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寺(1 / 3)

黃龍寺

所在省市:四川

景點簡介:黃龍寺風景名勝區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鬆潘縣境內,麵積700平方公裏。與毗鄰而居的九寨溝在自然景觀方麵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是以湖、溪、潭、泊為主,山水樹石並茂的風景區,其中尤以高山彩湖、疊瀑為主的石灰華岩溶景觀令人歎為觀止。景區以其奇、絕、秀、幽的自然風光而蜚聲中外,被譽為“人間瑤池”。列為世界人類自然遺產。黃龍寺風景名勝區自溝口的涪源橋起,至黃龍寺的轉花玉池,全長3.7公裏,麵積約1平方公裏,景區由黃龍寺、單尼溝、雪山梁、雪寶頂、丹雲峽等景點組成,主要景點有:迎賓彩池、飛瀑流輝、洗身洞、盆景池、明鏡倒映池、杜鵑映彩池、爭豔彩池、龍背流金瀑、玉樹漫銀瀑、中寺、馬蹄海、黃龍洞、黃龍寺、石塔鎮海池、五彩池、轉花玉池等,其中尤以盆景池、石塔鎮海池和轉花玉池最為奇妙。乳黃色的長坡上,薜蘿叢生,花木競秀,碧水清泉,漫台滾瀉,形成千百塊迂回周折、層層嵌砌的彩池。彩池大小不等,形狀各異,深淺不一,澄淨無塵,隨周圍景色變化和陽光反射角度的不同,呈現出各種奇幻的色彩,豔麗奇絕。區內有迎賓池、飛瀑流輝、洗身洞、金沙鋪地等景點。洗身洞是一座位於崖壁中的石灰岩溶洞,它隱身於飛流直下的瀑布之中,以往香客去黃龍寺皆要在此淋浴淨身,故名。盆景池與洗身池相鄰,共有10多個彩池,池壁和池底都由乳黃色石灰華凝聚而成,池中分別長有各種小而蒼老的古樹,花木倒映池中,嫵媚動人,形如一盆盆爭妍鬥豔的盆景。石塔鎮海池位於黃龍溝頂部石塔附近,這裏三麵環山,穀地開闊,在平坦寬闊的溪穀中分布著上百個玲瓏剔透的彩池,高低錯落,連環相係。不同水池呈現出不同的水色,池水盈盈,溢滴而出。彩波交織,相映成輝,身臨其境,似是神話世界。轉花玉池在黃龍溝頂端,玉翠峰下,是個圓形小池。泉水從地下湧出,形成旋渦,落花於水麵,先在水麵上旋轉幾圈,然後順著水流流去。除主景區外,還有單尼溝景區。主要景點有二道海、紮嘎瀑布等,以原始森林、飛瀑流泉為特色。雪山梁是去黃龍寺途中的一處重要景點;雪寶頂是全景區的最高峰,海拔5588米,山中有四大海子,是登山滑雪的場所;丹雲峽集中表現峽穀風光,植被極好。黃龍寺背倚玉翠峰,麵向黃龍穀,是一座古樸大方的木結構建築,寺後有一黃龍洞,洞中的龍、佛、床、燈全由石灰華凝聚經人工雕鑿而成,洞深不見底,在洞的深處有暗流的流水聲。每年農曆6月15日,在黃龍後寺舉辦廟會,各方民眾聚集,熱鬧非凡,有“帳篷分布如連營,羌歌氐舞雜喧嗔”的描述。

