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廣場(1 / 3)

人民廣場

所在省市:上海

景點簡介:位於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廣場總麵積達14萬平方米,過去作為全市人民遊行集會的場所,可容納120多萬人。1988年人民廣場進行了大規模的綜合改造,現已成為融文化、綠化、美化為一體跨世紀的上海政治文化中心。人民廣場綜合改造工程分別為主體建築、市政配套和綠化建設。主體建築現為七個,市政大廈、上海大劇院、上海博物館、地鐵人民廣場車站、地下商城、亞洲最大城市型地下變電站和上海最大的地下停車庫。已成為具有上海新形象、新風貌的城市景觀。人民廣場新培植綠化總麵積8萬平方米,綠化的布局以中心廣場噴水池為圓心,逐漸向外展開。中心廣場位於人民大道南側,博物館北側,麵積3844平方米,廣場的中央是320平方米的圓型噴水池,為三層9級下沉式。這是國內首創的大型音樂噴泉,紅、黃、藍三色玻璃台階組成彩色光環,創造出美麗壯觀,富有吸引力的新景觀。噴水池中央凸現上海的版圖,噴水池四周是4座紫銅花壇。在四個入口台階上,創設6組富有傳統文化藝術特色的浮雕,線條生動優美,圖案古樸雅致,反映了上海的曆史文化及上海人民的美好心願。中心廣場的東西兩側有2個小廣場,東麵為旭日廊,形成旭日廣場;西麵為明月廊,形成明月廣場。13公頃麵積的廣場,僅綠化就占了8公頃,使廣場成為上海最大的園林廣場。廣場的西南側建有一座藍白相間、美麗典雅的鴿舍,為廣場增添了和平安祥的氣息。上海市政大廈?高72米,主樓計19層,可容納2500人辦公。地下二層作為車庫,可停放機動車150輛。大廈的整體顯示出“莊嚴、大方、樸素、明快”的特色,市政大廈大門豎立著十根9米高的石柱,顯得莊嚴方正,用寬大的花崗石為踏步,4層裙樓的外牆用花崗石貼麵,象征政權的恒久與牢固;主樓用白色人造石貼麵和藍灰色垂直玻璃幕牆,既清新明快,又象征政權的清政廉明。細部處理上采用了上海市花白玉蘭圖案做浮雕裝飾,加上精致的線條達到豐實的藝術效果。市政大廈既有上海特色,又有時代精神,是上海最具代表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上海博物館?是一座方體基座與圓形出挑相結合的建築,造型具有中國“天圓地方”的寓意。它既有中國傳統建築之基座、台階的形意,又有園林綠化的東方格調,體現了現代科技和時代精神。從遠處眺望博物館,圓形屋頂加上拱門的上部弧線,整座建築猶如一尊中國古代青銅器;一至四層為青銅器、陶瓷、書法、繪畫、雕塑、玉器、錢幣、少數民族、工藝等12個專館和2個臨時展廳,比老館陳列麵積增加2倍多。在國內有文物“半壁江山”之稱,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上海大劇院?上海大劇院由法國建築界久負盛名的建築大師設計,大劇院結構為簡潔流暢的幾何形造型,皇冠般的白色弧形屋頂彎翹向天際,上麵有古典的戶外劇場和空中花園,形似聚寶盆,象征著上海吸納世界文化藝術的博大胸懷。晶瑩、透明的大劇場在平台、花園、噴泉、水池的簇擁下,成為人民廣場又一大文化景觀。 人民廣場地下商城?人民廣場東南端的草坪旁,乘自動扶梯下到8米以下的下沉式廣場,步人地下商業街。這是條長300米,寬36米的長街,各家店鋪布置高雅,其中境外商店特別是香港名店占了約80%,所以人們叫它香港名品街。地下商業街與地下商場相通。地下商場氣勢宏偉,猶如地下宮殿,麵積達2.5萬平方米,當中是一條長150米、寬12米的地下大道,把商場一分為二。商場的中央廣場頂部有一直徑9米的圓形采光窗,宛如太陽直照地下宮殿。商城與地鐵相通,已成為人民廣場集旅遊、購物、觀光、休閑的又一景點。

沙坡頭旅遊區

所在省市:寧夏

景點簡介: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縣,是一處景觀獨特的遊覽區。沙坡頭曾以治沙成果而聞名。包蘭鐵路在中衛境內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頭風沙最猛烈,為了保證鐵路暢通,從50年代起,在鐵路兩側營造防風固沙工程,包蘭鐵路沙漠段幾十年來安然無恙。鐵路兩側巨網般的草方格裏長滿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綠色的波浪。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關注,不少外國專家慕名前來考察。到了80年代,旅遊部門發現沙坡頭有著獨特的景觀,便將它建成一個頗具特色的遊覽區。特色之一 是滑沙。遊人從高約百米的沙坡頭的坡頂往下滑,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地質結構,滑沙時座下會發出一種奇特的響聲,如洪鍾巨鼓,沉悶渾厚,稱之為“金沙鳴鍾”。特色之二 是沙山北麵是浩瀚無垠的騰格裏沙漠。而沙山南麵則是一片鬱鬱蔥蔥的沙漠綠洲。遊人既可以在這裏觀賞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蘭鐵路如一條綠龍伸向遠方;又可以騎駱駝在沙漠上走走,照張相片,領略一下沙漠行旅的味道。特色之三 是乘古老的渡河工具羊皮筏,在滔滔黃河之中,渡向彼岸。這種羊皮筏俗稱“排子”,是將山羊割去頭蹄,然後將囫圇脫下的羊皮紮口,用時以嘴吹氣,使之鼓起,十幾個“渾脫”製成的“排子”,一個人就能扛起,非常輕便。遊人坐在“排子”上,筏工用槳劃筏前進,非常有趣。

