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典籍故事——《晉書》(1 / 2)

中國古代典籍故事——《晉書》

紀傳體東西晉二代曆史著作。唐代學者、政治家(579~648)房玄齡主持編撰。共一百三十卷。本書記載了公元265年至420年間一百五十六年的曆史,反映了東西兩晉的政治、經濟、地理、軍事、文化、刑事、天文等多方麵的曆史發展。本書為官修史書,忌諱較多,全書體裁大體取法於《漢書》,但有所擴大,增設載記等名目。所記內容詳略不一,體例各異,記事範圍連累而及,文章語言追求華麗,是我們了解東西兩晉曆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祖逖傳

祖逖,字士雅,範陽遒縣人,是東晉初年的名將。西晉末年,天下大亂,北方混戰,中原一部分士族和民眾渡長江避亂,與南方的大族結合,擁戴司馬睿(ruì)為皇帝,建立了偏安江南的東晉王朝。祖逖正是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中。

祖逖出身於北方大族,他的父親曾任上穀太守,早年去世。祖逖隨幾位哥哥長大,性情豁達,不修邊幅,不拘小節,都十四五歲了還不讀書識字,他的哥哥們都替他憂慮。可是祖逖卻輕財好俠,慷慨仗義,常常到鄉村田舍,以他兄長的名義,施散穀米布帛周濟貧困的百姓,因此很受鄉鄰親戚們的敬重。後來才開始識字讀書,博覽天下文章,談論品評古今興亡,往來於京師,見過他的人都稱讚祖逖有濟世救國的才能。不久僑居陽平,二十四歲那年和劉琨一起做了司州主簿。他二人誌同道合情誼深厚,同被共寢。一天半夜祖逖聽到野外雄雞啼唱,就用腳弄醒劉琨說:“這雄雞啼叫聲啼亮悠遠,是個好兆頭!”於是二人就起床舞劍鍛煉,想為日後振興國家做準備。又有一次,二人談起報國之誌,殺敵之策,到了半夜竟興奮得睡不著,互相勉勵說:“如果天下紛亂,群雄並起,你我都要在中原勇敢地和敵人角逐。”

公元311年,後趙石勒攻陷洛陽,京師大敵,祖逖率親友鄉鄰幾百家去淮河泗水流域一帶避難,他將自己的車馬獻出來請同行的父老乘坐,自己則徒步行走,自己準備的藥物衣糧也和大家共用,他遇事不慌又有謀略,深受眾人崇敬,大家推他為行主。後來晉元帝聽說祖逖有才有略,就任命他為軍谘祭酒,屯居在京口。

祖逖看到國家社稷傾覆,常懷有複興重振的理想。他身邊的賓客義徒都是驍勇猛健的勇士,祖逖待他們如對自家子弟。當時晉元帝偏安於江南,並不主張北伐。

公元313年,祖逖上書晉元帝,要求率兵北伐,收複中原。元帝仍元北伐之意,他隻授給祖逖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的官職和名義,卻不派軍隊,給他一千人的軍糧和三千匹布,讓他自己招募士兵,鑄造武器。

祖逖雖遭冷遇,但並不氣餒,率領原來那百餘家部眾,乘船渡江,船行到中流,祖逖正色凜然,豪氣衝天,擊楫發誓說:“我祖逖如果不能恢複中原,就如眼前長江,有去無還!”一番豪言壯語,使大家折服慨歎。祖逖渡江後,屯居在淮陽,鑄造兵器,招募義勇,共募得二千多人,然後揮師北上。

當時,流人塢主張平被北中郎將劉演任命為豫州刺史,樊雅被任命為譙郡太守,都屯駐在淮邑,還有董瞻、於武、謝浮等十幾個武裝力量,各擁兵幾百人,都歸張平統帥。祖逖設計誘使謝浮等人殺了張平,將所有士兵收編充實到自己的軍隊裏來,祖逖的軍勢才漸漸強盛起來。

晉元帝得知後嘉獎祖逖北征有功,派人啟程運送糧草,但因為路途遙遠,一時無法運到,而祖逖軍中糧草匱乏,十分困難。祖逖鼓舞士氣,率領大家克服困難,進攻並占據了太丘,稍稍得以補充給養,喘息一下。

樊雅得知祖逖軍中缺糧,派兵夜襲祖逖的軍營,樊雅的精兵手執刀槍劍戟,叫喊著直逼祖逖營帳,營中軍士沒有防備,一時間陣腳大亂。祖逖鎮定自若,沉著指揮將士穩住陣腳,全力阻擊,督護董昭奮力搏戰,擊退了敵人。祖逖乘勢率眾兵追討攀雅,那些收編在軍中的張平的餘部士兵竟乘機倒戈幫助樊雅反攻祖逖,祖逖派人到自封為寧朔將軍、陳留太守的陳川那裏請求援助,陳川派部將李頭率兵救援,祖逖與李頭合兵一舉攻克譙邑。李頭在討伐樊雅攻克譙邑的戰鬥中身先士卒,勇敢作戰,立了大功,祖逖特別厚待他。祖逖在戰鬥中獲得了樊雅的一匹駿馬,李頭很喜歡那匹馬,卻又不敢明說,欣羨之情溢於言表,祖逖明白了李頭的心意,當即將駿馬慷慨相贈。李頭深感祖逖的大度情懷,常常慨歎道:“如果有祖逖作我的主帥,我李頭死而無憾!”

陳川對李頭早有猜忌,聞聽此訊後,懷疑李頭已暗中歸屬了祖逖,十分惱火,就殺了李頭。李頭的好友馮寵十分氣憤,一怒之下率領部眾四百多人投奔了祖逖。

陳川得到消息更為憤怒,竟然派遣部將魏碩率兵搶掠豫州諸郡,搶奪了大批車馬財物婦女,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