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 第四章 南征北伐 江山一統(1 / 3)

三國演義 第四章 南征北伐 江山一統

一 蜀吳相爭

章武元年七月,劉備不顧孔明等人勸阻,以張飛為先鋒,自己統率七十五萬大軍,準備伐吳。

張飛比哥哥更急,下令範疆、張達三日內辦齊白盔白甲,誤期斬首。

範疆、張達二人根本完成不了,就趁張飛熟睡,殺死張飛投東吳去了。

三弟張飛又死了,劉備更加悲痛,怒火滿腔,更聽不進任何人勸阻,於章武元年八月出征。

東吳見劉備來勢凶猛,內心驚慌不已。孫權派諸葛瑾到劉備營中,解釋說進攻荊州是呂蒙擅自決定的,吳侯並不知情。現在呂蒙已經病死,吳侯願意送還夫人,交出降將,並將荊州仍交給劉備。

劉備聽完,冷冷一笑:“難道殺害關羽吳侯也不知情嗎?”然後,轟出諸葛瑾,下令征吳。

孫權沒有辦法,隻好降魏,求救於曹丕。

曹丕封孫權為吳王,但並不出兵救吳。

孫權派孫桓為都督,率軍抵擋劉備。但孫桓卻遠遠不是劉備對手,僅僅兩日,部將李異、謝旌、譚雄均戰死。孫桓敗退彝陵城堅守,並向吳王求救。

吳王又派韓當、周泰、潘璋、淩統、甘寧來戰劉備。

在頭幾戰中,關羽子關興、張飛子張苞立下赫赫戰功,先主由衷誇獎:“年輕人真行。”

老將黃忠聽了不高興,率軍來到前沿,想和年輕將領比賽一番。

這一戰,黃忠斬史跡、敗潘璋,卻中了埋伏,被敵將馬忠射中一箭,回營後死去。

劉備共有五虎上將,卻有關羽、張飛、黃忠等三員大將死於同東吳作戰。

黃忠戰死後,先主劉備禦駕親征,兵分八路,水陸並進。章武二年二月中旬,先主劉備到達亭。

韓當等人列隊迎戰。韓當部將夏恂出戰,被張苞刺死。周平出陣來戰張苞,被關興擋住,幾個回合下來,關興斬了周平。

兩位小將乘勝直取韓當、周泰。韓、周二人慌忙退入陣中。

先主感歎:“真是虎父無犬子。”禦鞭一指,蜀軍漫山遍野殺來,直殺得吳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甘寧此時正在船上養病,得知蜀兵來了,連忙上馬撤退,卻被一箭射死。

先主占亭後,卻不見了關興,就讓張苞去找。

原來,關興在吳軍陣中遇到潘璋,緊追不舍。潘璋慌忙逃進山穀,不知去向。關興追進山穀後迷路。二更後,隻好在一莊上投宿。三更時,又有一人投宿,正是潘璋。關興斬了潘璋,奪回了父親的青龍偃月刀。

關興回營路上,正遇仇人馬忠。這可真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關興上前就砍馬忠,卻被馬忠軍兵包圍。正危急間,張苞殺入,救出關興。

不久,博士仁、糜芳殺死馬忠,來降先主,說:“當初,我們不得已才降東吳。現在,知道聖駕親征,特殺馬忠來降。”

劉備大怒說:“我離開成都幾個月了,你們怎麼才來?我要是饒了你們,無臉去見關羽!”先主劉備下令淩遲處死博士仁和糜芳,以人頭祭奠關羽。

先主連戰連勝,威名大振。

孫權心怯,派人帶著張飛首級,押著範疆、張達到蜀營求和,並表示願意交還荊州,送回夫人。

先主殺死範疆、張達,祭奠張飛,但並不與孫權講和,繼續來攻。

孫權隻好橫下一條心,派出陸遜為大都督,準備抵擋劉備。

陸遜上任後,為了避開劉備銳氣,嚴令堅守不戰。

先主見陸遜不戰,隻好在山林茂盛的地方紮下大營。從亭到川口,連續七百裏,紮下四十個大營。

馬良說:“我們可把營寨畫成圖本,去見丞相問問。”

劉備說:“我也會用兵,不必去問。”

馬良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去問問總比不問好。”

劉備同意了。

馬良帶著圖本在成都見到孔明。

孔明一見圖本,拍案叫苦:“誰讓皇上這樣紮營的,這人該斬!”

馬良說:“這是皇上自己紮的營,與別人無關。”

孔明說:“在這種地方紮營,敵人火攻怎麼辦?你趕快去見皇上,讓皇上改移營地,千萬不能這樣。”

馬良說:“要是吳兵已經勝了,怎麼辦?”

