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二 居處部二
宮
《世本》曰:禹作宮。
《釋名》曰:宮,穹也,屋見垣上穹隆也。
《方言》曰:吳有館娃之宮。
《禮記》曰: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
《大戴禮》曰:周時德澤和洽,蒿茂大,以為宮柱者,名曰蒿宮。
《毛詩》曰:定之方中,作於楚宮,揆之以日,作於楚室。
又曰:鼓鍾於宮,聲聞於外。
《管子》曰:黃帝有合宮,以聽政。
《穆天子傳》曰:天子升於昆侖之丘,以觀帝之宮。
《越絕書》曰:美人宮周五百九十步,土城者,句踐所習教美人西施鄭旦宮室。
《列子》曰:周穆王時,西胡國有化人來,王執化人之袪,騰而上天,暨化人之宮,構以金銀,絡以珠玉,出雲雨之上,實為清都紫微也。
《孟子》曰: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
《呂氏春秋》曰:武王勝殷,靖箕子之宮。
《楚辭》曰: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
《史記》曰:騶子之燕,昭王擁篲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築碣石室,《太平禦覽》一百七十三作宮。親往師之。
《神異經》曰:東方有宮,青石為牆,高三仞,左右闕高百丈,畫以五色,門有銀榜,以青石碧鏤,題曰天地長男之宮,西方有宮,白石為牆,五色黃門,有金榜而銀鏤,題曰天地少女之宮,西南方有宮,以金為牆,門有金榜,以銀,《太平禦覽》一百七十三銀下有鏤字。題曰天皇之宮,南方有宮,以赤石為牆,赤銅為門,有銀榜,題曰天地中女之宮,北方有宮,以黑石為牆,題曰天地中男之宮,東南有宮,以黃石為牆,以黃碧鏤,題曰天地少男之宮,西南有宮,以黃銅為牆,題曰地皇之宮。
《十洲記》曰:青丘山上有紫宮,天真仙女,多遊於此。
又曰:方丈山上有琉璃宮。
《列仙傳》曰:鉤翼夫人,齊人也,右手拳,望色者雲,東方有貴人氣,及到,姿色甚偉,帝披其手,得一鉤,手尋下不拳,故名其宮曰鉤翼宮。
《說苑》曰:楚使使聘齊,齊王享之梧宮,使者曰:大哉梧乎,王曰:江海之魚吞舟,況大國之樹也。
《漢武帝故事》曰:上起明光宮,發燕趙美女二千人充之,建章未央長樂三宮,皆輦道相屬,懸棟飛閣,不由徑路。
《漢書》曰:武帝六年,冬,幸雍回中,春作首山宮。
又曰:上祠神人於郊《太平禦覽》一百七十三作交。
門宮,若有向坐拜者,作交門之歌。
又曰:幸河東之明年,正月,鳳皇集,設祠於所集處,得玉寶,起步壽宮。
又曰:柏梁災,越巫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災,複起屋,必以火,太平禦覽一百七十三作大。用勝服之,於是起建章宮,為千門萬戶。
又曰:秦倚曲台之宮,懸衡天下,衡,秤也,言懸法度於其上也。
三輔故事曰:桂宮周匝十裏,內有光明殿,走狗台,土山縈衤複道,橫北度,從宮中西上城,至神明台。
《三輔黃圖》曰:有夜光宮望遠宮照台宮蒲萄宮棠梨宮資陽宮長平宮五柞宮。
漢宮闕名曰:長安有長樂宮未央宮長門宮鼓簧宮承光宮林光宮宜,春宮池陽宮長平宮黃山宮望仙宮長楊宮集靈宮萬歲宮延壽宮初《太平禦覽》一百七十三作祈。年宮通天宮馺婆禦覽作娑。宮。
