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1 / 2)

1 責任,企業基業長青的基石

“麵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種意境恐怕是2009年眾多民營企業家最期待的景象。2008年,發端於美國的金融危機讓全球都感覺到冬天的漫長和寒冷。在冰天雪地的經濟寒冬裏,有心人會認真總結:在危機中倒下的是哪些企業,它們有哪些致命的弱點;逆風飛揚的又是哪些強者,它們有哪些製勝的秘訣。三鹿倒閉,合俊破產,都因為企業對責任的集體缺失所致;而王老吉等企業、陳光標等人卻因地震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而家喻戶曉,受人尊敬。

如果缺失責任,縱然沒有金融危機,這些倒閉的企業還能活下去嗎?就算活下去又能扛多久?答案不言而喻。金融危機隻是引爆企業倒閉潮的導火索,責任缺失才是企業破產短命的根本原因。

總結起來,民企倒閉有“十大經典死法”:一是淹死,國際化浪潮襲來,弄潮兒不再矯健;二是卡死,采購指定進口,民企無法入圍;三是脹死,盲目多元化,消化不良;四是擠死,專業化之路越走越窄;五是等死,現金流斷裂;六是冤死,在輿論中沉淪;七是老死,創新的發動機熄;八是拖死,管理素質跟不上擴張步伐;九是凍死,倒在危機的嚴冬,等不到春天的太陽;十為折騰死,製度朝令夕改,戰略一天三變。在責任感集體缺失的商業環境中,“各領風騷三五年”似乎成為中國民企擺脫不了的宿命,短壽的傳統魔咒似乎無法破除。 

每種經典死法都是責任缺失的外在表現。負責任的企業會時刻挖掘消費者的內在需求,強調品質,重視品牌;他們會審視企業的戰略部署,充滿危機意識,不斷創新;他們關心員工的工作生活,經常培訓學習提升能力。金融危機的爆發,讓所有責任感缺失的企業重新警醒,它提前宣告民企責任時代的到來。在這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責任已成為民企的一種核心競爭力。誰先承擔責任,誰就領先時代;誰將責任文化根植於企業,誰就會基業長青。

在金融危機中,反思者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責任觀點。廣汽集團總經理曾慶洪認為,“在金融危機下,我們的責任不能危機、信用不能危機、道德更不能危機。”網易ceo丁磊說:“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大背景下,在全球化及當前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如何在創造利潤的同時承擔對員工、股東以及環境和社會的責任,反省我們的曆史使命,也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波司登董事長高德康說:“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企業的目標,但最終目標是什麼?一定是社會責任。”遠東集團董事長蔣錫培表示,“做企業就是為了有更好的力量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隻要有一點能力就一定會幫助別人。”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在市場經濟中,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創造顧客(德魯克語)。你滿足了客戶需求,為客戶承擔責任,客戶就會為你提供利潤,傳播口碑。在社會這個有機整體中,你為他人擔責,他人也會為你解憂。你主動承擔責任,就會聽到幸福來敲門的聲音。

2 勇於承擔責任——職場精英的永恒智慧

在企業中,我們常常看到有些人並不缺乏能力,卻總是得不到提升,甚至無法勝任工作。他們要麼是“老實人”,隻求苦勞不求功勞;要麼是“老好人”,凡事和稀泥缺乏原則。他們以混日子為榮,整天牢騷滿腹,每天私下喊著要跳槽,甚至搞起“兼職”,為競爭對手提供情報。這些不負責任的行為會像瘟疫一樣在企業擴散、蔓延。對於老板來說,這些隻講權利不負責任的人是在剝削企業,辭退他們是遲早的事,老板渴望的是那種既有能力又有責任感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