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五 產業部上(1 / 3)

卷六十五 產業部上

《管子》曰:先王者,為民興利除害,故天下之民歸之,所謂興利者,利農事也,所謂除害者,禁害農者也,《屍子》曰:有虞氏身有南畝,妻有桑田,神農並耕而王,所以勸耕也。

《韓子》曰:曆山農者侵畔,舜往耕,期年讓畔。

《史記》曰:棄為兒時,好種樹麻菽,麻菽美,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穀者耕稼穡之,民皆法則之。

《漢書》曰:洪範八政,一曰食,二曰貨,食謂農殖嘉穀,可食之物。

又曰:楊季,官至廬江太守,漢元鼎間避仇,後溯江上,處岷山之陽,曰郫,有田一□□廛,有宅一區,世世以農桑為業。

《東觀漢記》曰:樊重世善農稼,好貨殖。

【賦】晉束晳勸農賦曰:惟百裏之置吏,各區別而異曹,考治民之賤職,美莫當乎勸農,專一裏之權,擅百家之勢,及至青幡,禁乎遊惰,田賦度乎頃畝,與奪在己,良薄決口,受饒在於肥脯,得力在於美酒,若場功畢,租輸至,錄社長,召閭師,條牒所領,注列名諱,則豚雞爭下,壺榼橫至,遂乃定一以為十,拘五以為二,蓋由熱啖紆其腹,而杜康咥其胃。

《家語》曰:虞芮二國,爭田而訟,連年不決,乃相謂曰:西伯仁人也,盍往質焉,入其境,則耕者讓畔,行者讓路,入其朝,則士讓為大夫,大夫讓為卿,虞芮之君曰:嘻,吾儕小人,不可以入君子之朝,遂以其所爭為間田。

《漢書》曰:陳平少時家貧,好讀書,治黃帝老子之術,有田三十畝,與伯居,伯常耕,縱平使遊學。

又曰:貢禹上書曰:臣禹年老貧,家資不滿萬錢,妻子糠豆不贍,短褐不完,有田百三十畝,陛下過意徵臣,臣賣田百畝,以供車馬。

又曰:張禹為人謹厚,內殖貨財,及富貴,多買田,至四百頃,皆涇渭溉灌,極膏腴。

又曰:太始二年,趙中大夫白,奏穿渠,引涇水,首起穀口,尾入櫟陽江《太平禦覽 》八百二十一作。渭中,溉四千五百餘頃,因名白渠,民歌之曰:田於何所,池陽穀口,鄭國在前,白渠起後,舉插為雲,決渠為雨,涇水一石,其泥數鬥,且溉且糞,長我禾黍。

華嶠《後漢書》曰:周燮專精禮易,不讀非聖之書,不修賀問之好,有先人草廬,結於岡畔,下有陂田,常肆勤以自給,非身所耕漁不食。

《晉中興書》曰:郭翻少有誌操,居貧無業,起往古荒田,先立表題,經年無主,然後乃作,將熟,有認之者,翻悉推與之。

蕭廣濟《孝子傳》曰:原平墓下有數十畝田,不屬原平,每農月,耕者恒裸,原平不欲使慢其墳墓,乃歸賣家資,買此田,三農之月,輒束帶垂泣,躬自耕墾。

【詩】宋陶潛雜詩曰: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梁劉孝綽報王永興觀田詩曰:重門寂已暮,案牘罷囂塵,輕涼生筍席,微風起扇輪,浮瓜聊可貴,溢酒亦成珍,複有寒泉井,兼以瑩心神,睠彼忘言客,閑居伊洛濱,顧已慚困地,徒知薑桂辛,但原崇明德,無謂德無鄰。

【議】晉陸機大田議曰:臣聞隆名之主,不改法而下治,陵夷之世,不易術而民怠,夫商人逸而利厚,農人勞而報薄,導農以利則耕夫勤,節商以法則遊子歸。

【論】魏王粲務本論曰:古者之理國也,以本為務,八政之於民也,以食為首,是以黎民時雍,降福孔皆也,故仰司星辰,以審其時,俯耕籍田,以率其力,封祀農稷,以神其事,祈穀報年,以寵其功,設農師以監之,置田畯以董之,黍稷茂則喜而受賞,田不墾則怒而加罰,都不得有伏民,室不得有懸秬,野積逾冬,奪者無罪,場功過限,竊者不刑,所以競之於閉藏也,先王藉田以力,任力以夫,議其老幼,度其遠近,種有常時,耘有常節,收有常期,此賞罰之本,種不當時,耘不及節,收不應期者,必加其罰,苗實逾等,必加其賞也,農益地辟,則吏受大賞也,農損地狹,則吏受重罰,天火之焚人也,甚於怠農,慎火之力也,輕於秬秐,通邑大都,有嚴令則火稀,無嚴令則燒者數,非賞罰不能齊也。