《東觀漢記》曰:帝遺單於饗賜作樂百戲,上幸離宮臨觀。
《魏略》曰:大秦國城中有五宮,相去各五十裏,宮室皆以水精為柱,食器亦然。
王隱《晉書》曰:高堂隆刻鄴宮屋材雲,後若幹年,當有天子居此宮,惠帝止鄴宮,治屋者土剝更泥,始見刻字,計年正合。
【詩】梁簡文帝新成安樂宮詩曰:遙看雲霧中,刻角映丹虹,珠簾通曉日,金花拂夜風,欲知弦管處,來過安樂宮。
周明帝過舊宮詩曰:玉燭調秋氣,金輿曆舊宮,還如過白水,更似入新豐,秋潭漬晚菊,寒井落疏桐,舉杯延故老,今聞歌大風。
陳陰鏗新成安樂宮詩曰:新宮實壯哉,雲裏望樓台,迢遞翔鶤仰,連翩賀雀來,重簷寒露宿,丹井夏蓮開,砌石披新錦,梁花畫早梅,欲知安樂盛,歌管雜塵埃。
【賦】漢劉歆甘泉宮賦曰:軼陵陰之地室, 過陽穀之秋城,回天門而鳳舉,躡黃帝之明庭,冠高山而為居,乘昆侖而為宮,按軒轅之舊處,居北辰之閎中,背共工之幽都,向炎帝之祝融,封巒為之東序,緣石闕之天梯,桂木雜而成行,芳盻鄉之依依,翡翠孔雀,飛而翱翔,鳳皇止而集棲,甘醴湧於中庭兮,激清流之沴沴,黃龍遊而蜿蟺兮,神龜沉於玉泥,離宮特觀,樓比相連,雲起波駭,星布彌山,高巒峻阻,臨眺曠衍,深林蒲葦,湧水清泉,芙蓉菡萏,菱荇蘋蘩,豫章雜木,梗鬆柞棫,女貞烏勃,桃李棗檍。
魏卞蘭許昌宮賦曰:入南端以北眺,望景福之嵯峨,飛棟列以山峙,長途邈以委他,見欒櫨之交錯,睹陽馬之承阿,轉挾臈以相因,若流風之揚波,木無小而不蹐,材靡隱而不華,懿采色而發越,瑋巧飾之繁多,雙轅承枌,丹梁端直,明窗列布,綺井崱嶷,其陰則有望舒涼室,羲和溫房,隆冬禦絺,盛夏重裳,同一宇之深邃,致寒暑於陰陽,脩欄蔭於階砌,崇棟拂乎旻蒼,綺組發華,翡翠生光,丹草周隅,靈木成行,非窈窕之至貴,孰能升於斯堂,坐金人於闈闥,列鍾虡於廣庭,天鹿軒翥以揚怒,師子鬱拂而負楨,珍果敷華,蘭芷垂榮,百璧照曜,飛響應聲,扣角則春氣至,彈商則秋風征,曆神芝之峻觀,幸安昌之巍巍,進鼓舞之秘妓,絕世俗而入微,興七盤之遞奏,觀輕捷之翾翾,或遲或速,乍止乍旋,似飛鳧之迅疾,若翔龍之遊天,趙女撫琴,楚媛清謳,秦箏慷慨,齊舞絕殊,眾妓並奏,捔巧騁奇,千變萬化,不可勝知,樂戲闋,遊觀足,登承光,坐華幄,論稽古,反流俗,退虛偽,進敦樸,寶賢良,賤珠玉,豈必世而後仁,在時主之所欲。
魏楊脩許昌宮賦曰:於是儀北極以遘撩,希形製乎太微,結雲閣之崔嵬,植神木與靈草,紛蓊蔚以參差,爾乃置天台於辰角,列執法於西南,築舊章之兩觀,綴長廊之步欄,重閨禁之窈窕,造華蓋之幽深,儉則不陋,奢則不盈,黎民子來,不督自成,於是天子乃具法服,戒群僚,鍾鼓隱而雷鳴,警蹕嘈而響起,晻藹低佪,天行地止,以入乎新宮,臨南軒而向春方,負黼黻之屏風,憑玉幾而按圖書,想往昔之興隆。
北齊邢子才新宮賦曰:擬二儀而構路寢,法三山而起翼室,何大廈之眈眈,而斯幹之秩秩,豈西京之足偉,故東都之所匹,爾其狀也,則朅譎屈奇,瀾漫陸離,嵯峨崔嵬,巉岩參差,若密雲之乍舉,似鵬翼之中垂,布菱華之與蓮蒂,鹹反植而倒施,若承露而將轉,似含風而欲披,土成黼黻,木化蛟螭,布紅紫之融泄,間朱黃之赫曦,獸狂顧而猶動,鳥將騫而中疲,木神水怪,海若山祇,千變萬化,殊形異宜,陰梁北注,陽鳥南施,百楹列倚,千櫨代支,或據險而形固,或居安而勢危。