沈陽故宮

所在省市:遼寧

景點簡介:清代入關前,其皇宮設在沈陽,遷都北京後,這座皇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後來就稱之為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占地6萬多平方米,宮內建築物保存完好,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規模比占地72萬平方米的北京故宮要小得多,但它在建築上有自己的特色,現在是沈陽最重要的遊覽點。沈陽故宮建於1625年,建築布局可以分為三路。東路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續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睢宮、衍慶宮、啟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嘉蔭堂和仰熙齋等。乾隆時皇宮已在北京,但他有時也“東巡”回沈陽看看。沈陽故宮的東路是很有特色的。大政殿居中,兩旁分列十個亭子,稱為十王亭。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簷亭子建築,正門有兩根盤龍柱,以示莊嚴。大政殿是用來舉行大典,如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則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辦事的地方。這種君臣合署辦事於宮廷的現象,在曆史上是少見的。從建築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十座亭子。其建築格局乃脫胎於少數民族的帳殿。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這也顯示了少數民族文化的一個發展。崇政殿是沈陽故宮最重要的建築,在中路,是皇太極日常臨朝的地方。崇政殿北有一鳳凰樓,三層,是當時盛京城內最高的建築物。沈陽故宮博物館所陳列的多半是舊皇宮遺留下來的宮廷文物。如努爾哈赤用過的劍,皇太極用過的腰刀和鹿角椅等。沈陽故宮博物館陳列的藝術品也很豐富。在繪畫陳列室裏,有明、清兩代一些大師的作品如清李鱒、金農、明文征明書畫精品、陶瓷、雕刻、織鄉、漆器等工藝品也不少。

石窟寺佛像

所在省市:河南

景點簡介:在河南省北部的鞏縣,邙山在這裏孤峰突起,背依黃河,麵向伊洛,山上峰回路轉,山泉潺潺,茂林修竹,鬱鬱蔥蔥。邙山的黃土下,灰黃色岩石如刀削斧砍,整齊方正,形成一個懸崖峭壁,石窟寺佛像就雕造在這些天然的石壁上。石窟寺有正殿三間,殿後的懸崖石壁上,刻有大大小小的石窟和雕像,琳琅滿目,美不勝收。這裏露在外麵的石窟共有5個、千佛龕1個、小型佛龕255個、摩崖大像3尊。整個石窟寺共雕刻大小石像7743個,有碑刻題記200餘塊。鞏縣石窟寺雖然比不上雲崗石窟和龍門石窟的氣勢磅礴、雄偉壯觀,但卻以其小巧玲瓏、造像惟妙惟肖取勝。鞏縣石窟寺佛像在石窟藝術中並不多見。它是我國佛教藝術上的一朵燦爛的鮮花。

四姑娘山

所在省市:四川

景點簡介:位於四川省阿壩藏羌族自治區小金縣境內,由橫斷山脈中四座毗連的山峰組成,如同頭披白紗、姿容俊俏的少女。傳說為四個美麗的姑娘所化,因而得名。四姑娘山同臥龍自然保護區和米亞羅紅葉風景區相毗鄰。號稱東方的阿爾卑斯山,距成都約220公裏,總麵積450平方公裏,主峰幺妹峰海拔6250米,山體陡峭,直指藍天,冰峰覆蓋,銀光照人。以雄峻挺拔著名,為各國登山家所矚目。景區內山勢陡峭、蒼勁粗獷,山溝內奇山異峰、冰川飛泉,大小高山湖和廣闊的森林、草地,各種奇花異草、珍禽異獸,構成了獨具特色的高原山地風光。按自然形勢和景色分布,風景區劃分為雙橋溝、長坪溝和海子溝3個風景區。雙橋溝:沿溝兩側是峻峭的山峰,溝內有蒼翠的森林,綠茵的草甸,蜿蜒的溪流,還有壘石為屋的藏族村寨,可觀沙棘林的虯技、人參果坪的奇花異卉、尖子山的峭壁,攆魚壩的魚群等。整條溝內顯得原始古樸、幽靜神秘。長坪溝:溝中古柏幽道,深穀中有喇嘛寺、幹海子及數十米高的飛瀑。海子溝:溝內湖泊靜謐、草甸濃綠,花海子邊散布著白灰色鵝孵石,遠遠看去像無數的天鵝蛋,十分有趣;湖內遊魚成群,最宜垂釣。四姑娘山是一片神奇美麗的土地,氣候特殊,垂直高差顯著,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其中的山山水水都是那樣的原始、古樸、幽靜和神秘。春風中百花盛開;夏日裏草木蔥蘢;金秋時節色彩繽紛;寒冬季節白雪皚皚。四時風姿,各擅其美,朝暉夕陽,氣象萬千,一派秀美的南歐風光。四姑娘山風光秀美,四姑娘山的風情更美,這裏曆史悠久風景區內居住著藏、回、漢等民族,那古老動人的神話傳說、熱烈隆重的祭禮慶典,悠揚悅耳的山間民歌,還有那香噴噴的青稞酒、酥油茶,這一切構成了四姑娘山那濃鬱的風土人情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