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與歸經】甘,平。歸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用於虛勞精虧,腰膝酸痛,眩暈耳鳴,內熱消渴,血虛萎黃,目昏不明。
【用法與用量】6~12g。
【貯藏】置陰涼幹燥處,防悶熱,防潮,防蛀。
海龍
Hailong
SYNGNATHUS
本品為海龍科動物刁海龍Solenognathushardwickii(Gray)、擬海龍Syngnathoidesbiaculeatus(Bloch)或尖海龍SyngnathusacusLinnaeus的幹燥體。多於夏、秋二季捕撈,刁海龍、擬海龍除去皮膜及內髒,洗淨,曬幹;尖海龍直接洗淨,曬幹。
【性狀】刁海龍體狹長側扁,全長30~50cm。表麵黃白色或灰褐色。頭部前方具1管狀長吻,口小,無牙,兩眼圓而深陷,頭與體軸略呈鈍角。軀幹部寬3cm,五棱形,尾部前方六棱形,後方漸細,四棱形,尾端卷曲。背棱兩側各有1列灰黑色斑點狀色帶。全體被以具花紋的骨環及細橫紋,各骨環內有突起粒狀棘。胸鰭短寬,背鰭較長,有的不明顯,無尾鰭。骨質,堅硬。氣微腥,味微鹹。
擬海龍體長平扁,軀幹部略呈四棱形,全長20~22cm。表麵灰黃色,頭常與體軸成一直線。
尖海龍體細長,呈鞭狀,全長10~30cm,未去皮膜。表麵黃褐色,有的腹麵可見育兒囊,有尾鰭。質較脆弱,易撕裂。
【性味與歸經】甘,溫。歸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溫腎壯陽,散結消腫。用於陽痿遺精,瘰鬁痰核,跌撲損傷;外治癰腫疔瘡。
【用法與用量】3~9g;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貯藏】置陰涼幹燥處,防蛀。
海馬
Hainma
HIPPOCAMPUS
本品為海龍科動物線紋海馬
HippocampuskelloggiJordanetSnyder、刺海馬
HippocampushistrixKaup、大海馬
HippocampuskudaBleeder、三斑海馬
HippocampustrimaculatusLeach或小海馬(海蛆)HippocampusjaponicausKaup的幹燥體。夏、秋二季捕勞,洗淨,曬幹;或除去皮膜及內髒,曬幹。
【性狀】線紋海馬體呈扁長形而彎曲,體長約30cm。黃白色。頭略似馬頭,有冠似突起,前方有1管狀長吻,口小,無牙,兩眼深陷。驅幹燥七棱形,尾部四棱形,漸細卷曲,體上有瓦楞形的節紋並具短棘。體輕,骨質,堅硬。氣微腥,味微鹹。
刺海馬體長15~20cm,黃白色頭部及體上環節間的棘細而尖。
大海馬體長20~30cm,黑褐色。
三斑海馬體側背部第1、4、7節的短棘基部各有1黑斑。
小海馬(海蛆)體形小,長7~10cm,黑褐色節紋及短棘均較細小。
【性味與歸經】甘,溫。歸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溫腎壯陽,散結消腫。用於陽痿,遺尿,腎虛作喘,癓瘕積聚,跌撲損傷;外治癰腫疔瘡。
【用法與用量】3~9g,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貯藏】置陰涼幹燥處,防蛀。
何首烏
Heshouwu
RADIXPOLYGONIMULTIFLORI
本品為蓼科植物何首烏
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幹燥塊根。秋、冬二季葉枯萎時采挖,削去兩端,洗淨,個大的切成塊,幹燥。
【性狀】本品呈團塊狀或不規則紡錘形,長6~15cm,直徑4~12cm。表麵紅棕色或紅褐色,皺縮不平,有淺溝,並有橫長皮孔及細根痕。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麵淺黃棕色或淺紅棕色,顯粉性,皮部有4~11個類圓形異型維管束環列,形成雲錦狀花紋,中央木部較大,有的呈木心。氣微,味微苦而甘澀。
【性味與歸經】苦、甘、澀,溫。歸肝、心、腎經。
【功能與主治】解毒,消癰,潤腸通便。用於瘰鬁瘡癰,風疹瘙癢,腸燥便秘;高血脂症。
【用法與用量】6~12g。
【貯藏】置幹燥處,防蛀。
黃精
Huangjing
RHIZOMAPOLYGONATI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滇黃精
PolygonatumkingianumColl.etHemsl.、黃精
PolygonatumsibiricumRed.或多花黃精
PolygonatumcyrtonemaHua的幹燥根莖。按形狀不同,習稱“大黃精”、“雞頭黃精”、“薑形黃精”。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淨,置沸水中略燙或蒸至透心,幹燥。
【性狀】大黃精呈肥厚肉質的結節塊狀,結節長可達10cm以上,寬3~6cm,厚2~3cm。表麵淡黃色至黃棕色,具環節,有皺紋及須根痕,結節上側莖痕呈圓盤狀,圓周凹入,中部突出。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麵角質,淡黃色至黃棕色,氣微,味甜,嚼之有粘性。
雞頭黃精呈結節狀彎柱形,長3~10cm,直徑0.5~1.5cm。結節長2~4cm,略呈圓錐形,常有分枝;表麵黃白色或灰黃色,半透明,有縱皺紋,莖痕圓形,直徑5~8mm。
