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鮑近圓形,長4~8cm,寬2.5~6cm,高0.8~2cm。殼頂位於近中部而高於殼麵,螺旋部與體螺部各點1/2,螺助和生長線呈波伏隆起,疣狀突超30餘個,未端7~9個開孔,孔口突出殼麵。
耳鮑狹長,略扭曲,呈耳狀,長5~8cm,寬2.5~3.5cm,高約1cm。表麵光滑,具翠綠色、紫角及褐色等多種顏色形成的斑紋,螺旋部小,體螺部大,末端5~7個開孔,孔口與殼平,多為橢圓形,殼薄,質較脆。
白鮑呈卵圓形,長11~14cm,寬8.5~11cm,高3~6.5cm。表麵磚紅色,光滑,殼頂高於殼麵,生長線頗為明顯,螺旋轉部約為殼麵的1/3,疣狀突起30餘個,末端9個開孔,孔口與殼平。
【性味與歸經】鹹,寒。歸肝經。
【功能與主治】平肝潛陽,清肝明目。用於頭痛眩暈,目赤翳障,視物昏花,青盲雀目。
【用法與用量】3~15g,先煎。
【貯藏】置幹燥處。
天麻
Tianma
RHIZOMAGASTRODIAE
本品為半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l.的幹燥塊莖。立冬後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淨,蒸透,敞開低溫幹燥。
【性狀】本品呈橢圓形或長條形,略扁,皺縮而稍彎曲,長3~15cm,寬1.5~6cm,厚0.5~2cm。表麵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有縱皺紋及由潛伏芽排列而成的橫環紋多輪,有時可見棕褐色菌索。頂端有紅棕色至深棕色鸚嘴狀的芽或殘留莖基另端有圓臍形疤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麵較平坦,黃白色至淡棕色,角質樣。氣微,味甘。
【性味與歸經】甘,平。歸肝經。
【功能與主治】平肝息風止痙。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症。
【用法與用量】3~9g。
【貯藏】置通風幹燥處,防蛀。
蜈蚣
Wugong
SCOLOPENDRA
本品為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subspinipesmutilansL.Koch的幹燥體。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頭尾,繃直,幹燥。
【性狀】本品呈扁平長條形,長9~15cm,寬0.5~1cm。由頭部和軀幹部組成。全體共22個環節。頭部暗紅色或紅褐色,略有光澤,有頭板覆蓋,頭板近圓形,前端稍突出,兩側貼有顎肢一對,前端兩側有觸角一對。軀幹部第一背板與頭板同色,其餘20個背板為棕綠色或墨綠色,具光澤,自第四背板至第二十背板上常有兩條縱溝線;腹部淡黃色或棕黃色,皺縮;自第二節起,每節兩側有步足一對;步足黃色或紅褐色,偶有黃白色,呈彎鉤形,最末一對步足尾狀,故又稱尾足,易脫落。質脆,斷麵有裂隙。氣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氣,味辛、微鹹。
【性味與歸經】辛,溫;有毒。歸肝經。
【功能與主治】息風鎮痙,功毒散結,通絡止痛。用於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口咼,半身不遂,破傷風症,風濕頑痹,瘡瘍,瘰鬁,毒蛇咬傷。
【用法與用量】3~5g。
【貯藏】置幹燥處,防黴,防蛀。
珍珠母
Zhenzhumu
CONCHAMARGARITIFERAUSTA
本品為蚌科動物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Lea)、褶紋冠蚌Cristariaplicata(Leach)或珍珠貝科動物馬氏珍珠貝Pteriamartensii(Dunker)的貝殼。去肉,洗淨,幹燥。
【性狀】三角帆蚌略呈不等邊四角形。殼麵生長輪呈同心環狀排列。後背緣向上突起,形成大的三角形帆狀後翼。殼內麵外套痕明顯;前閉殼肌痕呈卵圓形,後閉殼肌痕略呈三角形。左右殼均具兩枚擬主齒,左殼具兩枚長條形側齒,右殼具一枚長條形側齒;具光澤。質堅硬,氣微腥,味淡。
褶紋冠蚌呈不等邊三角形。後北緣向上伸展成大形的冠。殼內麵外套痕略明顯;前閉殼肌痕大呈楔形,後閉殼肌痕呈不規則卵圓形,在後側齒下方有與殼麵相應的縱肋和凹溝。左、右殼均具一枚短而略粗後側齒及一枚細弱的前側齒,均無似主齒。
馬氏珍珠貝呈餘四方形,後耳大,前耳小,背緣平直,腹緣圓,生長線極細密,成片狀。閉殼肌痕大,長圓形,具一凸起的長形主齒。
【性味與歸經】鹹,寒。歸肝、心經。
【功能與主治】平肝潛陽,定驚明目。用於頭痛眩暈,煩躁失眠,肝熱目赤,肝虛目昏。
【用法與用量】10~25g,先煎。
【貯藏】置幹燥處,防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