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如此,對每一個企業也是如此。沒有自主創新,企業隻能充當別人的“產品組裝車間”。許多產品的核心技術部件,企業能夠製造得出,卻創造不出,隻能將一筆筆高額的專利費拱手送出,自己隻獲得少量的利潤提成。這種形勢必然影響中國企業的發展,甚至進一步影響中國的壯大。對於個人也同樣如此,沒有自主創新,我們就隻能機械的從事工作,隻能充當工具性的角色,一旦有了更好更有效的工具,我們隻能麵臨被淘汰的命運。

因此,一個國家要想成為世界強國,一個企業要想創造出非凡的財富,一個人要想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就需要具有非凡含金量的自主創新。無論對於國家、企業還是個人,創新都意味著一種使命、更是一種責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個人要對企業負責,企業要對社會負責,而負責的最直接表現形式就是創造出更多的價值,促進企業、社會的發展,創新扮演著不可取代的關鍵角色。

【勞動者語錄】

在裝備製造業隻有自主創新才能實現自主發展。

——潘玉濤

張喜驗——引進技術提升創新能力

【事跡回放】

張喜驗是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副所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創新是張喜驗生命的主旋律,近30年的不懈努力,他在海洋儀器設備研究工作中靠著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不斷創新、不斷探索,研製成功多種型號的海洋資料浮標係統、海洋台站自動化觀測係統、誌願船自動觀測儀和艦船海洋水文氣象導航係統。他還積極開展與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實施了多項具有前瞻性的科技合作項目,多項研究內容獲得國家863計劃立項支持,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為我國海洋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張喜驗認為創新一方麵要有自主知識產權,另一方麵也要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因為科學是沒有車輪的。因此他帶領著研究所科技人員積極開展與國外科研機構的科技交流與合作,在海洋科技領域積極引進國外智力,為我國的海洋科技進步貢獻力量。在他的主持下研究所先後引進美國、俄羅斯、烏克蘭的專家到研究所進行講學和學術交流,派出科技人員到國外學習培訓、共同進行科技攻關,在國際科技合作工作中開創出嶄新的局麵,使得研究所在海洋科技領域屢次攻克關鍵難題,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多個項目列入國家“十五”和“十一五”國家863等高新技術發展計劃,多個研究成果被國防科工委、海軍裝備部和總裝備部采用,填補了我國在海洋技術領域和海洋軍事裝備方麵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