【頌】漢王褒甘泉宮頌曰:甘泉山,天下顯敞之名處也,前接大荊,後臨北極,左撫仁鄉,右望素域,其宮室也,仍□截嶭而為觀,攘抗岸以為階,壅波瀾而鱗坻,馳道列以曲遠,覽除閣之麗靡,覺堂殿之巍巍,徑落莫以差錯,編玳瑁之文□,鏤螭龍以造牖,采雲氣以為楣,神星羅於題鄂,虹蜺往往而繞榱,縵倏忽其無垠,意能了之者誰,竊想聖主之優遊,時娛神而款縱,坐鳳皇之堂,聽和鸞之弄,臨麒麟之域,驗符瑞之貢,詠中和之歌,讀太平之頌。
宋孝武帝巡幸舊宮頌曰:惟皇敬眷,永慕徐京,列裝青野,動斬丹廷,榮和首律,景澤開年,林坰發色,川郊列泉,沿溯遙衍,登陟回懸,踐域負外,即宮臨山,思甲陵寢,歡結枌都,眇懷沛濟,勤念宛吾,納壽遺老,設飲先居,堂序朝秀,廷全宋文六廷上有充字。集閭。
梁沈約齊朝丹徒故宮頌曰:聖祖神傑,堯蹤漢烈,嶽峻雄圖,天張武節,墜命既升,霸略將騁,清渭走烽,濁河獻警,特峭劍關,憑深桂嶺,彝章委闕,禮樂沉河,極壓傾構,引溺危波,盡物稱瑞,窮靈委和,玄精翼日,丹羽巢阿。
【銘】後漢李尤永安宮銘曰:合歡黃堂,中和是遵,舊廬懷本,新果暢春,候台集道,俾司星辰,豐業廣德,以協天人,萬福來眇,嘉娛永欣。
【表】梁沈約為柳兗州世隆上舊宮表曰:舊宮蘊靈千古,合祥百代,萬祇相祉,八神警室,事超齊甸,義邁譙宮,故能屬輦道於天階,命帝闕於霄路,實宜樹闕疏壤,寫極上穹,克播徽塵,永光盛烈。
闕
《廣雅》曰:象魏,闕也。
《釋名》曰:闕,闕也,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為道也。
《周官》曰:太宰以正月懸治法於象魏。
《禮記》曰:昔者仲尼與於蠟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歎,仲尼之歎,蓋歎魯也,鄭言觀闕也。
《左傳》曰:哀公三年,司鐸火,逾公宮,季桓子至,命藏象魏,曰舊章不可忘,象魏,門闕也,法令懸之,故謂其書為象魏也。
《文子》曰:老子雲,身處江海之上,心在魏闕之下。
《史記》曰:蓬萊方丈瀛洲,此三山在海中,諸仙人不死藥皆在焉,黃金白銀為闕。
又曰:建章宮東鳳闕,高二十丈。
《神異經》曰:東南有石井,其方百丈,上有二石闕,俠東南麵,上有蹲熊,有榜著闕,題曰地戶。
又曰:東北大荒中,有金闕,高百丈,上有明月珠,徑三丈,光照千裏,中有金階,西北入兩闕中,名天門。
《十洲記》曰:昆侖山有水精闕。
《列仙《太平禦覽》一百七十九作女,此訛。傳》曰:衛靈公與夫人夜坐,聞車聲轔轔,至闕而止,過闕複有聲,公問夫人曰:知此為誰,夫人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聞禮下公門,式路馬,今蘧伯玉衛之賢大夫也,敬於事上,必不闇昧廢禮,是以知之,公使人視之,果伯玉也。
《三輔舊事》曰:未央宮東有蒼龍闕,北有玄武闕。
應劭《漢官儀》曰:高祖既登帝位,鮦陽固始細陽歲遣雞鳴歌士,常謳於闕下。
漢官典職曰:偃師去宮三十五裏,望朱雀闕,其上鬱樸與天連。
《魏誌》曰:明帝作淩霄闕。
《蜀誌》曰:譙周嚐聞杜瓊曰:昔周徵君群,以為當塗高者,魏也,其義何也,瓊答曰:魏,闕名也,當塗言高,聖人取類言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