薑形黃精呈長條結節塊狀,長短不等,常數個塊狀結節相連。表麵灰黃色或黃褐色,粗糙,結節上側有突出的圓盤狀莖痕,直徑0.8~1.5cm。
味苦者不可藥用。
【性味與歸經】甘,平。歸脾、肺、腎經。
【功能與主治】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用於脾胃虛弱,體倦乏力,口於食少,肺虛燥咳,精血不足,內熱消渴。
【用法與用量】9~15g。
【貯藏】置通風幹燥處,防黴,防蛀。
黃芪
Huangqi
RADIXASTRAGALI
本品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
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
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莢黃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幹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根頭,曬幹。
【性狀】本品呈圓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較粗,長30~90cm,直徑1~3.5cm。表麵淡棕黃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縱溝。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麵纖維性強,並顯粉性,皮剖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狀,黑褐色或呈空洞。氣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性味與歸經】甘,溫。歸肺、脾經。
【功能與主治】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蜜製黃芪益氣補中。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
【用法與用量】9~30g。
【貯藏】置通風幹燥處,防潮,防蛀。
韭菜子
Jiucaizi
SEMENALLIITUBEROSI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韭菜AlliumtuberosumRottl.的幹燥成熟種子。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果序,曬幹,搓出種子,除去雜質。
【性狀】本品呈半圓形或半卵圓形,略扁,長2~4mm,寬1.5~3mm。表麵黑色,一麵凸起,粗糙,有細密的網狀皺紋,另一麵微凹,皺紋不甚明顯。頂端鈍,基部稍尖,有點狀突起的種臍。質硬。氣特異,味微辛。
【性味與歸經】辛、甘,溫。歸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溫補肝腎,壯陽固精,用於陽痿遺精,腰膝酸痛,遺尿尿頻,白濁帶下。
【用法與用量】3~9g。
【貯藏】置幹燥處。
龍眼肉
Longyanrou
ARILLUSLONGAN
本品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DimocarpuslonganLour.的假種皮。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實,幹燥,除去殼、核,曬至幹爽不粘。
【性狀】本品為縱向破裂的不規則薄片,常數片粘結。長約1.5cm,寬2~4cm,厚約0.1cm。棕褐色,半透明。一麵皺縮不平,一麵光亮而有細縱皺紋。質柔潤。氣微香,味甜。
【性味與歸經】甘,溫。歸心、脾經。
【功能與主治】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用於氣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虛萎黃。
【用法與用量】9~15g。
【貯藏】置通風幹燥處,防潮,防蛀。
鹿角
Lujiao
CORNUCERVI
本品為鹿科動物馬鹿CervuselaphusLinnaeus或梅花鹿CervusnipoonTemminck已骨化的角或鋸茸後翌年春季脫落的角基,分別習稱“馬鹿角”、“梅花鹿角”、“鹿角脫盤”。多於春季拾取,除去泥沙,風幹。
【性狀】馬鹿角呈分枝狀,通常分成4~6枝,全長50~120cm。主枝彎曲,直徑3~6cm,基部具盤狀突起,習稱“珍珠盤”,周邊常有稀疏細小的孔洞,側枝多向一麵伸展,第一枝與珍珠盤相距較近,第二枝靠近第一枝著生。表麵灰褐色或灰黃色,有光澤,角尖平滑,中、下部常具疣狀突起,習稱“骨釘”,並具有縱棱。質堅硬,斷麵外圈骨質,灰白色或微帶淡褐色,中部多呈灰褐色,具蜂窩狀孔。無臭,味微鹹。
梅花鹿角通常分成3~4枝,全長30~60cm,直徑2.5~5cm。側枝多向兩旁伸展,第一枝與珍珠盤相距較近,第二枝與第一枝相距較遠,主枝末端分成兩小枝。表麵黃棕色或灰棕色,枝端灰白色。枝端以下具明顯骨釘,骨釘斷續排成縱棱,頂部灰白色或灰黃色,有光澤。