黃山

所在省市:安徽

景點簡介:黃山黃山聳立在皖南山區,風景區的麵積約154平方公裏,其中蓮花峰、光明峰、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明代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有句很著名的話“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意思是,黃山的景色最佳,遊覽了黃山,別的山都不用去看了。這是對黃山作的極高的評價。古人還有“天下名景集黃山”之說,意即天下名山的優點,黃山都具備。黃山素以“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聞名天下。黃山鬆針葉短粗,頂平如削,形態奇特。著名的鬆樹有迎客鬆、臥龍鬆、黑虎鬆、麒麟鬆、蒲團鬆等。玉屏樓前的迎客鬆,長在海拔1600米的險峰上,樹齡已逾千年,仍然枝繁葉翠,成了黃山的一個標誌。黃山的奇峰怪石是大自然雕刻家留下的傑作,有的似人,似物,有的似禽,似獸,惟妙惟肖。最著名的怪石有“猴子觀海”,這是在獅子峰頂有一巨石,猶如蹲在地上的猴子,在觀看前麵的茫茫雲海;還有“夢筆生花”、“仙人下棋”、“犀牛望月”、“金雞叫天門”、“孔雀戲蓮花”雲海.....凡此等等。高山一般都可見到雲海,但是黃山的雲海更有特色,可以說是一大奇觀。特別是奇峰怪石和古鬆隱現雲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黃山一年之中有雲霧的天氣達200多天,而且雲來霧去,變化莫測,時而是風平浪靜的一片汪洋,時而波濤洶湧,白浪排空。黃山地名亦因此而叫西海、東海、前海、後海。黃山溫泉也有特點,溫泉的水溫為攝氏42度,久旱不涸,流量穩定,每小時平均湧水約48噸,水質透明,無色無嗅,其味甘美,來黃山遊覽的人,如曆史上許多文人李白、賈島、徐霞客、石濤等人,都曾在黃山溫泉沐浴,並留下了大量讚美的詩文。黃山的主要景點,一般多是從溫泉作為起點,溫泉是黃山的遊客接待中心,有多處賓館及其他服務設施。從這裏到山上的玉屏樓,體力好的可再往前走,體力差的則在這裏休息、住宿,第二天下山。這一路上有許多景點。掩映在茂林修竹之間的慈光閣,位於老人、朱砂兩峰之間;環境幽靜、氣候涼爽的半山寺,寺門前可見“金雞叫天門”、“老鷹抓雞”等怪石;海拔1500米的天都峰腳,有一處長約魚背,這是登天都峰最驚險處——2華裏的“天梯”,用手攀鐵索而上;需手腳並用,兩麵是萬丈深淵,但有石欄鐵索維護,險峰之上風光極佳,人們曆險至此,既飽覽了風景,又鍛煉了意誌。