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皇宮及八大部(1 / 3)

偽皇宮及八大部

所在省市:吉林

景點簡介:偽滿洲國皇宮位於長春市東北角,占地麵積12公頃,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充當偽滿洲國傀儡皇帝時的宮殿。偽皇宮正門叫"萊薰門",西側大門叫"保康門"。整個宮廷可分為內外兩部分,內廷是溥儀及其家屬日常生活的區域,主要建築有緝熙樓、同德殿;外廷是溥儀處理政務的場所,主要建築有勤民樓、懷遠樓、嘉樂殿。此外還有花園、假山、養魚池、遊泳池、防空洞、網球場、高爾夫球場、跑馬場以及書畫庫等其他附屬場所。溥儀就在這裏渡過了14年的傀儡生活。"八大部"是偽滿洲國的八大統治機構。即治安部(軍事部)、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的統稱。這些政治機構同偽國務院、綜合法衙(司法檢察機關)都建在長春新民大街附近,形成以地質宮為中心的建築群。新民大街1號偽滿治安部(軍事部)舊址,現為白求恩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院。新民大街6號偽滿司法部舊址,現為白求恩醫科大學校部。新民大街5號偽滿經濟部舊址,現為白求恩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院。新民大街7號偽滿交通部舊址,現為白求恩醫科大學衛生係教學樓。自由大路20號偽興農部舊址,現為東北師大附屬中學。自由大路18號偽文教部舊址,現為東北師大附屬小學。普慶胡同1號偽外交部舊址,現為吉林省社會科學院。人民大街77號偽民生部舊址,現為吉林省石油化工設計院。“八大部”於1936年基本建成。唯有溥儀的正式“皇宮”(今地質宮)隻完成地下部分,而金碧輝煌的宮殿係50年代完工。宮殿占地51.2公頃,殿前的草坪廣場可容50多萬人集會。站在宮殿的中軸線上向南眺望,一條寬80米的筆直的新民大街直向南湖公園延伸,中線花壇為鬆、柏、丁香樹風景帶和兩側的高可鑽天的楊樹,形成1500米的綠色長廊,偽國務院及下屬“八大部”的辦公室全部坐落大街兩側,形成一個菱形景區,建築各具特色,絕無雷同。偽皇宮和八大部舊址,是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的曆史見證。

烏蘇裏江

所在省市:黑龍江

景點簡介:烏蘇裏江是黑龍江的一條主要支流,其上遊由烏拉河與道比河彙合而成,向東北流至伯力一帶急轉折向西南,注入黑龍江。烏蘇裏江全長八百八十公裏,流域麵積近十九萬平方公裏。自其支流鬆阿察河注入之處起,至江水與黑龍江彙合之處止,是中國與蘇聯的界河。烏蘇裏江流域土地肥沃,原始森林密布,蘊藏大量礦產,盛產大豆、高粱。水產亦極為豐富,贅花魚、鰉魚、胖頭魚、鱘魚、東珠(珍珠)等聞名全國,還有特產大馬哈魚,最大的長達四、五公尺,重達七、八百公斤。這種魚在魚汛中數量極多,簡直達驚人程度,據“黑龍江誌”記載:“每年秋天自海逆水而上,入江驅之不去,充積甚厚,當地人竟有履魚背而渡者。”烏蘇裏江每年有四個多月結冰期,完全不能通航,河麵變成了雪橇飛馳的平滑大道,但仍可鑿冰捕魚。 烏蘇裏江上有個約長二公裏的小島,名為珍寶島,位於北緯四十六點五度、東經一百三十四度附近。原是從中國方麵伸入烏蘇裏江的半島,後來經過長期的水流衝擊,才成為一個小島。現在每逢夏季枯水期,珍寶島還與烏蘇裏江的中國陸地連在一起,回複原來的半島麵目。在烏蘇裏江上作業的老一輩中國漁民,稱珍寶島為“翁島”。這裏冬季時氣候嚴寒,最冷氣溫低至攝氏零下三十八度,平均氣溫則在零下二十度左右。夏季的平均氣溫在二十二度左右。寒暑氣溫相差極大。冰期很長,達五個月之久。