孔明說:“陸遜不敢來追,他怕魏兵斷他的後路。”

陸遜發現劉備這樣紮營,立即準備火攻。陸遜命韓當領兵攻北岸,周泰攻南岸,攻入蜀營,每隔一屯燒一屯,預先帶上幹糧,不許暫停,活捉劉備為止。

當夜,蜀營火光四起,吳軍趁亂殺入,直燒得蜀軍大敗。劉備在趙雲接應下,率少數殘兵進入白帝城。部將馮習、張南、傅彤等大批將領戰死,士兵死傷無數,糧草、軍械絲毫不剩,陣前大批軍兵投降東吳。

孫夫人在東吳聽說先主戰敗,又有謠傳說先主戰死,就跑到江邊遙哭,哭罷傷心話,投江而死。

陸遜大獲全勝,但並不乘勝追擊。左右問陸遜緣故,陸遜解釋說:“我如果深入西川,曹魏來攻,可就回不來了。”

回兵後,陸遜果然發現魏兵調動,正要進攻東吳。

章武二年六月,劉備逃到白帝城永安宮。大敗之際,劉備覺得無顏去見孔明等群臣,就駐紮在永安宮,不久染病。

章武三年四月,劉備病重,急招孔明、李嚴等人來永安宮接受遺命。

孔明留太子劉祥守成都,自己帶劉備次子劉永、三子劉理來白帝城。

孔明到時,馬良之弟馬謖正在旁侍立,劉備讓馬謖先出去。

馬謖出去後,劉備問孔明:“馬謖這人怎麼樣?”

孔明說:“這人也是一個英才。”

劉備說:“我看這人可並不怎麼樣,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然後,劉備開始說正事:“我馬上要死。我的兒子又太懦弱,你的才能比曹丕高十倍,定能安邦治國。如果我兒子能輔,你就輔佐他。如果不能的話,你就自立為主吧。”

孔明一聽,冷汗一下就出來了,說:“我怎麼敢呢?我一定會竭力輔佐太子,盡忠貞之節。”

先主又讓劉永、劉理到跟前,說:“你們兄弟三人,一定要尊重丞相,不可怠慢。”

然後,先主又叫群臣進來交待後事,言畢駕崩。

二 七擒孟獲

劉備駕崩,劉祥繼位,改元建興,史稱後主。

後主又給孔明加封武鄉侯、益州牧等宮職,朝廷內外一切大小事情,全由諸葛丞相處理。

建興三年,蠻王孟獲,勾結建寧太守雍起兵十萬造反,朱褒、高定投降,但永昌太守王伉堅守永昌,向成都告急。

孔明決定親自南征,以解除北伐中原的後顧之憂。

在安排好應付吳、魏的部署後,率趙雲、魏延、王平、張翼及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兵發益州。途中遇關羽第三子關索來投,就讓關索為先鋒,一起征南,沿途秋毫無犯。

孔明到益州後,使用反間計,讓高定殺死雍、朱褒,很快平定三路叛軍,解了永昌之圍。

然後,孔明率軍繼續南征,準備抓孟獲。

這時,馬謖奉命勞軍。孔明問馬謖:“我奉詔平蠻,幼常有什麼高見?”馬謖字幼常。

馬謖說:“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南蠻長期不服統治,今天你來了,他服;明天你一走,他又叛。因此,這次對南蠻作戰,應是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這一席話給孔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孔明心想:“馬謖這人不錯,看得遠,想得周道。”

孔明對馬謖說:“說得對,我也這樣想。”隨後,孔明讓馬謖為參軍,隨自己南征。

孟獲聽說孔明南征,三路叛軍已平,就令三路蠻將各率五萬蠻兵,分左、中、右三路抵抗孔明大軍。

孔明故意說趙雲、魏延不識地理,不可迎戰,隻讓關平迎戰左路蠻兵,馬忠迎戰右路蠻兵,張嶷、張翼迎戰中路蠻兵。

趙雲、魏延不滿,自己率兵出來,先抓了幾個俘虜,審清地理位置,進攻中路大寨。

趙雲在路上更遇上蠻兵中路元帥。僅一個回合,趙雲刺死蠻將。然後,趙雲、魏延又分頭攻打左右兩路。

左右兩路蠻帥不是對手,逃跑路上被張嶷、張翼活捉。

孟獲得知戰況大怒,自己親自領兵出戰,正遇王平兵馬。

孟獲觀察了一下王平的軍陣,自信地對左右說:“都說諸葛亮用兵如神,我看他旌旗雜亂,隊伍交錯,武器也不如我們好,看來,孔明用兵不過如此。早知道這樣的話,我早反了。誰去打第一陣?”