天都峰頂,海拔1810米,過鯽魚背連穿三個石洞便可到達,是黃山三大主峰中最險峻的山峰,絕頂有“登峰造極”等石刻;在這裏極目遠眺,隻覺得天高雲低,雲山相接,千峰秀色,盡收眼底;遊罷天都峰,經原路返回峰腳,往文殊院,右傍險岩的小心坡,遊客至此(即玉屏樓)方向,上坡數十米,便左臨深淵,須倍加小心;一線天,是兩峰相夾成一條狹長的巷道,隻容一人通過,仰望長空,藍天一線,故得名,過一線天可看到三座參差不齊的小石峰,峰上奇鬆挺拔,名為“蓬菜三島”;玉屏樓,被稱為黃山絕勝處,海拔鬆,右麵有白象、送客鬆,左麵有青獅、迎客各峰和雲海景色,古人有“不到文殊院,沒見黃山麵”之語。從玉屏樓再往前走,上蓮花峰,經光明頂至北海,沿途景點有蒲團鬆、犀牛望月、百步雲梯、老僧觀海、鼇魚峰、天海、仙桃峰(也是遊客在山上住宿之處)。一般遊人,經玉屏樓到北海,黃山的精華都看到了,遊畢北海附近景點就可以乘索道下山了。當然,如步行下山,則可經雲穀寺回到溫泉,途中亦有不少景點。黃山還有飛瀑流泉,著名的有人字瀑、九龍瀑、百丈瀑、三疊泉等。黃山上還有許多名貴花木,花開時節,到處是鮮豔似火的杜鵑花,團團簇簇的繡球花、桃花、梨花、報春花、蝴蝶花、木蘭花.....真是花團錦簇,群芳爭豔。前幾年在黃山東部,發現在東海的四道峽穀中,散布著大小百餘個潭池。彩池比較集中的地方翡翠穀,已成了黃山的新景點,而彩池也被人們認為是黃山的第五絕。黃山也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黃山觀日處之一位於黃山第二高峰光明頂上,此處因地勢高曠,為看日出、觀雲海的好地方。其二位於獅子峰腰部的清涼台上。台突出在三麵臨空的危岩上,日出時霞光和太陽穿雲破霧,致使雲海盡染,金光穿射,絢麗奪目。黃山,傳說是中華祖先軒轅黃帝修身練丹飄然成仙的地方。黃山集“泰山之雄偉、衡山之煙雲、廬山之飛瀑、峨眉之秀麗、華山之險峻”於一體,一九九零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中,成為全人類的瑰寶。導遊手記:遊覽黃山,可從南京、上海、杭州、合肥前往。屯溪的機場已修好,現在從北京、上海可乘飛機直達屯溪,然後乘汽車走80公裏到達黃山,相當方便。從南京或從合肥坐火車經蕪湖,到屯溪下車,再換汽車,即可到達黃山。目前來看,這條路線比較方便。遊山的日程可以安排兩日、三日、四日、六日遊。六日遊基本上可以遊遍山上主要景點。如果有時間,建議遊客作六日遊。黃山修了登山索道。因此遊黃山可有幾種遊法:體力弱者,乘索道上下,主要遊覽北海景區,隻要天氣晴朗,能觀賞附近景色及雲海,也算不枉此行。中等體力者,可乘索道上山,步行經玉屏樓下山;或反之,步行上山乘索道下山,體力強者,最好上下山都步行,而且連較遠的鬆穀庵景區和釣橋庵景區都遊覽一遍。黃山山下有賓館、旅社,還有集體單位和個人辦的小旅店。山上在玉屏樓、北海等處也有賓館,但床位少,隻能供少量遊客使用。主要的賓館、飯店有:桃源飯店,在黃山溫泉區;北海賓館,在山上北海;散花精舍,在北海賓館左側;西海賓館,在山上西海;玉屏樓賓館,在山上玉屏樓;雲穀山莊,在山上雲穀寺。遊覽黃山最好夏秋季。夏季氣候涼爽,氣溫在攝氏20度左右。黃山山高路陡,穿膠底登山鞋最佳。旅遊特產有黃山毛峰茶、石雞、石耳等。

