擾亂人們的不是客觀事情,而是人們對客觀事情的見解。
——愛比克泰德(羅馬著名的哲學家)
即便是布魯圖斯家族暫時取消了輔助軍團的編製,十個軍團的總兵力也高達了七萬之眾;當然實力增長的可不僅僅隻有布魯圖斯家族,伊庇魯斯王國在經過了圖爾博之戰以後,急速擴張起來的兩萬希臘軍團也是戰鬥力越來越可靠。
再加上重新補充完畢的三萬重裝軍團和其他部隊,伊庇魯斯王國的總兵力也是高達五萬餘眾;如果這個數字還包括伊庇魯斯王國的一些地方部隊的話,那麼伊庇魯斯王國的總兵力也將會有六萬之眾,這其中還有戰鬥力異常強悍的兩千鐵甲騎兵和所向披靡的九頭戰象!
而且,本土防禦作戰與跨海入侵作戰本身就有著極為懸殊的差距;要想取得絕對的優勢,布魯圖斯家族還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啊!六個軍團換裝更為精良的武器裝備,這隻是布魯圖斯家族為戰爭做好的第一步準備工作罷了。
除了更換更為精良的武器裝備以外,提比裏烏斯還讓自己家族裏的大將格涅烏斯和尼祿共同製定了一份新的軍團訓練計劃;這份新的軍團訓練計劃中,不僅增加了針對希臘式長槍方陣的進攻訓練,還有很多關於如何抵禦鐵甲騎兵進攻的訓練。
如此明顯的軍團訓練計劃肯定是針對希臘半島諸國和伊庇魯斯王國的,但效果卻並不是很明顯;最起碼提比裏烏斯沒有看出來這些辦法能夠真的抵禦鐵甲騎兵的進攻,更不要說那些近乎無解的戰象了。不過,戰象這種數量稀少、規模不大的兵種卻並不被提比裏烏斯放在眼裏。
上次的圖爾博之戰中,真正決戰戰爭勝負關鍵的並不是戰象,而是皮魯斯麾下的鐵甲騎兵;戰象雖然強大的令人恐懼,但戰象畢竟隻是動物,在人類的圍殺下最後也難逃一死。而那些鐵甲騎兵則不同,他們的衝鋒產生的強大威勢是戰象所無法比擬的。
當然,提比裏烏斯並不願意承認圖爾博之戰失敗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自己的驕傲自大和布魯圖斯家族的疏於防範;如果當時的布魯圖斯家族大軍可以不那麼妄自突進的話,那麼即使最後沒有贏得戰爭,也不會付出全軍覆沒的慘痛代價的。
即便是提比裏烏斯從來沒有正麵承認過自己的錯誤,也沒有對這方麵有一絲一毫的提及;但他對這些事情還是明白的,也是有所感悟的。要不然,你以為為什麼戰後提比裏烏斯還那麼重要格涅烏斯和尼祿等人;還不是因為提比裏烏斯知道自己錯了嗎?
布魯圖斯家族能夠成為屹立於羅馬共和國數百年而不倒的四大家族之一,本身的底蘊就不容小覷;再加上一個認識到自己錯誤,奮發圖強的家族領袖,以及一批精明強幹的將領的協助,布魯圖斯家族的再次強大起來本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正在布魯圖斯家族逐步重新強大起來的時候,掌握著巨大財力的蘇拉和龐培又加入到了布魯圖斯家族的陣營中;他們給布魯圖斯家族帶來的可不僅僅是軍團數量的增加和財力的提升,還有對布魯圖斯家族方方麵麵的提升與擴張。
其他的不論,僅在武器裝備的生產和戰艦的打造方麵,布魯圖斯家族在得到了蘇拉和龐培的支持以後;原有的武器裝備生產能力和戰艦的打造規模就最少擴大了整整一倍有餘。這還僅僅是在生產數量上的變化,生產質量上的變化那也是真正的天翻地覆啊!
還有,對北非戰事的關注也不僅隻有利益相關的奧古斯都家族,羅馬的其他各大家族也在同樣關注著北非大地上的戰爭局勢變化。無論是祖古塔的突飛猛進、凱歌高奏,還是維密那的經典偷襲,亦或者是漢尼拔的力挽狂瀾;都被羅馬的各大家族緊密的關注著。
尤其是維密那的那場經典偷襲,維密那通過攻擊戰象取得的巨大戰果也深深的吸引了布魯圖斯家族的將軍們;大家都在想盡一切辦法的研究維密那到底是使用什麼方式來使戰象發狂的。在那次經典的攻擊中,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維密那肯定是使用的火攻。
但是,火攻的辦法布魯圖斯家族的將軍們也是實驗了;在箭支上點火射出去以後,燃燒的火焰並不是很大,甚至連普通的戰馬都不會在這種程度的火焰箭支進攻下受驚,又怎麼能夠讓體型更加龐大,反應更加遲鈍的戰象受驚呢?
簡單的點燃箭支不行的話,那就想其他的辦法點燃箭支吧;結果接連實驗了一個月布魯圖斯家族的將軍們也沒有想出什麼好辦法來達到維密那那樣的效果。在這期間,有個奇葩的家夥還提出來使用火焰標槍的辦法來進攻戰象;格涅烏斯差點沒氣的一巴掌抽死提出這個意見的大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