話音未落,忙牙長出馬,來戰王平。沒有幾個回合,王平就後退了。

孟獲大舉進兵,關索迎戰,沒有幾個回合,關索也後退,孟獲一連追出二十多裏。

突然,喊聲大起,張嶷、張翼已殺斷孟獲退路,王平、關索又引軍殺回,蠻兵大敗,潰不成軍。

孟獲趕忙就逃,卻被趙雲攔住去路。廝殺一陣後,孟獲帶著僅剩的幾十個人跑進山穀,被魏延伏兵活捉。

孟獲被押到孔明麵前,孔明問孟獲:“你被我活捉,服不服?”

孟獲說:“山路太窄,誤遭暗算,我絕不服你。”

諸葛亮說:“那我放你回去,你整頓兵馬,我們再戰!”

第二仗中,孟獲大將忙牙長被馬貸斬了,董荼那等人不戰而退,被孟獲得知,就要斬董荼那,眾將苦苦哀求才免,但還是打了董荼那一百大棍。

董荼那等人心懷不滿,趁孟獲喝醉,活捉孟獲,來見諸葛亮。

諸葛亮賞了董荼那等人後,問孟獲:“這次你服不服?”

孟獲說:“這是我手下人暗算,不是你的本事,我還是不服。”

孔明就放回孟獲,準備再戰。

第三仗,孟獲讓弟弟孟優詐降,準備裏應外合,戰勝孔明。

到了晚上,孟獲率兵闖入孔明寨中,卻不見一人,隻有孟優等人大醉不醒。

孟獲發現中計,想趕快撤出,但太晚了。伏兵四出,孟獲大敗,又被活捉。

孔明問:“這次你服不服?”

孟獲說:“全怪我弟弟貪杯喝醉,誤了大事,我哪能服你?”

孔明就又一次放了孟獲,讓孟獲收拾兵馬,再來交鋒。

第四仗中,孟獲中了孔明之計,掉入陷阱,被俘。

孟獲仍然不服,孔明四放孟獲。

第五仗還沒有打,孟獲卻被另一路蠻兵楊鋒部抓獲,送交孔明。

孟獲仍然不服,孔明五縱孟獲。

第六仗中,孟獲讓手下將自己綁起,想混入蜀營,被孔明識破,再一次活捉孟獲。

然而,孟獲嘴上仍說不服,孔明就再次放回孟獲。

第七仗中,孟獲又被馬岱活捉。這次,孔明隻安排孟獲飲酒,自己並不見他。

孟獲正飲酒時,孔明派人來對孟獲說:“丞相實在不好意思再見你了,也不想問你了。你喝完酒後就可以回去,整頓兵馬再來戰吧。”

七擒七縱,孟獲已完全敬服了孔明。

孟獲感動了,自己去見孔明請罪,並表示已完全心服,發誓永不再反。

孔明又設宴款待孟獲,讓孟獲仍為南蠻之主,仍居南蠻土地。至此,南方已定,孔明凱旋。

三 六出祁山

蜀漢建興四年,曹丕病死,曹睿即位,派司馬懿守雍、涼二州。

諸葛亮得知說:“司馬懿此人深謀遠慮,如果讓他把兵練成,必為大患,不如先發製人。”

馬謖說:“丞相剛回,不宜遠征,曹睿一直猜疑司馬懿,我們可以散布流言,使其不和,借曹睿之手殺司馬懿。

曹睿中計,將司馬懿削職回鄉。

諸葛亮得知後,立即出師北伐,給後主上了出師表後,率文武官員,傾國之兵,出師漢中,曹睿令夏侯率軍二十萬迎戰。

諸葛亮率兵到沔陽後,魏延獻策說:“夏侯是個紈絝子弟,懦弱無能,我願意率五千精兵,北出子午穀,不超過十天,就能到長安,而丞相可率軍從斜穀而進,這樣,鹹陽以西可一舉平定。”

諸葛亮說:“這樣做太危險,無法萬無一失,你欺中原無人,如果有人在山中截殺,不僅你那五千人受害,我軍也大傷銳氣。此計絕不可用。”

魏延又說:“丞相從大路進軍,曠日持久,什麼時候才能拿下中原?”

孔明說:“我從隴右走平坦大路,依法進兵,怎麼會不勝呢?”

於是,孔明不用魏延計策,令趙雲按計劃進軍。

趙雲出發後,遇魏將韓德,僅一戰,殺死韓德四個兒子,真是寶刀未老,雄風猶在。打得魏兵大敗,幾乎生擒韓德。

夏侯親自趕來,正要迎戰趙雲,韓德出戰,三個回合,被趙雲刺死,趙雲又勝一陣。

次日又戰,趙雲中計,被包圍起來,眼看趙雲不能支持了,關興、張苞率兩軍殺來,救出趙雲,打敗夏侯,夏侯逃入南安郡,趙雲、鄧芝、關興、張苞攻城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