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三 樂部三(1 / 3)

卷四十三 樂部三

《爾雅》曰:婆娑,舞也,舞者之容也。

《尚書》曰:苗民逆命,帝乃誕敷文德,舞幹羽於兩階,七旬有苗格。

樂緯曰:武王承命興師,渡盟津,前歌後舞。

《周官》曰:樂師掌教國子六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旄舞,有幹舞。

《禮記》曰:治民勞者,舞行綴遠,治民逸者,舞行綴短,故觀其舞,知其德,民德薄,故舞勞人少。

又曰:以禘禮祀周公於太廟,朱幹玉戚,冕而舞大武。

《毛詩》曰:舍其坐遷,屢舞仙仙,側弁之俄,屢舞傞傞。

《左傳》曰:考仲子之宮,將萬焉,公問羽數於眾仲,對曰:天子用八,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也。

《楚辭》曰:二八齊容起鄭舞,衽若交竽撫案下。

又曰:翾飛兮翠曾,曾,舞也,言舞工巧似翠鳥之舉。展詩兮會舞。

《韓子》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淮南子》曰:今鼓舞者,身若秋藥被風,藥,白芷也,被風言其弱也。《漢書》曰:孝武李夫人,本以倡進,兄延年,知音善歌舞,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國與原壞作□,據馮校本改。傾城,佳人難再得,平陽公主因言延年女弟,上召見,實妙麗善舞,由是幸,生昌邑哀王。

又曰:高祖廟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武德者,象天下樂己行武以除亂也,文始者,本舜韶舞也,高祖更名曰文始,示不相襲。

範曄《後漢書》曰:蔡邕坐上章事徙,及歸,將就還路,五原太守王智餞之,酒酣,智起舞,屬邕,邕不為報,智者中常侍王甫之弟,智銜之,密告邕,怨於囚放,謗訕朝廷,邕慮卒不免禍,乃亡命江海,遠跡吳會。

