天。

華夏大地上,自秦二世元年陳勝揭竿而起燃起的戰爭烽火,雖幾經演變已延續七年了。

戰爭使這片土地上,餓殍遍野,血流成河,十室九空,家破人亡。士卒疲憊了,百姓困頓了;土地荒蕪了,城廓殘破了。

劉、項之爭幾時休?那支從秦王朝的皇家園囿中跑出來的鹿子,要到哪一天才能被人捉到?

別讓老百姓像身臨大旱,站在千裏赤地上,對天上的毒日頭絕望地呐喊:“你,什麼時候死去呀?我情願和你一道滅亡!”

已經好幾個月了,劉邦占有成皋,項羽占有滎陽,雙方的大軍在北部河水(即黃河)邊的廣武對峙,不戰不和,默默相守,卻眼睛也不敢眨動一下地盯住對方。

一種可怕的沉默。

這天天剛亮,隻見楚兵的營門前,搭起了一個高高的台子,台前架起一口大鍋,鍋下燃起了熊熊的大火,將鍋裏的水燒得滾爆爆的。隻見項羽威風凜凜地走出了營門,他站在高台上,向對麵的漢兵營地凝望了良久。

昨晚,他又接到了一份緊急報告,說彭越又在梁地興風作浪。這次令他更為不安的是,彭越又斷了他的糧道。因此,他更加急於盡快地挑動劉邦決戰,這種沉默地對峙無異於坐以待斃。

令他更為擔心的是,前次他帶兵前去攻打彭越時,臨行再三吩咐住守成皋的曹咎,無論如何都不要輕舉妄動。等待他平梁歸來。沒有料到曹咎經不住城外漢軍的辱罵、挑釁,憤怒地開城門迎戰,將漢軍追到由南向北流過成皋與滎陽之間流入河水的汜水邊。楚軍剛渡到河中央,漢軍便返身殺了回來,大敗楚軍。大司馬曹咎和長史欣,見已無回天之力,便拔劍自刎於汜水之濱。漢軍大破楚軍之後,又重新占領成皋,奪得大量的金、玉、財物。於是劉邦以成皋為踞點,駐軍廣武,就食敖倉,進逼滎陽,圍困楚將鍾離昧。雖然項羽攻下梁彭越十餘城後,急忙掉頭西還,替鍾離昧解了圍,帶兵趕到廣武,兩軍就這樣又相持了好幾個月。

現在項羽擔心的不僅是彭越斷了他的糧道,自從龍且被殺,武涉一去不複返,韓信又被劉邦封為齊王,令他日夜憂慮的,還是怕韓信南下與漢王會兵,那樣敗局就將到來,所以他必須刻不容緩地逼劉邦出來決戰。

他昂首站立在高台上,台下燃燒的股股濃煙從他麵前飄過。隻見他一揮手,兩名士卒押著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叟顫巍巍地走上台來。他想,我不信你劉邦還那麼沉得住氣!

項羽向對方大吼一聲:“叫漢王出來答話!”

士卒急忙報入營中,劉邦一聽說太公被項羽押上高台,臉色一下就變得蒼白了。他知道這個一夜坑殺二十萬降卒眼都不眨一下的屠夫,是什麼事都幹得出來的!一想到父親將被拋到大鍋裏烹死,他心如刀絞,五髒俱裂,真有如五雷轟頂。

隻見他的臉色由白轉紅,青筋暴烈,怒目圓睜,聲嘶力竭地大吼起來:

“全軍將士與我衝殺過去,一定要把太公與我搶回來!能奪回太公者封王!”

“漢王息怒!”張良大聲喊道。

“子房,平日我聽你的,這次你攔不住我!難道我能眼睜睜地看著太公被烹,做個不孝之子,留下千載罵名嗎?我劉邦一個當今天下英雄,豈能受這樣的羞辱?!”

“漢王知道項羽為什麼要這麼做嗎?”

“無非逼我出戰。”

“說得對,如今項羽受挫於韓信,又被彭越斷糧,狗急跳牆,急於求漢王決戰。如漢王傾巢出動,正中了項羽的奸計。到時候,不僅太公救不了,連自己也保不住。明明現在形勢對漢王極為有利,為什麼偏要憑一時的衝動,由主動變為被動呢?請漢王三思!”