無錫梅園

所在省市:江蘇

景點簡介:梅園距無錫市區7公裏,坐落在西郊的東山、滸山和橫山之間。園前臨太湖萬頃,背靠龍山九峰。以梅飾山,倚山植梅,花徑蜿蜒,湖石玲瓏。古雅的亭台樓閣,點綴在香海裏,窈窕多姿。每年早春,山坡上的群梅,衝寒怒放,山翠梅豔,風光旖旎,是久享盛譽的江南賞梅勝地。梅園以梅花馳名。園中有梅樹4000多株,盆梅2000多盆,品種近40個,著名的有素白潔淨的玉蝶梅,有花如碧玉萼如翡翠的綠萼梅,有紅顏淡妝的宮粉梅,有胭脂滴滴的朱砂梅,有濃豔如墨的墨梅有枝杆盤曲矯若遊龍的龍遊梅等。還有造型幽雅、虯枝倒懸、枯樹老幹、疏影橫斜的梅樁藝術盆景。梅園,以老藤、古梅、新桂、奇石來顯示出它的高雅古樸風格。主要景點有:梅園刻石、洗心泉、米襄陽拜石、天心台、揖蠡亭、清芬軒、香海、招鶴亭、小羅浮、念劬塔、豁然洞、鬆鶴園、吟風閣。入園,棚架紫藤引路,古柏掩映,迎麵矗立巨石一塊,上刻“梅園”二字,為民族資本家榮德勝親書。巨石背後,襯立一塊湖石,以增景觀。石後,曲徑蜿蜒,拾級而上,便是一片梅林,春臨繁花似雪。太湖古峰後麵是“天心台”,源出古詩“梅花點點皆天心”之句,用黃石高築而成,這裏的梅花最盛,品種猶繁,春時花開漫山,雲蒸霞蔚,有“疏影橫斜水清淺”的詩意,為遊人賞梅、攝影的最佳處。天心台西軒有八角亭,亭前千株梅樹林立,透過梅樹林隙,可窺太湖和蠡湖一角,使人觸景生情,追溯範蠡與西施泛舟湖上的故事。東軒有小屋三間,前有古槐盤曲,外麵點綴數株“素白台閣”,三月繁花滿枝,酷似寒冬白雪,軒前麵相對,一片草坪和梅溪,溪內植荷,四岸種上垂柳、碧桃和海棠;梅花開過,又是桃紅柳綠;四時花事不絕。在天心台下,有不少太湖石矗立廣場之中,形狀古奇,凹凸玲瓏,有一排三峰,麵南而立,細細揣摩,形如“福、祿、壽”三字。稱為江南少有奇石,組成梅園奇妙一景。香海是觀賞梅花的著名景點。大片梅樹後麵,建西式拱圈軒屋三間,四周圍廊,麵對千株梅花,早春萬梅齊放,花海連天,冷香撲鼻,“遙看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軒前懸有康有為書“香雪頌”額。念劬塔坐落在滸山之上。三層八角,飛簷翹角攢尖,具民族風格。登塔縱覽,梅園全景,太湖波濤,四周峰巒,盡收眼底,是賞梅的又一勝處。塔下有噴水池,橢圓形池中石疊大龜,高處築池蓄水,利用高差,從龜口噴水,池養金魚,遊人在此小憩,頗為幽靜。橫山是梅園的一座山峰。橫山南麓,麵向太湖,極目無際,南有五裏湖秀麗景色;東南是人煙密集的榮巷和魚塘毗連;西南梅園,景色錦繡。山之南坡,是桃園,園中原有一片桃林。

無錫黿頭渚

所在省市:江蘇

景點簡介:黿頭渚距無錫市區18公裏,經梁溪大橋、蠡園、過寶界橋而至太湖邊充山。山有巨石,伸入湖中,衝波兀立,形如大黿,翹首望湖,因而得名。它有“太湖第一勝景”的美稱。黿頭渚早在明代以前,已為人們所向往.時有人乘舟到此,但見茂林修竹,懸崖峭壁,同太湖水輝映成趣,被認為是無錫境內的“桃花源”。現在山坡上留有明代摩崖石刻:“劈下泰華”、“天開峭壁”等文徽明、祝枝山吟遊佳句。東林黨人高攀龍留下他的“濯足處”.晚清無錫知縣寥綸在石壁上達書“橫雲”和“包孕吳越”六個大字。黿頭渚始建園林,是在1918年,那時楊翰西購下山地,營建“橫雲山莊”,以後又有王心如(王昆侖之父)、何輯五、蔡緘三、鄭明山、陳仲言等建成太湖別墅、退廬、鄭園、陳家花園等風景園林建築,並建有佛宇廣福寺和小南海,形成黿頭渚風景區的雛形.八十年代又大規模擴建,遊覽麵積達130公頃.現有太湖仙島、具區勝景、黿渚春濤、萬浪卷雪、鹿頂迎輝、充山隱秀等景區。黿頭渚的特點是以太湖風景為主,人工修飾為輔,依山傍湖,別具情趣,是觀賞太湖的理想所在。

