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謙和、愉快、誠懇的態度,而同時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運的。
——塞內加(古羅馬時代著名斯多亞學派哲學家)
且不論卡萊和查爾斯等人的計劃如何,馬略本人此時也是滿腹的疑慮;原本他的想法是守株待兔以防有漏網之魚,現在出現的這大批敵軍是怎麼回事?從火把的數量和隊伍長度來看,這股突圍部隊的規模基本不比自己麾下的滿編軍團小啊!
難道是安東尼和屋大維那裏出現了什麼紕漏嗎?否則,以馬克森提烏斯家族的實力怎麼可能集結這麼多的兵力;甚至還突破了兩個軍團的埋伏來到了這裏。亦或者,馬克森提烏斯家族還隱藏著大量自己不知道的實力嗎?到底這一切是怎麼回事呢?
馬略所有的疑惑和不解,都在看到卡萊和查爾斯的那一刻釋然了;雖然馬略並不知道卡特斯家族和理查德家族為什麼要如此賣命的為馬克森提烏斯家族犧牲所有,但是這些純粹的用侍衛和武士組成的軍隊絕對不可能是羅馬軍團的對手!
軍隊之間的交戰可不是兩個人的決鬥,最重要的永遠不是個體的戰鬥了,而是整體之間的配合;哪怕這些侍衛和武士每一個人都擁有精湛的武技,每一個人都能夠毫不費力的擊殺十個以上的羅馬士兵。但是,在戰場上他們依舊無法撼動羅馬軍團組成的強大戰陣。
這就好比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武林高手可以輕而易舉的打敗一個士兵,但十個武林高手卻隻能與十個士兵打的不相上下,而一百個武林高手與一百個士兵的較量卻是隻能以失敗告終。戰場上決定勝負的關鍵永遠都是將士們的配合,而不是個人的勇武;這也就注定了馬略的勝利。
不過,這也是一個相對比較正常的情況罷了,真正的戰場上總是有一些不正常的異類出現的;有時候一支精銳異常的小規模部隊也是可以改變戰局的,最起碼改變局部的戰局還是可以做到的。而且,阿瑞斯麾下的悲歌死士也不算是小規模的部隊了,畢竟他們有五百人。
馬略的七千大軍組成的戰陣是標準的列陣,也就是整個軍團呈一字擺開的陣型,盡可能的將整條道路以及附近區域都攔截了起來;但是,這也就意味著他們不可能有更多的兵力來加強每一處防線。所以,最終整條防線也不過隻有三層罷了;想要突破並非難事。
卡萊和查爾斯帶著自己的四千侍衛朝著馬略大軍的中央部位就衝了過去,馬略則是趕緊命令自己的中軍舉起盾牌準備迎戰;與此同時,馬略大軍的左右兩翼也開始運動起來,往中軍不斷的靠攏。
羅馬重裝步兵組成的盾牌陣還算嚴整,但這並沒有嚇倒卡萊和查爾斯,他們毫不猶豫的就帶著自己麾下的侍衛撞上了盾牌陣上;可是,組織嚴密的盾牌陣竟然沒有被最前方的數百侍衛撞開,還依然堅固的阻擋著侍衛們的前方。
就在卡萊準備發起再一次衝擊的時候,盾牌陣的後方重裝步兵和左右兩翼圍上來的重裝步兵們同時將自己手中的短矛投向了窩在一起的侍衛大軍;刹那間,卡萊和查爾斯的侍衛大軍就死傷慘重。還不帶卡萊和查爾斯反應過來,正麵的盾牌陣就自己解散了,化成個體的重裝步兵掩殺過來。
因為是在深夜交戰,馬略也不敢過多的使用短矛以避免誤傷;所以,僅僅是一輪短矛射擊以後,馬略就下令對前方的侍衛大軍展開肉搏廝殺。馬略不是安東尼和屋大維,他不需要擔心軍隊死傷慘重無法補充;下達的命令也是不惜一切代價的絞殺眼前的敵軍。
這場戰鬥從一開始就注定了更加的激烈與慘重,侍衛們的配合雖然不如軍團步兵們,但黑夜的掩護也讓個體戰鬥力被相當程度的放大了;所以,雙方之間的戰鬥誰也沒有占到絕對的優勢。你來我往的戰鬥一經爆發就陷入了焦灼,廝殺的異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