寄暢園

所在省市:江蘇

景點簡介:位於惠山寺北側,惠山東麓。明正德年間,南京兵部尚書秦金以惠山寺僧舍改作的別墅,名“風穀行窩”,又名秦園,後改為寄暢園。清初,秦氏後裔秦德藻,請著名造園家張連之侄張铖重行布局,引泉益勝。寄暢園是江南著名的明代山麓別墅園林,已有400多年的曆史,以精湛的造園藝術和獨特的風格而著稱於世。它既具有江南園林曲屈宛轉、妙造自然的特色,又因巧於借山建園,融和自然,因而具有古樸清曠的獨特風格。乾隆六次南巡,次次都到寄暢園,曾於此作詩20首,並在北京頤和園中仿建成“諧趣園”。園中有八音澗、七星橋、知魚欄、鬱盤廊、嘉樹堂、涵虛亭等建築,與假山相映成趣。另有含貞齋、九獅台、美人石等景點,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劍門蜀道

所在省市:四川

景點簡介:秦嶺巴山連綿起伏,峭拔險峻,構成了川陝交通的一大屏障,自古即以“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著稱於世。兩千多年來進出川陝的唯一通道---蜀道,位於川北,南起梓潼石牛鋪,北至廣元七盤關,素以山高穀深和豐富多采的名勝古跡吸引遊客,數百裏古蜀道上,峰巒疊嶂,峭壁摩雲,雄奇險峻,壯麗多姿,沿途主要古跡名勝有劍門關、古棧道、三國古戰場遺跡、翠雲廊、武則天廟皇澤寺、七盤關、千佛岩、李白故裏等。皇澤寺原名烏奴寺,始建於唐開元年間,因唐代女皇武則天生於廣元,此廟作為武則天的祀廟,才改名為皇澤寺。寺內尚存南北朝、隋、唐、宋時期的摩崖造像一千餘身。千佛崖在嘉陵江東岸,離城4公裏,是我國著名石窟群之一。石刻南北綿亙200餘米,現存龕窟400餘個,造像7000餘,頗有敦煌莫高窟的氣勢。原先千佛崖有造像17000,可惜在1935年修築川陝公路時炸掉大半,否則,千佛崖的名聲要更大一些。即使這樣,尚存的石窟造像仍很精彩。劍門關在廣元市南45公裏處。此處山脈東西橫亙百餘公裏,72峰綿延起伏,高入雲霄,陡壁斷處兩山相峙如門,形勢險要,是以得名。這裏易守難攻。三國時,蜀將薑維據守此關,魏國大將領十萬精銳之師被阻擋在劍門關外,一籌莫展。關口岩壁間仍有"第一關"、"天下雄關"的碑。人們到此仍可遠眺劍閣72峰的雄偉氣勢,想象當年關隘的險峻。新建的劍門關樓,雄踞關口,氣勢恢宏。附近山巒綿亙,植被蔥籠,景色秀麗。翠雲廊,指劍門蜀道上兩側濃蔭蔽日的行道樹,是古蜀道上從劍門關到劍閣縣城一段的美稱。古稱“皇柏”、“張飛柏”,曾有“三百餘裏官道,數千萬株古柏”的壯觀景象。現存古柏8000餘株,主要分布在劍門關到劍閣縣城一段,有的穿插在川陝公路兩側,枝幹參天,濃蔭蔽日,繁茂蒼翠,遠遠望去,蔚然如雲,故而得名。保留了原來“驛道”的舊貌,古風盎然。曆經千餘年的雨雪風霜,更顯雄渾蒼涼,古道夕陽之中,令人橫生昔人已去,天地悠悠的無盡感觸。梓潼縣以“東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是古蜀道南端的一顆耀眼明珠。全縣景點眾多,尤以七曲山為勝。七曲山大廟相傳為晉人張亞子的祀廟。曆經一千餘載,今存樓閣寺殿集元、明、清三代建築之精華。景區古柏蒼翠,遮天蔽日,一派蕭然之意。七曲山大廟的“應夢仙台”,相傳是唐明皇得夢之所。此外,臥龍山千佛岩、漢闕上亭驛劍泉、司馬長卿石室等處均為難得一見的古跡。劍門蜀道縱貫成都以北的德陽、綿陽、廣元三市之間,是一條著名的“三國蜀漢文化尋蹤之旅”。三國蜀漢時期是中國曆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傳奇人物如群星閃爍,影響深遠。蜀道沿途名勝或天然使成,或人所為之,妙斧神工,千姿百態。這裏有三國蜀漢遺址龐統祠、富樂山、劍門關、古棧道、昭化古城、翠雲廊、閬中張飛廟、南充萬卷樓等,以及唐代詩人李白故裏---江油青蓮鄉、廣元皇澤寺、千佛崖摩崖石刻、德陽藝術牆、廣漢三星堆、江油竇團山、梓潼七曲山大廟、平武報恩寺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可領略到可歌可泣的三國蜀漢時期的英雄傳奇和足跡,欣賞劍門蜀道大自然神奇雄秀的山川美景和興味盎然的風情民俗。有“踏遍劍門蜀道,勝讀半部三國”之說。劍門蜀道是國務院首批批準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