鹿角脫盤呈盔狀或扁盔狀,直徑3~6cm(珍珠盤直徑4.5~6.5cm)高1.5~4cm。表麵灰褐色或灰黃色,有光澤,中部具蜂窩狀細孔。底麵平,蜂窩狀,多呈黃白色或黃棕色。珍珠盤周邊常有稀疏細小的孔洞。上麵略平或呈不規則的半球形。質堅硬,斷麵外圈骨質,灰白色,中部類白色。無臭,味微鹹。
【性味與歸經】鹹,溫。歸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溫腎陽,強筋骨,行血消腫。用於陽痿遺精,腰脊冷痛,陰疽瘡瘍,乳癰初起,瘀血腫痛。
【用法與用量】6~15g。
【貯藏】置幹燥處。
鹿茸
Lurong
CORNUCERVIPANTOTRICHUM
本品為鹿科動物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或馬鹿Cervuselaphus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習稱“花鹿茸”,後者習稱“馬鹿茸”。夏、秋二季鋸取鹿茸,經加工後,陰幹或烘幹。
【性狀】花鹿茸呈圓柱狀分枝,具一個分枝者習稱“二杠”,主枝習稱“大挺”,長17~20cm,鋸口直徑4~5cm,離鋸口約1cm處分出側枝,習稱“門莊”,長9~15cm,直徑較大挺略細。外皮紅棕色或棕色,多光潤,表麵密生紅黃色或棕黃色細茸毛,上端較密,下端較疏;分岔間具1條灰黑色筋脈,皮茸緊貼。鋸口黃白色,外圍無骨質,中部密布細孔。體輕。氣微腥,味微鹹。具二個分枝者,習稱“三岔”,大挺長23~33cm,直徑較二杠細,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縱棱筋及突起疙瘩;皮紅黃色,茸毛較稀而粗。
二茬茸與頭茬茸相似,但挺長而不圓或下粗上細,下部有縱棱筋。皮灰黃色,茸毛較粗糙,鋸口外轉多已骨化。體較重。無腥氣。
馬鹿茸較花鹿茸粗大,分枝較多,側枝一個者習稱“單門”,二個者習稱“蓮花”,三個者習稱“三岔”,四個者習稱“四岔”或更多。按產地分為“東馬鹿茸”和“西馬鹿茸”。
東馬鹿茸“單門”大挺長25~27cm,直徑約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黃色,鋸口麵外皮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細孔,質嫩;“蓮花”大挺長可達33cm,下部有棱筋,鋸口麵蜂窩狀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質較老;“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頂端多無毛,習稱“撚頭”。
西馬鹿茸,大挺多不圓,頂端圓扁不一,長30~100cm。表麵有棱,多抽縮幹癟,分枝較長且彎曲,茸毛粗長,灰色或黑灰色。鋸口色較深,常見骨質。氣腥臭,味鹹。
【性味與歸經】甘、鹹,溫。歸腎、肝經。
【功能與主治】壯腎陽,益精血,強筋骨,調衝任,托瘡毒。用於陽痿滑精,宮冷不孕,贏瘦,神疲,畏寒,眩暈耳鳴耳聾,腰脊冷痛,筋骨痿軟,崩漏帶下,陰前不斂。
【用法與用量】1~2g,研末衝服。
【貯藏】置陰涼幹燥處,密閉,防蛀。
鹿角霜
Lujiaoshuang
CORNUCERVIDEGELATINATUM
本品為鹿角去膠質的角塊。春、秋二季生產,將骨化角熬去膠質,取出角塊,幹燥。
【性狀】本品呈長圓柱形或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一。表麵灰白色,顯粉性,常具縱棱,偶見灰色或灰棕色斑點。體輕,質酥,斷麵外層較致密,白色或灰白色,內層有蜂窩狀小孔,灰褐色或灰黃色,有吸濕性。氣微,味淡,嚼之有粘感。
【性味與歸經】鹹,溫。歸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溫腎助陽,收斂止血。用於脾腎陽虛,食少吐瀉,白帶,遺尿尿頻,崩漏下血,癰疽痰核。
【用法與用量】9~15g。
【貯藏】置幹燥處。
麥冬
Maidong
RADIXOPHIOPOGONIS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麥冬
Ophiopogonjaponicus(Thunb.)Ker-Gawl.的幹燥塊根。夏季采挖,洗淨,反複暴曬、堆置,至七八成幹,除去須根,幹燥。
【性狀】本品呈紡錘形,兩端略尖,長1.5~3cm,直徑0.3~0.6cm。表麵黃白色或淡黃白,有細縱紋。質柔韌,斷麵黃白色,半透明,中柱細小。氣微香,味甘、微苦。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
【功能與主治】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於肺燥幹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
【用法與用量】6~12g。
【貯藏】置陰涼幹燥處,防潮。
明黨參
Mingdangshen
RADIXCHANGII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明黨參
ChangiumsmyrnioidesWolff的幹燥根。4~5月采挖,除去須根,洗淨,置沸水中煮至無白心,取出,刮去外皮,漂洗,幹燥。