《呂氏春秋》曰:陶唐氏之始,陰多滯伏,民氣壅閼,故為作舞,以宣導之。

《家語》曰:子路戎服見孔子,拔劍而舞曰:古之君子,固以劍自衛乎,孔子曰:古之君子,忠以為質,仁以為衛。

蔡邕《月令章句》曰:樂容曰舞,有俯仰張翕,行綴長短之製。

三巴記曰:閬中有渝水,賨民銳氣喜舞,高祖樂其猛銳,數觀其舞,使樂人習之,故名巴渝舞。

魏名臣奏,王朗表曰:凡音樂以舞為主,自黃帝雲門,至周大武,皆大廟舞樂名也,樂所以樂君之德,舞所以象君之功。

《吳書》曰:陶謙為舒令,郡守張磐,恥為之下,磐舞,屬謙,謙不為起,強之乃舞,舞不轉,磐曰:不當轉耶,曰:轉則勝人。

又曰:陸遜破曹休,上與群僚大會,酒酣,命遜舞,解所著白鼯子裘賜之。

【詩】宋南平王白紵舞曲曰:仙仙徐動何盈盈,玉腕俱凝若雲行,佳人舉袖曜青蛾,摻摻擢手映鮮羅,狀似明月汎雲河,體如輕風動流波。

梁簡文帝詠舞詩曰:嬌情因曲動,弱步逐風吹,懸釵隨舞落,飛袖低鬟垂。

又詠舞詩曰:戚裏多妖麗,重娉蔑燕餘,逐節工新舞,嬌態似淩虛,納內音。花承俵概,垂翠逐璫舒,扇開衫影亂,巾度履行疏,徒勞交甫憶,自有專城居。

又詠舞詩曰:可憐稱二八,逐節似飛鴻,懸勝河陽伎,闇與淮南同,入行看履進,轉麵望鬟空,腕動苕華玉,衫隨如意風,上客何須起,啼烏未肯終。

梁劉遵應令詠舞詩曰:倡女多豔色,入選盡華年,舉腕嫌衫重,回腰覺態妍,情繞陽春吹,影逐相思弦,履度開裙俵,鬢轉匝花鈿,所愁餘曲罷,為欲在君前。

梁王訓應令詠舞詩曰:新妝本絕世,妙舞亦如仙,傾腰逐韻管,斂色聽張弦,袖輕風易入,釵重步難前,笑態千金動,衣香十裏傳,將持比飛燕,定當誰可憐。

梁楊曒詠舞詩曰:紅顏自燕趙,妙妓邁陽阿,就行齊逐唱,赴節闇相和,折腰送餘曲,斂袖待新歌,嚬容生翠羽,曼睇出橫波,雖稱趙飛燕,比此詎成多。

梁庾肩吾詠舞詩曰:飛鳥袖始拂,啼烏曲未終,聊因斷續唱,試讬往還風。

梁劉孝儀和舞詩曰:回履裾香散,飄衫釧響傳,低釵依促管,曼睇入繁弦。

又和詩曰:轉袖隨歌發,頓履赴弦餘,度行過接手,回身乍斂裾。

又舞就行詩曰:依歌移弱步,傍燭豔新妝,徐來翻應節,亂去反成行。

周庾信詠舞詩曰:洞房花燭明,燕餘雙舞輕,頓履疏隨節,低鬟逐上聲,步轉行初進,衫飄曲未成,鸞回鏡欲滿,鶴顧市應傾,已曾天上學,詎是世中生。

陳徐陵詠舞詩曰:十五屬平陽,因來入建章,主家能教舞,城中巧旦原作且,據馮校本改。妝,低鬟向綺席,舉袖拂花黃,燭送空回影,衫傳篋裏香,當由好留客,故作舞衣長。

【賦】後漢傅毅舞賦曰:楚襄王既遊雲夢,將置酒宴飲,謂宋玉曰:寡人欲觴群臣,何以娛之,玉曰:臣聞激楚結風陽阿之舞,材人之窮觀,天下之至妙,噫可進乎,王曰:試為寡人賦之,玉曰:唯唯,鄭女出進,二八徐侍,姣服極麗,姁媮致態,貌□□妙以妖冶,紅顏燁其楊華,眉□連娟以增繞,目流睇而橫波,珠翠的皪而照曜,華袿飛髾而雜纖羅,顧形影,自整裝,順微風,揮若芳,動朱唇,紆清陽,亢音高歌,為樂之方,其始興也,若俯若仰,若來若往,雍容惆悵,不可為象,羅衣從風,長袖交橫,駱驛飛散,颯遝合並,綽約閑靡,機迅體輕,於是合場遞進,安步而俟,埒材角妙,誇容乃理,軼態橫出,瑰姿譎起,回身還入,迫於急節,紆形赴遠,漼以摧折,纖縠俄飛,繽焱若絕,體如遊龍,袖如素蜺,遷延微笑,退複次列,觀者稱麗,莫不怡悅。

後漢張衡舞賦曰:昔客有觀舞於淮南者,美而賦之曰:音樂陳兮旨酒施,擊靈鼓兮吹參差,叛淫衍兮漫陸離,於是飲者皆醉,日亦既昃,美人興而將舞,乃脩容而改襲,服羅縠之雜錯,申綢繆以自飾,拊者啾其齊列,盤鼓煥以駢羅,抗脩袖以翳麵兮,展清聲而長歌,歌曰:驚雄逝兮孤雌翔,臨歸風兮思故鄉,搦纖腰而互折,嬛傾倚兮低昂,增芙蓉之紅花兮,光的皪以發揚,騰□雩目以顧眄,盼爛爛以流光,連翩駱驛,乍續乍絕,裾似飛燕,袖如回雪,於是粉黛施兮玉質粲,珠簪挺兮緇發亂,然後整笄攬發,被纖垂縈,同服駢奏,合體齊聲,進退無差,若影追形。

梁簡文帝舞賦曰:酌蒲桃,坐柘觀,命妙舞,徵清彈,丱發初笄,參差俱集,信身輕而釵重,亦腰羸而帶急,響玉砌而遲前,度金扉而斜入,似斷霞之照彩,若飛鸞之相及,既相看而綿視,亦含姿而俱立,於是徐鳴嬌節,薄動輕金,奏巴渝之麗曲,唱碣石之清音,扇才移而動步,鞞輕宣而逐吟,爾乃優遊容豫,顧眄徘徊,強紆顏而失笑,乍雜怨而成猜,或低昂而失侶,乃歸飛而相附,或前異而始同,乍初離而後赴,不遲不疾,若輕若重,盻鼓微吟,回巾自擁,發亂難持,簪低易捧,牽恃其思,懷嬌知寵。

《說文》曰:詠,歌,曰曰上疑脫又字。獨歌謂之謠,謳,齊歌也。

蔡邕《月令章句》曰:樂聲曰歌。

《山海經》曰:帝俊八子,是始為歌,帝俊,帝舜也。

又曰:夏後氏開,上三嬪於天,得九辯與九《太平禦覽》五百七十二,九下有歌字。以下。

《毛詩序》曰: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