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時期的失誤(1 / 3)

“一五”時期的失誤

“一五”時期,銀行在籌集融通資金,調節資金投向,支持國營經濟發展,促進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穩定金融物價等方麵,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明顯的成績。但是,在工作過程中也發生過兩次失誤。

第一次失誤是配合商業部門“瀉肚子”。一九五二年,國民經濟的恢複取得勝利,經濟形勢很好。一九五三年,在編製國家預算時,將上年的財政結餘30億元全部列為當年財政收入,並按照這個收入盤子來安排財政支出,其中安排基本建設的撥款比上年增加24億元,增長50.7%。國家的財政結餘是作為存款存在銀行的,並作為信貸資金來源貸放給了工商企業,主要是貸給國營商業部門。一九五二年底,國營商業部門的商品庫存達到75億元,比上年增加24億元,增長72.7%。當時認為商業庫存過多(形象的說法是“肚子太大”),因而在一九五三年一月提出壓縮庫存(即所謂的“瀉肚子”),並估計可以擠出30億元資金歸還銀行貸款,支援工業建設;銀行則計劃安排收回商業貸款20億元,支持財政動用上年結餘。在這種情況下,各地國營商業部門紛紛壓縮庫存,對國營工業和地方工業的某些產品少購少銷或不購不銷,以便擠出資金歸還銀行。到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國營商業因缺乏足夠的資金擴大商品流轉,商品庫存下降,某些商品脫銷,穩定市場的力量被削弱,使私營大批發商一時間得到與國營經濟爭奪市場的條件,市場上出現了“公退私進”的反常局麵。例如,天津市批發交易額,國營所占比重一九五三年一月份為74%,到六月份降為65%,同期私營比重則由26%上升為35%。同時,到一九五三年六月,國家財政赤字根據預算收支計算已近30億元。這種局麵的出現,對於穩定金融物價,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和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都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中共中央和政務院察覺這個問題後,於一九五三年夏季,由周恩來主持召開全國財經工作會議,總結新中國建立以來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糾正財政、稅收、商業、銀行工作在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出現的偏離中國共產黨的過渡時期總路線的一些做法。通過這次會議,進一步明確了財經工作的方針、政策和任務,決定擴大國營商業的商品流轉計劃,給國營商業增撥資金,同時降低銀行對國營商業的貸款利率,糾正稅製中不利於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規定等。為了動員各方麵的力量克服麵臨的困難,中共中央於一九五三年八月二十八日發出《關於增加生產,增加收入,厲行節約,緊縮開支,平衡國家預算的緊急通知》,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增產節約、增收節支運動。由於中共中央和政務院的重視,抓得早,抓得緊,措施得力,很快就扭轉了經濟建設中某些被動局麵。一九五三年底,國營和合作商業超額完成了擴大後的商品流轉計劃,其在社會商品批發總額中所占的比重,由上半年的63.2%上升到69.2%,零售比重由上半年的42.6%上升到49.7%;銀行對國營商業的貸款餘額比上年增長21%,國家預算執行情況也很好,全年財政收入超收19.4億元,支出節約13.4億元。這樣,國家財政不僅未動用原計劃要動用的上年結餘,當年財政收支相抵還結餘2.74億元。

第二次失誤是一九五六年農貸工作的冒進。一九五六年,執行國民經濟計劃草案的結果,當年國家基本建設投資增長62%,職工隊伍增長37.7%,加上調整工資後國家工資支出增長47.8%,這些都大大超過當年國民收入增長11.9%的增長幅度,而當年農業總產值和主要農作物的產量均沒有完成計劃。這一年,財政出現赤字18.3億元,國家物資儲備和商品庫存比上年減少約20億元,市場供應趨於緊張。從銀行信貸工作情況看,失誤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存款增長計劃訂得過大。一九五六年財政預算列入動用上年結餘10億元,這意味著財政存款要減少,但中國人民銀行在編製信貸計劃時,反而把財政存款定為增加3.5億元,實際上當年財政存款減少19.7億元。對其他存款的增長也有估計過高的傾向,如農村存款原計劃增加18億元,實際僅增加1.9億元。結果,當年銀行各項存款增減相抵,比上年減少7.6億元。二是農業貸款增長過猛。一九五六年,農業貸款原計劃增加11.2億元,實際增加20.2億元。這樣到一九五六年底,銀行各項貸款餘額比上年增加29.7億元,增長14.5%。存款減少,貸款大量增加,導致了信貸差額擴大,貨幣發行增加。一九五六年底市場貨幣流通量比上年增長42%,而這一年工農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16.5%,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增長17.5%,國營商業商品庫存減少6.5%,這不能不給經濟生活帶來一定困難。一九五六年九月,中國共產黨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采取了一係列重大措施,壓縮基本建設投資,控製信貸規模,狠抓貨幣回籠。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和一九五七年三月,中國人民銀行先後召開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分行行長會議,總結了一九五六年銀行工作的經驗教訓,協同有關部門采取措施,不再增加貸款和增加貨幣發行。一九五七年,國民經濟又恢複協調發展,銀行各項存款餘額比上年增長23.4%,貸款餘額增長18.6%,市場貨幣流通量不僅沒有增加,還比上年減少7.9%。一九五七年各項國民經濟指標都完成比較好,保證了“一五”計劃的圓滿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