劉邦雖然不再衝動了,但他仍陷入深深的痛苦不能自拔,情緒沮喪。這時,士卒又進來報告:

“項王說,漢王再不出去,他就要將太公推入大鍋了!”

劉邦心急如焚,自己枉自為王,枉自統帥著幾十萬大軍,連自己的老父妻子都不能保全,豈不傳為千古笑談?他抬起頭來對張良說:

“子房,請你為我走一趟,問問那個瘋子有什麼要求?隻要他們放還太公和呂後,我什麼條件都依他,哪怕帶兵回到關中去!”

張良說:“這可不行!”

漢王激怒了:“你為什麼這般沒有一點人情?如果是你的父親遭到這樣的情景,你將作何打算,快快去吧!”

遠遠又傳來項羽的怒吼聲。

“漢王,不是我不敢去,此時去求項羽,無異於與虎謀皮,其結果是什麼也得不到的。”

劉邦無可奈何地說:“那你說我究竟該怎麼辦?”

張良回答說:“對於此時此刻的項羽,你越不怕他,他越怕你;你越怕他,他越不怕你。他越怕你,越不敢輕易殺太公;越不怕你,越會任意宰殺大公!”

劉邦豁然開朗,立即帶著他的將軍們乘馬來到陣前。他老遠就望見楚軍陣前烈火熊熊,父親銀白的須發在陽光下是那般耀眼。他的心在淌血,痛得簡直麻木了,他真想衝上前去抱著父親痛哭一場!

這時,站在他父親身邊的項羽向他高聲喊道:“劉邦你好生聽著,如果不出來與我決戰,我就馬上把太公扔到鍋裏去!”

他將手一抬,兩個楚兵從台上將昏厥的太公提起,隻要項王一聲令下,便將他扔到沸騰的大鍋中去。

兩軍陣前鴉雀無聲,隻有大火燒起的濃煙在風中滾動。

此時,劉邦心頭一橫,拿出當年在豐邑耍無賴的浪子脾氣來。你要我跪地裝孫子向你乞求麼?我偏不!隻有以無賴對無賴,他才把你無可奈何。

他突然裝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來向項羽說:“我劉邦和你項羽,當時在懷王麵前受命時,曾經約為兄弟。既然如此,我的父親,也就是你的父親。如果你真要烹太公,請分給我一口湯喝好嗚?”

項羽見劉邦這副嬉皮笑臉、玩世不恭的樣子,真把他無可奈何,氣得真正要把太公扔進鍋裏去。這時,站在一旁的項伯走到他身邊說:

“不要任性胡來,把事情弄僵了不好辦,要留有餘地。天下的事未可料也,而且那些想奪取天下的人,對家是無所謂的,你殺了他父親沒有好處,將來隻會增添麻煩,還是留一手的好!”

這樣項羽才沒有放肆。

他無可奈何地憤然轉身離去,兩個楚兵挾著太公走下高台。

劉邦又瘋狂地叫將尉和士卒衝過去,把太公搶回來。

張良進言說:“現在太公性命明明又暫時得以保全,若衝殺過去豈不是立刻置太公於死地麼?不知漢王究竟是要太公生呢,還是要太公死?”

劉邦才不得不作罷,擺擺手轉身離去。

這樣,相持的局麵又繼續下去。

一隊隊青壯年人,又不得不離鄉別井,被驅趕到前線去當殺人和被殺的工具。沒有力量去殺人的人,又像牛馬一般被驅趕著,背負著沉重的軍糧趕往前線,去喂飽那些殺人的人,讓他們吃飽之後又去互相殘殺,殺得屍橫遍野,血淤凝固在嚴冬荒草的枯枝上,在寒風中抖動。他們的妻兒老小卻依然在倚門眺望,望眼欲穿……

中國曆史上流傳了千百年的“楚漢相爭”的陳年老窖,是千百萬老百姓的血淚浸泡而成的。這千百萬沒有留下姓名的個體生命,壘起的白骨充當腳手架,才把劉邦和項羽這兩個名字,四個漢字的三十九劃點、橫、豎、撇、捺,支撐到了雲端安裝到曆史的群峰之上的。

