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七 衣冠部
冠
《墨子》曰:昔齊桓公,高冠博帶,以治其國,楚莊王鮮冠組纓,絳衣博袍,以治其國。
《莊子》曰:曾子居衛,正冠而纓絕,斂襟而肘見。
《楚辭》曰:餘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青雲之崔嵬。
《漢書》曰:終軍上書,請受大冠長纓,以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乃使越王,越王請舉國內屬。
又曰:秦獄法吏,冠柱後惠文冠,及張敞弟武為梁相,敞遣使送之曰:何以治梁,武曰:馭黠馬,利其衝《初學記》二十六,《太平禦覽》六百八十五作銜。策,當以柱後惠文蟬禦覽作彈。治之爾,惠,蟬也,冠細如蟬翅,今禦史冠。
劉向別錄曰:鶡冠子常居深山,以鶡為冠,故號鶡冠子。
《漢武內傳》曰:上元夫人,戴九星靈芝夜光之冠。
胡廣說曰:趙武靈王效胡服,以璫飾首,前搖貂尾,秦滅趙,以其君冠賜近臣,建武時,匈奴內屬,世祖賜南單於常侍惠文冠。
《東觀漢記》曰:楊賜患罷,居無何,拜太常,詔賜所服冠幘綬帶。
又曰:武冠俗謂之大冠。
【詩】晉陸機贈潘正叔詩曰:過蒙時來運,與爾遊承華,執笏崇賢內,振纓曾城阿。
晉郭璞詩曰:杞梓生南荊,奇才應世出,擢穎蓋漢陽,鴻聲駭皇室,遂應四科運,朱衣耀玉質。
【表】魏武帝讓還司空印綬表曰:臣文非師尹之佐,武非折衝之任,遭天之幸,幹竊重授,內踵伯禽司空之職,外承呂尚膺揚之事,鬥筲處之,民其瞻觀,水土不平,奸宄未靜,臣常媿辱,憂為國累,臣無智勇,以助萬一,夙夜慚懼,若集冰火,未知何地,可以隕越。
梁江淹為齊王謝冕旒諸法服表曰:軒冕雲蹕,既非常之飾,宮懸玉戚,乃配天之禮,昔大啟營丘,未脩樹羽之賞,光宅曲阜,始兼龍旂之貴,況臣道狹慶隆,身薄器尊,粉繡爭暉,藻火競曜。
【啟】梁陸倕為息纘謝敕賜朝服啟曰:玄冕素帶,出自禁財,朱紱青緺,降於皇府,輝燭鄰黨,震耀街衢,姻族移聽,朋儕改矚,非臣璅弱,所能陳報。
貂蟬
應劭《漢官儀》曰:侍中左蟬右貂,金取堅剛,百陶不耗,蟬居高食絜,目在腋下,豹內勁悍而外溫潤。
【賦】隋江總華貂賦曰:領軍新安殿下,以副貂乘錫,仰銘恩澤,謹題小賦,貴豐貂於挹婁,飾惠文而見求,標侍臣之密設,曜毛彩之溫柔,拜文□而影度,陪武帳而香浮,隨玉珩之近遠,共金璫之去留,仰太山之千仞,開穀中之鄙吝,撤君子之寶飾,榮小人之蓬鬢,蔑置醴之殊私,誇賜田之薄潤,顧朽拙之微躬,早遊藝而不工,逢河間之好古,自隗始而恩隆,諒維鵜之有媿,庶懷音而克終。
【啟】梁元帝謝東宮賚貂蟬啟曰:挹婁之毳,曲降鴻恩,麗水之珍,複蒙殊獎,東平紫貂之賜,非聞暖嵒,中山黃金之賜,豈曰附蟬,坐變仲宣之容,增暉允南之貌。
玦珮
《世本》曰:舜時,西王母獻白環及玦。
《楚辭》曰:損《初學記》二十六作捐。餘玦兮江中,遺予珮兮澧浦。
又曰:虛《太平禦覽》六百九十二作雲。衣兮披披,玉珮兮陸離。
《孔叢子》曰:子產死,鄭人丈夫舍玦珮,婦人舍珠玉。
《說苑》曰:經侯過魏太子,左帶玉具劍,右帶環珮,左光照右,右光照左,太子不視。又不問,經侯曰:魏國亦有寶乎,太子曰:主信臣忠,百姓戴之,此魏之寶也,經侯解劍珮委之,趨而出,上車去,太子使騎操劍珮與侯曰:此寒不可衣,饑不可食,無遺我賊也。
《典略》曰:孔子返衛,衛夫人南子,使人謂之曰:四方君子之來者,必見寡小君,孔子不得已見之,夫人在錦帷中,孔子北麵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珮之聲璆然。
晉公卿禮秩曰:特進珮水蒼玉,尚書令仆射中書監令,皆佩水蒼玉。
【賦】魏文帝玉玦賦曰:有昆山之妙璞,產曾城之峻崖,嗽丹水之炎波,蔭瑤樹之玄枝,包黃中之純氣,抱虛靜而無為,應九德之淑懿,體五材之表儀。
【銘】後漢崔瑗遺葛龔珮銘曰:禹湯罪己,仲尼多誨,盤盂有銘,幾杖有誡,天為剛德,猶不幹時,君子妄怒,厥亦生災,晉厲好虐,欒書作亂,荀瑤峻戾,韓魏致難,慷愷憤激,動腸傷氣,久生百疾,曆年不遂,俯覽斯珮,柔韋是貴。
【啟】梁簡文帝謝敕賜玉珮啟曰:昉田麗彩,槐水鏤文,飾以金闕之珠,製以魯班之巧,故以裾端照色,影外生光,恩發內府,猥垂霑賜,臣方溫謝德,比振慚聲。
【書】魏文帝與鍾繇書曰:南陽宋惠叔,稱君侯昔有美玦,聞之驚喜,笑與抃會,當自白書,恐傳言未審,是以令舍弟子建,因荀仲茂,時從容喻鄙旨,乃不忽遺,鄴騎既到,寶玦初至,捧匣跪發,五內震駭,繩窮匣開,爛然滿目,猥以蒙鄙之姿,得觀希世之寶,不煩一介之使,不損連城之價,既有秦昭章台之觀,而無藺生詭奪之誑,嘉貺益腆,敢不欽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