武侯祠

所在省市:四川

景點簡介: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郊,占地56畝,是國內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主要勝跡,也是成都市主要的旅遊參觀點。武侯祠建於唐,唐朝大詩人杜甫曾有詩寫到它:"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現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年間重建的。它同先主廟、劉備莫相毗連。武侯祠主體建築分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諸葛亮殿五重,嚴格排列在從南到北的一條中軸線上。一進大門,濃蔭叢中,矗立著六通石碑,其中最大的一通唐代"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書法家柳公綽書寫,名匠魯建刻字。都很精湛,因此被稱為三絕碑。碑文對諸葛亮短暫而悲壯的一生,作了重點褒評;竭力讚頌諸葛亮的高風亮節,文治武功,並以此激勵唐代的執政者。文筆酣暢,使人百讀不厭。步入二門,一座氣勢雄偉、寬敞的劉備殿呈現眼前。正中有劉備貼金塑像,左側陪祀的是他的孫子劉諶。為什麼兒子劉禪在這裏沒有位置?據說,由於劉禪昏庸無能,不能守基業,他的像在宋、明兩代幾次被毀,後來就沒有再塑。兩側偏殿,東有關羽父子和周倉塑像,西有張飛祖孫三代塑像。東、西廊房分別塑有蜀漢文臣、武將坐像各十四尊。出劉備殿,穿過掛有"武侯祠"匾額的過廳,便到了諸葛亮殿。殿內正中有諸葛亮頭戴綸巾、手執羽扇的貼金塑像,像前的三麵銅鼓相傳是諸葛亮帶兵南征時製作,人稱"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圖案花紋,為珍貴的曆史文物。出諸葛亮殿往西可到劉備墓,史稱"惠陵"。出"惠陵"是"武侯祠文物陳列室",由郭沫若書題。陳列有出土的蜀漢文物複製品和三國史圖片。武侯祠的字畫、對聯甚多,其中以宋代愛國名將嶽飛書寫的《出師表》,現代書法家沈尹默書寫的《隆中對》最引人注目。旅遊指南:杜甫草堂、武侯祠是成都市的主要遊覽點。此外,望江樓、青羊宮、文殊院都值得一遊。在成都可安排二日遊。在成都去市內或市郊景點遊覽,乘小巴(小公共汽車)比較方便,收費也較合理。去都江堰、青城山一日遊和去樂山、峨眉山三日遊,則可參加當地旅行團。成都著名的小吃是賴湯圓、擔擔麵、夫妻肺片等。成都的土特產在我國四大名繡之一的蜀繡,色彩絢麗的蟓錦,漆器,竹製工藝品和絲工藝品等。瓷胎竹編堪一絕。這是以慈竹細絲緊扣瓷胎編織而成的一種精美工藝品。竹絲細如毛發,編工精巧,色澤淡雅。此外,四川中藥材也以品種多、產理高、質地優而在全國有名。從北京或上海去成都遊覽,來回共6至7天。