這般默默相持著,項羽如坐針氈。他是個容易輕信,容易衝動,也容易反悔的人。他又恨那天沒有烹了劉邦的老爺子,說不定隻有把老頭扔進鍋裏的時候,才把那個無賴的泗水亭長激怒得起來。幾年來,這小子曾多次成為甕中之鱉,但都放了他一馬,一想起這些項羽都恨得咬牙切齒。

今天他又決定向劉邦挑戰,決一雌雄。項羽就是這個脾氣,痛痛快快地衝殺一場,哪怕腦袋搬家,也比用鈍刀子割肉強多了!

在廣武的兩軍陣地間,北坡上有一座小山頭,中間被一道深澗隔開,這邊不能過去,那邊也休想過來。於是,項羽擺好陣勢後,約劉邦到此見麵。

等了一會兒,劉邦騎馬和張良一道在衛士的簇擁下來到山頭的深澗旁。

項羽急不可待地上前說道:“劉邦,那天我沒有烹殺太公,算得上仁至義盡了吧!”

劉邦拱手拜謝道:“感謝霸王不殺太公之恩!”

“別說那些好聽的話了!你要真感謝我,就幹脆讓我們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霸王為什麼那麼急於決戰呢?我看還是刀下留情,不傷和氣的好!”

劉邦善於以柔克剛,算是項羽的克星。

“天下大亂,征戰不休已經好幾年了!百姓為什麼不得安寧,難道不就是因為你我兩個人嗎?我們就擺開陣勢打它一仗,決個輸贏勝負算了,何必讓普天之下的老百姓為我們吃苦呢?”

“霸王說得不錯,楚漢相爭,士卒也疲憊了,百姓也怨聲載道,別讓老百姓像咒罵夏桀那樣咒罵我們。我也希望盡快決出個勝負……”

“好,那就出戰吧!”

張良在劉邦身後提醒他道:“別上當,鬥智!”

劉邦想了想回答項羽說:“不,我寧願鬥智,不願鬥力!”

項羽又激怒了,開口罵道:“你這個無賴,今天就由不得你了,你戰也得戰,不戰也得戰!”

項羽令一員大將縱馬向劉邦大營殺來。劉邦也事先作好了準備,他手下有一個射手名叫樓煩,此人膂力過人,百步穿楊。他命樓煩在陣前隱蔽好,項羽派出衝陣的壯士身材魁偉、力大無比,把漢軍將士殺得紛紛落馬,如入無人之境!

他正衝向劉邦時,樓煩彎弓搭箭,一隻羽箭飛去正中咽喉,他大叫一聲翻身落馬。項羽見到這一情景當即又命一壯士殺來,又被樓煩一箭射中眉心,叫都沒有叫得出來,就伏在馬背上了。連續三次都是如此,無人再敢出戰,項羽氣急敗壞,披甲跨上烏騅馬,接過戟來,誰也難以勸阻,策馬上陣。

這樓煩連中三將已無所顧忌,幹脆站了起來,目中無人地挺立陣前,彎弓搭箭,看誰還敢上來?

沒想到霸王騎著烏騅馬閃電般眨眼而至,大吼一聲,如驚雷炸天,使樓煩頓時毛骨悚然,頭腦裏嗡的一身冷汗直冒。他正要抬臂舉箭,但雙手直哆嗦,那箭頭不住地晃動。然而那團黑色的旋風卻直逼他飛快卷來。他心裏發慌,腳發軟,轉身就跑,躲進了營中不敢出來,嚇得魂飛魄散。

漢軍將士一擁而上,才把項羽截住,奮力廝殺一番,攔了回去。劉邦在遠處觀戰,也嚇得心頭咚咚直跳,驚魂不定。這時他才明白,為什麼張良反複叮囑他寧可鬥智,不可鬥力了。他忙下令加固深溝高壘,不得出戰。