【性狀】本品呈細長圓柱形、長紡錘形或不規則條塊,長6~20cm,直徑0.5~2cm。表麵黃白色或淡棕色,光滑或有縱溝紋及須根痕,有的具紅棕色斑點。質硬而脆,斷麵角質樣,皮部較薄,黃白色,有的易與木部剝離,木部類白色。氣微,味淡。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微寒。歸肺、脾、肝經。
【功能與主治】潤肺化痰,養陰和胃,平肝,解毒。用於肺熱咳嗽,嘔吐反胃,食少口幹,目赤眩暈,疔毒瘡瘍。
【用法與用量】6~12g。
【貯藏】置通風幹燥處,防潮,防蛀。
墨旱蓮
Mohanlian
HERBAECLIPTAE
本品為菊科植物鱧腸EcliptaprostrataL.的幹燥地上部分。花開時采割,曬幹。
【性狀】本品為全體被白色茸毛。莖呈圓柱形,有縱棱,直徑2~5mm;表麵綠褐色或墨綠色。葉對生,近無柄,葉片皺縮卷曲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長披針形,全緣或具淺齒,墨綠色。頭狀花序直徑2~6mm。瘦果橢圓形而扁,長2~3mm,棕色或淺褐色。氣微,味微鹹。
【性味與歸經】甘、酸,寒。歸腎、肝經。
【功能與主治】滋補肝腎,涼血止血。用於牙齒鬆動,須發早白,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陰虛血熱、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傷出血。
【用法與用量】6~12g;外用鮮品適量。
【貯藏】置通風幹燥處。
南沙參
Nanshashen
RADIXADENOPHORAE
本品為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Adenophoratetraphylla(Thunb.)Fisch.或杏葉沙參AdenophorastrictaMiq.的幹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後趁鮮刮去粗皮,洗淨,幹燥。
【性狀】本品呈圓錐形或圓柱形,略彎曲,長7~27cm,直徑0.8~3cm。表麵黃白色或淡棕黃色,凹陷處常有殘留粗皮,上部多有深陷橫紋,呈斷續的環狀,下部有縱紋及縱溝。頂端具1或2個根莖。體輕,質鬆泡,易折斷,斷麵不平坦,黃白色,多裂隙。無臭,味微甘。
【性味與歸經】甘,微寒。歸肺、胃經。
【功能與主治】養陰清肺,化痰,益氣。用於肺熱燥咳,陰虛勞嗽,幹咳痰粘,氣陰不足,煩熱口幹。
【用法與用量】9~15g。
【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貯藏】置通風幹燥處,防蛀。
女貞子
Nüzhenzi
FRUCTUSLIGUSTRILUCIDI
本品為木犀科植物女貞LigustrumlucidumAit.的幹燥成熟果實。冬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枝葉,稍蒸或置沸水中略燙後,幹燥;或直接幹燥。
【性狀】本品呈卵形、橢圓形或腎形,長6~8.5mm,直徑3.5~5.5mm。表麵黑紫色或灰黑色,皺縮不平,基部有果梗痕或具宿萼及短梗。體輕。外果皮薄,中果皮較鬆軟,易剝離,內果皮木質,黃棕色,具縱棱,破開後種子通常為1粒,腎形,紫黑色,油性。無臭,味甘、微苦澀。
【性味與歸經】甘、苦,涼。歸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滋補肝腎,明目烏發。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須發早白,目暗不明。
【用法與用量】6~12g。
【貯藏】置幹燥處。
人參
Renshen
RADIXGINSENG
本品為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ginsengC.A.Mey.的幹燥根。栽培者為“園參”,野生者為“山參”。多於秋季采挖,洗淨;園參經曬幹或烘幹,稱“生曬參”;山參經曬幹,稱“生曬山參”。
【性狀】生曬參主根呈紡錘形或圓柱形,長3~15cm,直徑1~2cm;表麵灰黃色,上部或全體有疏淺斷續的粗橫紋及明顯的縱皺,下部有支根2~3條,並著生多數細長的須根,須根上常有不明顯的細小疣狀突起。根莖(蘆頭)長1~4cm,直徑0.3~1.5cm,多拘攣而彎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窩狀莖痕(蘆碗)。質較硬,斷麵淡黃白色,顯粉性,形成層環紋棕黃色,皮部有黃棕色的點狀樹脂道及放射狀裂隙。香氣特異味微苦、甘。
生曬山參主根與根莖等長或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圓柱形,長2~10cm;表麵灰黃色,具縱紋,上端有緊密而深陷的環狀橫紋,支根多為2條,須根細長,清晰不亂,有明顯的疣狀突起,習稱“珍珠疙瘩”。根莖細長,上部具密集的莖痕,不定根較粗,形似棗核。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平。歸脾、肺、心經。
【功能與主治】大補元氣,夏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定神。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用法與用量】3~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