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這一段經曆,丁磊說:“我本來想把自己的免費電子郵件係統在國內獨家經營,但電信提出要購買整個係統。韁持到1998年2月,我看再拖下來也沒有意思了,軟件的價值在於應用,如果不用,永遠沒有效益,於是答應出售。對方又提出要我們同時附送域名,我想了想,如果他們沒有好的域名根本無法成功,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定下來賣的話,第一套的成功直接會影響以後的銷售。”於是,丁磊就送了一個163.net,這一送送掉了多少附加的價值含量,丁磊那時很清楚。
網絡時代的財富應歸這樣的人支配網絡時代的財富歸什麼樣的人支配?這樣一個問題,約翰·哈格爾和阿瑟·阿姆斯特朗在《麥肯錫季刊》及《哈佛商業評論》上討論過。
蓋茨憑著Widows操作係統使他今天的個人財富已經超過了新加坡、以色列的GDP。楊致遠因為Yahoo!也成了年輕的億萬富翁。 時代造就了蓋茨,時代造就了楊致遠,時代也造就了丁磊!當公司的主頁用戶越來越多的時候,丁磊沒有繼續把自己的蛋糕做大。他停止了個人主頁的申請!他說:“我發現如果繼續這樣無節製地發展,遲早網絡帶寬會被用光。我決定在沒有多餘的網絡帶寬之前,停止新用戶的申請,這樣可以保證對現有用戶的服務質量。”網易在成立的時候就想注冊netease.com,但是這個域名已經被美國的一家公司注冊了。經過多次的商量,丁磊用5萬美元把它買了下來,重金購買域名,丁磊覺得劃算。
網上創業看丁磊(3)
1998年2月16日,163.net開放使用後,注冊用戶數以每天2000人左右的速度在增加。163.net的成功致使很多公司紛紛打電話到網易要求購買郵件係統。這時,丁磊開始四處出差。“我當時本來是想雇一個銷售人員的,但考慮到該產品的複雜程度,別人根本無法理解,我既懂技術又懂市場,非我莫屬,於是我又是老板,又是推銷員,四處出差。很多用戶幾乎不相信網易的推鎖員就是我。”這樣做的結果是:丁磊幾乎沒有丟過一個合同。免費郵件係統的成功為網易的發展取得了資金的保證。
揮師北上後的新打算1999年6月3日下午,北京長城飯店裏響起了悠揚的薩克斯管演奏曲《Goinghome》。一曲終了,網易公司市場部的段岩向與會人士宣布:“網易回家了!”這是網易在北京召開的第一次新聞發布會,這表明了網易由廣州揮師北上,回歸中國因特網的發源地--北京的重大戰略調整,並宣布其“網絡新媒體--中國數字生活與數字商務的新特點”的定位和發展和方向。
Internet在國內的發展是由包括帶寬、上網費用、上網意識、網民人數及其它政策法規的不斷發展而變化的。“門戶”站點曾是網站經營的重要方式,但丁磊認為“門戶”隻是ICP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從功能和內涵上已經不能作為首頁來滿足用戶的要求,它隻是新媒體網站中具有導航功能的一部分。
丁磊又想到了業界的前麵!“新媒體網站”是指具有交互能力的內容和服務網站群落。在內容上是具有網絡優勢和特色的一份媒體,集新聞、信息加工、評論、特色欄目等為一體;在服務結構上包括內容、搜索引擎、電子郵件和虛擬社區服務;在功能上實現瀏覽用戶的行為分析和個人定製。
這是網易一貫以網民為中心的發展原則的自然延續。在改版後的netease主頁上,頁麵內容非常豐富。新聞組成有時事、影視、遊戲、社會、文化、體育、休閑、電腦網絡、財經、科學十大部分;今日要聞是最快的信息傳遞;特色欄目包括北京和廣州的虛擬社區;網易的電子雜誌內容多采,涵蓋多個方麵,每日出版,免費網上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