兩軍陣前又歸於沉寂,默默的相持又繼續下去。盡管項羽每天都要來下戰書,但漢王就是不理,在成皋城裏摟著如花似玉的戚姬樂以忘憂。項羽真奈何他不得,也隻好回去聽虞姬用輕聲軟語唱“江南可采蓮”了。

又過了好些天,那日天氣特別寒冷,寒風在廣武的原野上咆哮。項羽喝酒解寒,心頭又按捺不住了,他喝得醉醺醺地又披掛執戟騎著他的烏騅馬到北山的深澗邊,約劉邦出來談話。

劉邦正和張良喝酒解悶,通報進來,張良說別理他,但劉邦想到自己的妻子老父尚攥在項羽手心裏,不依著他點,這個瘋子可什麼都幹得出來的,還是帶著張良一塊兒去會他。

來到深澗邊上,北風吹得呼呼直響,劉邦袖手縮著脖子說:“霸王有什麼話不可以選一個好一點的天氣嗎?何必非要今天不可!”

項羽本來就已有幾分酒意,什麼也顧不得了,直衝劉邦說:“老子等不得了,今天非談不可!”

“你有什麼話就說吧,再不說我可要回去了!”

“你這個無賴之徒,把你在泗水當亭長時吃喝嫖賭的那一套手腕又耍出來了!你這樣的流氓地痞還想當皇帝,不笑掉天下人的大牙嗎?”

劉邦也激怒了:“重瞳,你再出言不遜,我可不奉陪了!有話就說,有屁就放!”

項羽破口大罵:“狗雜種的,你爺爺可沒有閑心陪你在這荒野地裏當縮頭烏龜,有種的你就與你爺爺單獨對陣,一對一拚個你死我活!量你小子不敢?”

劉邦哈哈大笑起來:“你這四眼狗,一匹蠢驢,隻有那麼一股子蠻勁!實話告訴你吧,爭奪天下要鬥的是大智大勇,你這種人隻配去鬥牛,哪配奪取天下!哈哈……”

項羽勃然大怒,指著劉邦叱罵道:“你這不講信用的小人!戲下分封之後,諸侯受封各安其他。但你卻領兵殺出關來,攪得天下不安。我當率領天下百姓共同聲討你,誅殺你!”

劉邦一聽更是激動萬分,破口大罵道:“好你個十惡不赦的項羽!我沒有聲討你就算不錯了,你還要聲討我!”

項羽道:“我有什麼罪?你敢一條一條地說出來我聽聽嗎?”

劉邦說:“好,你聽著!第一條,我和你開始都接受懷王的命令,誰先進入關中誰就在那裏為王。我劉邦明明最先入關,可是你項羽卻憑什麼要違背諾言,分封我到巴蜀和漢中去?”

項羽:“還有嗎?”

劉邦:“第二條,楚懷王封宋義為卿子將軍,北上救趙,你身為他副將,有什麼權力把他謀殺?”

項羽:“還有麼?繼續講!”

劉邦:“當然還有,第三條,你殺了宋義不說,救趙之後,本該回懷王處複命,你有什麼權力劫持諸侯的軍隊入關去?”

項羽:“再講!”

劉邦:“請聽!第四條,懷王有令在先,不管誰進入關中,都不準燒殺搶掠。可是你入關以後又幹了些什麼?燒宮室,挖掘秦始皇陵墓,秦的財物被你搶劫一空!”

項羽:“第五呢?”

劉邦:“第五條,秦王子嬰明明已經投降,你卻殘暴地將他殺了!”

項羽:“哈哈,你真無聊,這也算罪?我看你無話可說了吧?”

劉邦:“你的罪惡還多著呢?才說了一半!你聽著,第六條,是誰把秦軍的降將封了王,卻把無罪的二十萬降卒活埋了?”

項羽:“是我,又怎麼樣?”

劉邦:“一些諸侯國明明已有君王,你偏要分封給別人,鼓勵他們的臣下叛逆,這是第七條!”

項羽:“老子不想聽了,決鬥吧!”

劉邦:“你怕了麼?還有,你公然把義帝趕出彭城,自己在那裏稱了王!你把韓王廢了,你把梁並入了楚,自己稱霸一方!這是第八條!”