《易》曰:賁於丘園。

《詩》曰:樂彼之園。

又曰:園有桃。

又曰:無逾我園。

又曰:遊於北園。

子建詩曰:清夜遊西園。

古詩曰:鬱鬱園中柳。

《說文》曰:樹果曰園,樹菜曰圃。

《莊子》曰:漢陰丈人灌園,鑿隧而入井。

《韓子》曰:昔彌子瑕有寵於衛,與君遊於果園,食桃而甘,以其半啖君,君曰。愛我哉。

《史記》曰:公儀休相魯,拔園葵,去織婦。

又曰:董仲舒下帷講誦,三年不觀於舍園。

《漢書》曰:和帝詔有司,自京師果園,悉假與貧人。

《國語》曰:趙簡子田於螻,螻園名。

《三秦記》曰:漢武有名園曰樊川,一名禦宿,有大梨如五升,名含消。

《漢書》案本條,本書九十八,《初學記》二,《太平禦覽》十二,八七二引作魏明帝與東阿王植詔,疑漢當作魏。曰:明帝詔,先帝時靈芝生芳林園中,自吾建成承露已來,甘露複降芳林園。

《淮南子》曰:夫臨江之鄉,其人汲水以溉其園,江水弗減也。

又曰:山有猛獸,林木為之不斬,園有螫蟲,藜藿為之不采。

謝承《後漢書》曰:法真隱居大澤,講論術藝,曆年不問園圃。

又曰:吳祐遷膠東侯相,時濟北戴宏父為縣丞,宏年十六,從在丞舍,祐每行園,常聞諷讀之音,甚奇之,與為友,宏卒成儒宗,知名東夏,為河間相,因自免歸家,不複仕,灌園蔬,以經書教授,年九十八卒。

《華陽國誌》曰:何隨家養竹園,人盜其筍,隨行遇見,恐盜者覺怖走,竹傷其足,挈履徐步而歸。

桂陽先賢記曰:蘇糸冗嚐除門廷,有眾賓來,糸冗告母曰:人招糸冗去,已種藥著後園梅樹下,可治百疾,一葉愈一人,賣此藥過,足供養。

《魏誌》曰:明帝起景陽山於芳林園中。

又曰:京城內有園,患無水,傅玄先生按本條見魏誌二十九杜夔傳注傅玄敘馬鈞事,傅文中稱馬鈞為先生,此衍傅玄二字。乃作翻車,令童轉之,灌水更入,其功百倍。

向秀別傳曰:秀常與呂安灌園於山陽,收其利以供酒食之費。

晉宮闕名曰:洛陽宮有瓊圃園靈芝園石祠園,鄴有鳴鵠園蒲萄園華林園,世說曰:簡文入華林園,顧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間想,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

又曰:王子敬入會稽,經吳門,顧辟強有名園,先不識主人,遙往其家,值顧方集賓友,酣燕園中,而王遊曆既畢,指麾好惡,傍若無人,顧勃然曰:不足齒之傖爾,使驅其左右出門,王獨坐輿上,展轉顧望,而仆從不至,遂移時。

又曰:管寧華歆,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之。

法顯記曰:舍衛精舍東北六百裏,毗舍佉母作精舍,請佛及借此處,故在秖洹舍大園落,有二門,一門東向,一北向,此園即須達長者布金錢買地處也,精舍當中央,佛住此處最久,說法度人,經行坐處,亦盡起塔,皆有名字。

又曰:拘夷那竭城東行,到毗舍離城北,有大林,重閣精舍,佛住處,及阿難半身塔,其城裏本菴婆羅女家,為佛起塔,今故在城南三裏道西,菴婆羅女以園施佛住處。

【詩】宋陶潛雜詩曰: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澤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竹蔭後簷,桃李羅堂前,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望南山,秋菊有佳色,總露掇其英,汎此忘憂物,遠我達世情。

宋謝靈運還舊園詩曰:浮舟千仞壑,總轡萬尋顛,流沫不足險,石林豈為艱,夫子昭情素,探懷授往篇。

宋謝莊北宅秘園詩曰:夕天霽晚氣,輕霞澄暮陰,微風清幽幌,餘日照青林,收光漸窗歇,窮園自荒深,綠池翻素景,秋槐響寒音,伊人儻同愛,弦酒共棲尋。

齊竟陵王遊後園詩曰:讬性本禽魚,棲情閑物外,蘿徑轉連綿,鬆軒方杳藹,丘壑每淹留,風雲多賞會。

齊王儉春日家園詩曰:徙倚未雲暮,陽光忽已收,羲和無停晷,壯士豈淹留,苒苒老將至,功名竟不修,稷契匡虞夏,伊呂翼商周,撫躬謝先哲,解紱歸山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