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埋一個全身中箭的守軍屍體時候,都在感歎這個守軍是勇士。佩服的把這個守軍身上的箭一支一支拔下來,突然婼涵看到了一支銅箭,慢慢拔下來,隻見這支箭箭頭鋒利,在離箭頭大約半寸的地方有一蠶豆大的圓形的凸起,凸起的四周有幾個小孔,難道這就是傳說中匈奴單於用的鳴鏑劍嗎?
趙不虞看著婼涵拿著支箭出神不解的問:“不就是支箭嗎?有什麼好看的?”
“是啊,隻不過是支銅箭,說不定是匈奴裏的達官貴人自己鑄的,沒什麼特別的啊。”趙煥臣和趙福盛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婼涵還不能證實自己的猜想,隻好說:“我隻是很喜歡這支箭的,要不就送給我當收藏好不好?”
趙家兄弟對婼涵的這一想法並沒什麼意見,在他們眼裏這隻不過是一支用銅鑄的箭罷了。
過了半日,他們在另一個被箭射滿全身的守軍屍體身上又發現了一支銅箭,趙不虞看了看覺得反正婼涵喜歡就一起收起來算了,婼涵欣喜答應。
大家一起忙了一天,終於把漁陽的受難同胞埋的差不多了,婼涵他們也隻找到了那兩支銅箭。百夫長命令全軍稍作休整,第二天一天早出發去雲中。
吃過晚飯,喂過馬之後,婼涵找了個沒人的地方,拿出支銅箭仔細研究,總覺得這就像曆史書中寫的鳴鏑箭。她把銅箭安在弓弩上,對著遠處的樹上射去。箭在射向樹的過程中發出清脆的警示音,看來這就是傳說中的鳴鏑箭!
婼涵又接連試了好幾次,一聲聲清脆的警示音再次確定了她的想法。
婼涵如獲至寶,看來真的要好好收藏這個鳴鏑箭,等將來有機會回去,一定要拿給現代的朋友們好好炫耀一番!嘿嘿……
回到軍營中,看到破敗不堪的漁陽,婼涵不免有些難受,得到鳴鏑箭的好興致也消逝殆盡,心中的緊張和害怕油然而生。
她想或許來軍營是個錯誤的決定,或許應該留在淮南王府混個三餐溫飽,也或許那天在集市就不應該跟百夫長較真,跑來這受罪不說,最重要的是她並不知道自己明天會發生什麼,甚至連小命都不一定保得住。
可是現實中的或許並沒有用,婼涵不可能再如願的回到王府當雜役,正如她不能如願的回到現實世界一樣!
可能今天我們幫別人收屍,明天也會有別人幫我們收屍。婼涵就在這種思前想後,惴惴不安的度過了在漁陽的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全營軍隊整裝上馬,繼續開始馬不停蹄的趕路。
大約在第七日的正午時分,婼涵在百夫長的帶領終於趕到了所謂的雲中。
很有點像內蒙古草原的感覺,蔚藍的天空中飄蕩著白色的雲彩,遠處的草原一望無際,戰爭的入侵與這美麗的世界倒是有些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