項羽:“算了,盡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劉邦:“第九,你設計暗殺了義帝,還是小事嗎?天下人誰不詛咒你呢?”

項羽臉色都變了,握劍的手在發抖,牙齒咬得格格發響,氣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劉邦不管他願不願聽,繼續說道:“你身為臣子而殺掉自己的君王,殺掉已經投降了的士卒,主持政事不公平,訂立盟約不遵守,你項羽才是罪惡滔天,大逆不道,為天下所不容。”

項羽氣得大吼一聲,用手使勁一揮。張良催漢王快走,劉邦正要轉身,迎麵飛來一箭將他射中,要不是張良趕快伸手扶住,差點摔下馬來。

劉邦伏在馬背上,用手捂住自己的腳,假裝著說:“這幫強盜,傷著了我的腳趾!”

他被簇擁著回到了營帳中,解開胸前被鮮血浸透的衣服,箭頭傷在左胸上,幸好沒有傷著要害處,但箭頭鑽入較深,傷勢並不輕。立刻請來軍中的郎中替他取出箭頭,敷上藥包紮好躺下,疼痛難忍,發出陣陣呻吟聲來。

這天夜裏,紛紛揚揚下了一場大雪,營帳上麵紮滿積雪。

昨夜項羽心中特別舒暢,許久沒有這般高興過了,他飲了一夜的酒。因為他分明看見劉邦被一箭射中,還差點而栽下馬來,不知生死如何?要是劉邦真的死了,這不就是一箭定乾坤麼?相持了幾個月的不戰不和的局麵,不就從此結束了麼?

天蒙蒙亮項羽就醒了,身旁的虞姬睡眼惺忪地問道:“大王不睡了麼?這麼早起去幹什麼,又不打仗?”

項羽回答說:“今天有大事,昨天劉邦中了箭,不知生死如何?”

“要是劉邦真死了,大王不是要做第二個秦始皇了麼?”

“果真有那麼一天,你是朕的愛妾,朕就封你當皇後!”

“謝過皇上!”

“哈哈哈哈……”

這時有衛士在帳外大聲稟奏:“啟稟霸王,漢軍營帳一片白色!”

“看清楚了麼?”

“天色未明,看不清楚!”

項羽心中格騰一跳,莫非劉邦真的死了麼?他衣服都還沒有來得及穿好,便大步邁出帳外,黎明前的寒氣迎麵撲來,渾身打了個哆嗦。可笑那衛士隻是撩開帳門一望便來報告的,他看不見自己的營地,隻見對麵漢營一片白,便趕緊奏知霸王。項羽來到帳外一望,才知昨夜下了一場大雪。要不是他這兩天心情特別好,這個衛士是要倒大黴的。他回到帳中隻吩咐了一句,立刻派兵到漢營去偵察,有什麼消息馬上回來報告。吩咐完以後,冷得實在受不了,又回到榻上睡大覺去了。

昨夜劉邦渾身燒得滾燙,糊裏糊塗地睡了一夜,時而喃喃自語,時而痛苦呻吟,張良等人一夜守在病榻邊,怕有不測。

天明以後,何肩把他叫出帳外,報告了他兩條消息:一是在士卒中流言紛紛,都說漢王傷勢嚴重,甚至病危,人心惶惶;二是對麵楚營中搭起高台向這邊眺望,並且有騎兵逼進漢軍營地窺探。天明以後,楚軍在調集人馬,似有異動。

在廣武這白雪皚皚的山野間,雖然氣溫降低了,而緊張氣氛卻驟然升溫。

張良帶著何肩來到一座小山頭上,俯視兩軍陣地,察看動靜。然後默默回到漢王身旁,劉邦正醒來了,依然燒得滾燙,滿麵憔悴。郎中為他換了藥,正端上早餐來,劉邦搖了搖頭,叫端下去。

張良請漢王無論如何也要強吃一點,才有精神。等劉邦喝下了幾口粥後,張良叫所有的人都出去。劉邦問道:

“子房,外麵……還平靜麼?”

“平靜。但氣氛緊張,漢營人心浮動,楚軍蠢蠢欲動。”

“那……當務之急……該如何辦才好?”

