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過就是給少年天子一個麵子的同時,又給他自己找一個說的過去的理由而已。
“陛下無需憂心,燕雲侯,應該還不至於和上官虹成為一路人。”鍾秀夫低聲寬慰道。
“是這麼說不假,但是朕真是有些不放心呐……”
劉胤揉了揉太陽穴,然後問道:“裴東來呢?可有他的消息傳來麼?”
“沒有,裴東來自從悄悄離開宗派征討大軍之後,便沒有了蹤跡,不知道去向何方。”這個關頭說起來這件事情,鍾秀夫心中隻要一轉念便就知道天子心中想的什麼,他沉聲道:“陛下可是擔心……”
這話說了一半,鍾秀夫便就打住不說了,不過其中的意思兩個人都是清楚透徹:少年天子所擔心的,正是裴東來的去向。
不管裴東來是去了燕雲侯軍中也好,還是出現在了太師上官虹軍中也罷,在這個節骨眼上,這都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
“時刻注意裴東來的行蹤,一旦裴東來現出了蹤跡之後,便立刻盯住他。若是他有向南疆或是向遼國前去的可能,無論如何也都要留下他。”
少年天子沉思片刻,決然道。
“對了,刺殺上官虹的……是誰?”
劉胤頓了一頓,問道。
“是遼國中的精銳武修。”鍾秀夫自然清楚少年天子最為關心什麼問題,忙說道。
“這樣也好。”劉胤仔細的想了想,然後緩緩的閉上眼,低聲說道:“讓那些人暫且按捺不動,盯住戰場中的情勢變化。若是上官虹果真一路進攻遼國,沒有什麼異動的話,一旦他將要攻破遼國國都,便在戰場中動手。或者在他是吃了大大的敗仗之後,也可以趁機動手。不過一旦出現了什麼變化,那便立刻動手,決不能讓他做出來什麼事情來。”
少年天子趁著這個機會一番動作,將上官虹徹底的架空,完全便不給雙方留下半點的退路。相比上官虹心中也清楚,等到他真的班師回朝之後,便要迎來滅頂之災。
少年天子心中清楚,上官虹此次出征遼國,定然有他自己的打算。而且這打算帶來的回報將會十分之驚人,以至於他完全可以放棄自己在大楚朝中的太師之位,順帶著賭上自己的性命,也要去做這件事情。
能夠當得起如此的回報的事情,應該不多。誰不知道大楚朝上官太師,乃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尊貴,能讓他如此搏上一把的,也就隻有萬人之上,九五之尊的權位了。
難不成他要攻占了遼國,然後自成遼國之主?
或者是安安分分的班師回朝,束手就擒坐以待斃?
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下了,太傅。”
少年天子重新睜開雙眼,雙目中有一種莫名的熾熱光芒:“朕,要成為真真正正的大楚朝九五之尊,誰敢攔在朕前的,都隻能被朕清掃幹淨!”
“願為聖天子效死力!”
————————————————————————————————————————————————————
原本固守在南疆之中的大軍,已經開始在遼國中攻城略地了。
按照南疆大軍軍中的說法,這件事情的確是事出有因,並不是燕雲侯臨時起意,想要在戰局中插上一手,更沒有忤逆當今少年天子命令的意思。
按照南疆大軍軍中說法,這件事情是這樣的:鎮守南疆的燕雲侯所率部隊,正在平定南疆之中的部落動亂,平亂中發現九巫部落有作亂之心,燕雲侯便率軍前往平定九巫部落。可是就在剛將楚朝境內的九巫部落平定之後,燕雲侯所率大軍突然遭到了遼國那一方九巫部落的襲擊。
燕雲侯有心鎮守南疆,可是麵對這敵襲也不能不出手,他便率軍攻入遼國那一側的九巫部落中,力求將這動亂平息了。
但就在這九巫部落中,大楚朝軍隊發現了一封九巫部落同遼國中一城城主的信函來往,仔細清查,便明白了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遼國之中,有一位城主在背後支持九巫部落。九巫部落這次跨越邊境襲擊大楚朝軍隊,背後也有這位城主的影子。
這種事情已經不算是平亂,而是兩國之間的交戰了。不過現在正好是兩國交戰的時候,也不用廢話,直接攻打便就是了。
因為這麼個原因,原本鎮守南疆之中的燕雲侯部隊便殺進了遼國之中,攻下了那座城池。隻可惜在激戰中,那城主不慎被大楚朝士兵砍成了肉泥,即便是想要從這城主口中問出來什麼消息也是不能。但是在城主府搜索之時,楚朝士兵便在城主府中發現了數封來往書信,這些書信,則是這城主同別的城主之間來往聯係的書信。
將那些書信歸攏完畢之後,總算是將這件事情歸攏出了一個大致的模樣:原來遼國一側的九巫部落攻擊南疆大軍,並不是單單這麼一個城主在背後支持九巫部落,而是一個嚴密的關係網在背後合力支持這件事情,其中牽扯的遼國城主,怕不是有十數個之多。
沒的說,一路攻打過去吧。
遼國地處草原,同大楚朝又有所不同。大楚朝建造城池,都是以條石青磚之類一層層築起來,宏偉壯闊之餘又十分的堅固,尋常征戰之時難以攻破。即便是有修為高深的武修隨軍破城,但是大楚朝軍中一樣有武修將領,能夠牽製住對方武修。
而遼國資源不如大楚朝,所築城池多是以山石為表,內以硬土填充夯實,雖然比不得大楚朝城池之雄偉,但也算得上堅固。而且遼國向來都沒有據城而戰的傳統,更擅長以騎兵奔襲作戰。眼下也是因為寒冬來臨,正是天寒地凍的時節,馬匹耐不得寒冬,更不能同夏秋一般有遍地的草料食用,因此遼國隻能放棄騎兵奔襲的手段,同大楚朝軍隊據城而戰。
最讓遼國頭痛的不是別的,是楚朝武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