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錦衣密衛”(1 / 2)

Erroriproprimaggioriprobabilitàdiportareagraviconseguenzecheitrucchidelnemico(自己犯的錯誤比敵人的詭計更可能招致嚴重後果)

——伯裏克利(雅典民主政治家)

三人的一番君臣肉戲演完之後就是三人的正式密談了;兩人也猜到了奧斯卡留他們下來是有正事的,而且也大概知道是什麼事情。之前奧斯卡說了要組建一個負責監察整個奧古斯都家族授爵的組織;這隻是明麵上的說法,往更深處想就能想到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東西。

要知道,整個授爵係統是和奧古斯都家族治下的軍隊係統、地方行政係統、民間工農商係統息息相關的。如果監察授爵係統的話,那麼對這些方方麵麵的係統都是要監察的;這就不是一個小組織了,而是一張覆蓋在奧古斯都家族上空的無形巨網。

更加可怕的是,這個組織是直接隸屬於家族領袖的;未來必然在領袖權力越來越大的基礎上擴張的規模越來越大。也許有一天這個組織甚至可以成為淩駕於奧古斯都家族各個係統之上的權力組織;但是,他們的權力卻是無根之浮萍全部是來自於家族領袖的支持。

所以,他們隻能對家族領袖忠心耿耿;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本身對領袖的忠心,更是因為他們的生存依賴就是領袖閣下。長此以往,這個本來負責監察授爵的組織就會變成領袖加強對整個奧古斯都家族治下的統治的工具。到時候,這個組織的權力就不僅是監察了;這個組織的負責人也會成為奧古斯都家族最有權力的人之一。

當然,盧魁斯和維普撒尼的想法也不盡然;不過,大體上還是正確的。監察授爵隻是借口,建立一個類似於明朝錦衣衛的監察機關以加強領袖對家族的統治才是奧斯卡的本意。熟知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錦衣衛的恐怖,但卻不一定了解錦衣衛的發展史和利弊;這些發展中的優點和利弊的可選擇才是奧斯卡選擇建立它的原因。

錦衣衛,是明代專有軍政特務機構,其前身為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錦衣衛主要職能為“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其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毀錦衣衛刑具,所押囚犯轉交刑部審理;同時下令內外獄全部歸三法司審理,將錦衣衛廢除。明成祖時,錦衣衛又得以恢複,並由北鎮撫司專門處理詔獄。

有明一代,錦衣衛一直存在。他們直接聽命於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也有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的工作,如在萬曆朝鮮戰爭中收集了大量的日軍軍情。延續至1661年南明永曆帝的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與掌衛事任子信於咒水之難被殺才可說是正式結束長達290年的曆史。

雖然錦衣衛有其不利影響的一麵。比如,錦衣衛的工作隻限於偵察各種情報、處理皇帝交付的案件,但一旦適逢一個野心大、心腸狠的指揮使掌權,就會利用職務之便不遺餘力地製造事端,既可以打擊異己,也可以作為自己升遷的資本。

如成祖時的紀綱、英宗時的逯杲、武宗時的錢寧等,在他們掌權時,緹騎四出,上至宰相藩王,下至平民百姓,都處於他們的監視之下,對他們的命令隻要稍有拂逆,就會家破人亡,全國上下籠罩在一片恐怖氣氛中。臭名昭著的北鎮撫司大牢中更是關滿了各種各樣無辜的人們,死於錦衣衛酷刑之下的正直人士更是不計其數。

但是,其積極作用也不可否認。朝廷體係內的監察機構(禦史台、都察院)根本不能夠盡職盡責地行使監督檢查權力(這是曆朝曆代都不可能改變的弊端,即使是我21世紀的大中國又如何?官官相護而已。),因此才創立了錦衣衛。錦衣衛即錦衣親軍衛,是皇帝的親軍,隻對皇帝本人負責,理論上可以擺脫官僚係統的牽製和影響。

朱元璋通過錦衣衛偵察官員有無不法,體察民間真實情況,可以說達到了他設置時的初衷,更為重要的是,他有目的地通過錦衣衛搜集大臣的不法之舉,為清除行動做必要的準備。而到了洪武後期,他就開始加強對錦衣衛的控製,收回權力,免得尾大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