張良說:“別無良策,唯一的辦法是,安定軍心,鎮住敵人!”

“怎樣……才能做到……”

“請漢王堅持住起來,乘上一輛車在營地走一轉,去慰勞士兵,既做給士卒看,也是做給楚軍看!”

“恐怕……不行吧……”

“漢王一定要忍痛強起,事關大局,不能不如此!”

漢王默默地合上眼睛想了片刻,毅然地翻身坐起,額上滲出了一層冷汗。

少頃,漢軍營地出現了一隊威嚴整肅的衛兵,護衛著一輛敞篷車。隻見漢王劉邦穿戴整齊,神態自如地坐在車上,張良等一批文武大臣走在身旁,視察著一個個營地。每個營地的士兵,排列整齊、威風凜凜地接受漢王的巡視。

雪原上歡聲雷動,直衝雲霄。

項羽和楚軍靜靜地立在對麵觀望,一動不動。

當劉邦快要巡視完所有營帳時,一路上緊緊盯住他的張良,看見劉邦牢牢抓住車軾的手,顫抖得越來越厲害,他緊緊咬住牙關,冷汗大滴大滴地往下直流。眼看已經越來越支撐不住了,馬上就有可能倒在車上了。

張良低聲然而有力地命令推車的士兵:“快,快回大營!”

歡呼的士卒隻見漢王的車被推得越來越快,終於飛快地回到大營中去了。

車剛剛一進大營,劉邦就一頭載倒在車軾上,痛苦地呻吟起來。

當天晚上,張良布置全軍嚴陣以待,防止楚軍偷襲。由何肩帶領一小隊精兵,安全地把漢王送回到了成皋城內。

戚姬一見漢王傷成這個樣子,伏在枕旁傷心地痛哭起來。劉邦的心中,無聲地流著一股溫暖,滌盡了戰場留下的困乏與傷痛。特別是一摟著戚姬為他生下的那個胖胖的小子,他什麼煩憂都拋到了九霄雲外。

項羽糧盡,難以支撐,接受了鴻溝為界的議和。項羽撤軍是迫不得已,劉邦準備撤回關中卻是糊塗。這時,隻有張良清醒地看到,大進攻的時機已經來到。

吃過晚飯以後,張良在燭光讀了幾編兵書,讀到“窮寇勿迫”四個字,不禁笑了起來,頗有些不以為然的輕輕搖了搖頭。他以為真到了製窮寇於死命時,切不可軟手。

正在這時陳平走了進來:“子房挑燈夜讀,還獨自發笑,不知讀到了什麼精彩之處,說出來也讓大家高興高興!”

張良放下兵書說:“兵書曰‘窮寇勿迫’,不知是說窮時有如背水,自知死地而後生,還是勿迫以表示仁愛?”

陳平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回答,囁嚅說:“也許二者兼而有之吧!”

張良又笑了:“我以為這是一種迂腐的說法,窮寇猶如打傷之猛獸,若不乘此時機致之於死命,待到它恢複過來,反將你吃掉。”

陳平讚同說:“是這個道理。啊,對了,快跟我一起到漢王那裏去,陸賈從項羽那裏回來了!”

二人急忙走了出去。

劉邦冬天受傷退回成皋治療已過了大半年,傷口已基本痊愈,但廣武的劉、項相持仍沒有了結。

但近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跡像表明,項羽支撐不住了,有撤軍的可能。劉邦實施了幾種策略頗得民心,一是在他管轄的地區,隻收十五歲以上至五十六歲的百姓的賦錢,每人隻收百二十錢。另外漢王下令,凡戰死的士卒,官吏要為他換上葬服買棺材入殮,護送回鄉安埋,以免棄屍溝壑,當然深得人心。連朝鮮的北貉和燕等地方,都派出驃悍的騎兵來為劉邦助戰,項羽一天天成為孤家寡人了。

最近,武涉從漢營逃跑回來了,張良使齊歸來以後,武涉離間的陰謀敗露,劉邦本來要殺他的,張良念其為故人,暫時軟禁館驛。也許是張良故意要送他回去報信吧,他終於找到機會逃出了成皋。項羽從武涉那裏知道了,韓信不可能歸附於他。而且最近還得到消息說,他要南下擊楚。眼看糧食一天天少了,項羽已經做好了退軍的準備。