西山

所在省市:雲南

景點簡介:如果說滇池是昆明的一顆明珠,那麼,西山就是昆明的一塊寶玉。它坐落在滇池邊上,海拔2350米,連綿40多公裏的西山,自古就被視為"滇中第一佳景"。在昆明有"三月三,耍西山"的風俗。西山上植物種類繁多,森林茂密。據統計,木本植物有近300種之多,其中太華寺的銀杏和玉蘭是著名的觀賞植物。由於植物種類繁多,西山又被譽為滇中高原的"綠翡翠",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森林公園。但是,西山之所以成為聞名中外的遊覽勝地,更重要的是在它的濃蔭密林中隱現著幾座各具特色的古建築──華亭寺、太華寺、三清閣、龍門。華亭寺坐落在西山之腹,寺的殿宇宏壯,庭院寬敞,布局嚴謹,是昆明最大的寺院,這座寺有兩項特色,一是庭院種植了四季花木;二是大雄寶殿兩側有五百羅漢塑像。華亭寺是遊覽西山的第一站。太華寺中有座"一碧萬頃樓",是觀賞湖山勝景的好地方。寺內花木繁盛,其中朱砂玉蘭和綠萼梅,尤為遊客稱譽。在西山,被稱為諸勝之冠的是龍門勝境。去龍門先要經過三清閣,其建築都在懸崖和峭壁間,儼然是空中樓閣。在這裏俯覽滇池及市區,氣象萬千。有一對聯對這裏景色作了精彩的描述:半壁起危樓,嶺如屏,海如境,舟如葉,城廓村落如畫,況四時風月,朝暮晴陰,試問古今遊人,誰領略萬千氣象。九秋臨絕頂,洞有雲,崖有泉,鬆有濤,花鳥林壑有情,憶八載星霜,關河奔走,難得棲遲故裏,來嘯傲金碧湖山。從三清閣穿過鐫著"別有洞天"四字的狹窄石道,拾級而上,至"雲海"、"石林"的石室平台,再往南通過開鑿的"空中走廊"石隧道,經過雕有觀音座像的"慈雲洞",再穿行傍崖而鑿的隧道,即到達龍門石坊,入內,有石室,就是雕有魁星、文昌帝、關武帝的達開閣石窟。龍門高出滇池300米,正處在如斧削一般垂直的峭壁之上,由此下視,令人頭暈目眩。從三清閣"別有洞天",到達天閣石窟,是一組偉大雄健的石雕工程,是自然與人工相融的絕妙勝景。相傳,首創者為清代貧寒道士吳來清。吳死後,楊汝蘭和楊際壽主持帶領西山腳下龍田村70多戶石匠繼續幹。他們冒生命危險,終於在這千丈危壁上開鑿出這一不朽的工程,為後人創立了一個令人神往的遊覽勝境。

西夏王陵風景區

所在省市:寧夏

景點簡介: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平原西部,風景區由滾鍾口、西夏王陵、拜寺口和三關古長城四景區組成。滾鍾口在銀川市西北方向35公裏的賀蘭山東麓,早在西夏時期已是名勝遊覽地。明、清以來又增建了賀蘭山廟為主體的寺廟。迄今景區仍有老君堂、鬥母宮、小洞天和清真寺等。山穀中的象形石有“獅吼”、“臥虎”、仙人指路”、“青羊跳躍”等,形象無不動人。拜寺口景區內有方塔和雙塔。方塔為11層簷實心塔,高姿態約30米。邊長6.2米。每層略有收分,層次分明。塔身外表抹以白灰,上有彩繪,似為力士,雙手托日月。雙塔在拜寺口內,東西相對,相距100多米。東麵一塔,磚築八角十三層,高約45米,塔身為密簷式,第十三層之上,置上仰蓮瓣形刹座,上承托相輪。西麵一塔,磚築十四層,外形和高度與東塔相似,除第一層外,其餘各層塔身簷正下方每一麵的正中有龕,每龕內塑一佛像,或坐或站,千姿百態。西夏王陵位於銀川市以西約25公裏的賀蘭山東麓,方圓40平方公裏,坐落著9座帝王陵和70多座陪葬墓。陵邑位於陵區北部,總麵積約6萬平方米,四周築有夯土城牆,城內廣場、道路、院落、水井和房屋等遺跡都清晰可見,布局十分規範整齊。城內分前、中、後三個部分,中部和後部的正中,各有一座規模宏大的殿堂,其它建築多集中在城的前部和中部,並組成一座座封閉式庭院。陵區仿河南省鞏縣的宋陵建造。第一座陵園都是一個完整的建築群體,陵園四角築有角台,高大的闕台雄踞神道兩側。園內曾有鵲台、碑亭、神牆、角樓、月城、內城、陵台石像等,形成氣勢壯觀的地麵宮殿。陵園公元1227年被毀。現幸存的一列列神牆、鵲台、角樓依舊矗立,特別是那些黃土築的八角塔形陵台高達20多米,被外國遊人譽為“中國金字塔”。西夏王陵為西夏王國所創造的燦爛文化的縮影。當時,西夏王朝建都銀川,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餘裏,依賀蘭為固。”賀蘭山為皇家林苑。山上建有“離宮”、“避暑宮”等皇家宮殿和皇家寺院。賀蘭山絕壁千仞,鬆林如海,極目東望,銀川平原黃河如帶,阡陌縱橫,溝渠如網,稻穀飄香,一派“塞上江南”風光。如今,為了再現當年風韻,陵區設置了聲光裝置。每當夜幕降臨,萬籟俱寂,從地上射出的燈光呈黃、藍兩色照在陵台、角樓、神牆上,宛若神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