的確,張良縱武涉逃跑回去報信,促成了項羽撤軍的決心。

因此,前日劉邦派陸賈為使,到楚營去見項羽,談判放還太公和呂後的問題,因為時機已經成熟了。

等張良和陳平來到劉邦那裏,陸賈已經走了。這位漢營中最善辭令、最善外交的人,此行空手而歸,他始終未能說動項羽,未能迎回太公和呂後。對於劉邦來說,他的外傷雖然痊愈了,而內傷依然未曾愈合。這就是他時時憂思著自己的老父和妻子,為他們難測的命運夜不成眠。如今陸生遊說失敗,誰能料到那個反複無常的人會幹出什麼出人意料的事來呢?

劉邦說:“既然談不成,項羽又正難以支撐,我想突然殺過去,一定能把太公奪回來,二位以為如何呢?”

“我以為不可”,張良說:“戰,就正中項羽所欲,於我不利。他愈是急於撤軍,就愈是急於來一次決戰。”

陳平讚同說:“目前不是戰的時機。”

漢王說:“那不是就無法可想了嗎?”

張良說:“還是隻有談,不能失去耐心。”

“連陸賈這種能言善辯之士尚且無功而還,誰還去談得好呢?”劉邦持否定態度。

“不是談不好,而是沒有談好!”張良說。

“此話怎講?”劉邦不解。

陳平懂了:“我以為子房的意思,是說不能單刀直入的談放還太公,那樣項羽不但不能同意,反而要價愈來愈高,以為你在求他。”

張良說:“對,要投其所好,他正想退兵,我們就去和他談退兵,閉不談太公和呂後,這樣肯定十分感興趣。注意力自然就轉移了。”

陳平說:“最後,談到退兵的條件時,才提出放太公的事來,這樣就讓項羽明白,要想退兵言和,就非送還太公、呂後不可,那樣他就不得不答應了。”

“此計甚妙!還是讓陸生去嗎?”劉邦說。

“再讓陸生去,項羽轉不過彎來,又以為是談太公。呂後的事,還沒談就把門封死了,還是換一個人去吧!”

“可惜酈生已死!”劉邦感歎。

“還有一個人可去。”陳平推薦說。

“哪一個?”劉邦問。

“侯伯盛。”陳平說。

“候成,不錯,是個能言善辯的人,可以叫他去。”劉邦答應了。

張良當即代劉邦草擬了一封致項王的信,說楚漢之間願意長期議和,休戰罷兵。然後把侯成請來加以吩咐之後,叫他明天就到楚營去談判議和的問題。

侯成欣然接受了這一使命。

第二天他來到楚營,項羽一聽說劉邦又派使者來了,便大聲憤怒地說:“昨天才把那個姓陸的打發走了,今天又派了個姓侯的來!告訴他,我知道又來幹什麼的,要他回去對劉邦說,他那老子和老婆,不放就不放!”

這時候成正被項伯引了進來,侯公一聽項王的話,上前行過大禮之後便大聲說道:

“漢王命臣來與項王談和。”

項羽心裏正想和,口頭卻大聲說:“我不想和,我要與劉邦來一次決戰!”

侯公說:“其實漢王並不想與大王爭鋒,這裏有漢王致大王的親筆書信,命臣送來並與大王商談罷兵的事。”

說完便呈上書信交與項伯,由項伯把劉邦的信讀了一遍。這封信來得正是時候,項羽正要退兵,又找不到一個官冕堂皇的理由,如今想言和退兵,不正給了他一個台階下麼?他便關心地問道:

“漢王議和有什麼條件?”

侯公說:“漢王派臣為使前來談和,隻有兩個條件,如果項王答應,天下就從此可以罷兵了!”

“請講第一個條件。”項王的口氣顯然緩和多了。

侯公抓住時機時言道:“首先最根本一點,是楚漢兩國劃定一個共同遵守的邊界,從此彼此相安,永不侵犯,共享太平,不知霸王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