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和智慧在任何事物上都不存在分岐。
——玉外納(古羅馬諷刺詩人)
原本被高盧武士壓縮至一處的戰鬥地點一下子就被擴大了起來,發起反擊的輕裝步兵們就好像彈簧一般迅速從被壓縮的地方殺入了高盧武士們當中;猝不及防的高盧武士們在麵臨這樣的突然攻擊下,付出了異常慘重的傷亡,戰鬥卻沒有因此而結束。
高盧武士之所以能夠成為高盧武士,而不是尋常的高盧步兵,可不僅僅是一些武器裝備上的些許差別,更多的還是戰鬥技巧和戰鬥意誌上的懸殊差別;哪怕是現在的傷亡人數已經超過了半數,高盧武士們依舊在他們隊長的率領下頑強的抗擊著輕裝步兵們的犀利進攻。
但隨著高盧武士的隊長被四名輕裝步兵聯手擊殺以後,戰鬥的局勢就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失去了隊長的指揮以後,在場的不足四十名高盧武士隻得各自為戰起來。輕裝步兵的隊長則是趁機下達了圍攻的命令,還有八十多人的輕裝步兵立即兩兩一組圍攻高盧武士。
這樣的戰鬥已經沒有進行下去的必要了,但高盧武士們即便是想要撤退也是幾乎不可能的;他們已經被輕裝步兵們死死的纏住了,根本無法擺脫眼前的戰鬥逃離出去。他們身後的馬賽大軍軍營內,馬賽大軍首領也隻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被絞殺殆盡而無法派出援軍。
如果馬賽大軍的首領決定為了這寥寥無幾的高盧武士派出援軍的話,那麼卡拉貝斯也會為自己的輕裝步兵派出援軍;雙方就有可能在都沒有準備好的前提下開始一場大決戰,這是馬賽大軍首領和卡拉貝斯都不願意看到的,也是兩人心中的默契所在。
這場步兵間的戰鬥最後還是以輕裝步兵們的大獲全勝而告終了,比起昨天的傷亡差距不大來說,今天的戰鬥雙方間的傷亡可就相當懸殊了;一百輕裝步兵付出的陣亡代價不過是二十一人而已,受傷者也隻有四十二人,而那一百高盧武士則是全部被屠戮一空,隻留下一百具屍體。
當凱旋而歸的七十九名輕裝步兵返回軍營以後,自然是受到了卡拉貝斯大軍的歡呼迎接了;看著軍營內一掃昨日陰霾的高漲士氣,卡拉貝斯也是宣布了允許將士們大肆慶祝的命令,其做法與昨日的馬賽大軍首領簡直就是如出一轍!
當然,馬賽大軍的軍營內也是如同昨天的卡拉貝斯軍營一般,士氣大跌不說,還有無數的將士為接下來的戰鬥感到憂心不已。不過,總的來說,雙方也就進行了兩場試探性的戰鬥,互有輸贏之下也談不上形成了什麼可定大局的結果。
接下來的數日對峙中,卡拉貝斯的大軍和馬賽的軍隊每天都會進行一次同等規模的較量;雙方派出的軍隊也慢慢從百人規模上升到了三百人規模、五百人規模,直至最高的千人規模。在百人規模和三百人規模的較量上,雙方還是各有輸贏、勢均力敵,之後可就完全不是這樣了。
在戰鬥的規模達到雙方各自出動五百騎兵以後,卡拉貝斯的大軍已經可以掌握這種戰鬥的主動權了;無論是五百騎兵的交戰,還是五百步兵的較量,卡拉貝斯的大軍都獲得了完全的勝利。尤其是在步兵方麵,卡拉貝斯的五百輕裝步兵與重裝步兵的組合完爆馬賽大軍的五百高盧武士。
氣急敗壞的馬賽大軍首領在連輸兩場以後,就不在派遣五百人規模的軍隊了,而是直接派出了千人規模的多兵種混合大軍;這其中不僅有著七百高盧步兵和高盧武士的組合,還有僅剩的不到三百騎兵,以及摻雜其中的五十名徳伊魯教團戰士!
而卡拉貝斯派出的千人大軍,也是七百輕裝步兵和重裝步兵的組合,以及三百人規模的騎兵;隻不過,這次卡拉貝斯派出來的可不是一般的高盧騎兵了,而是更為精銳的高盧貴族騎兵!如果僅從戰士的武器裝備和戰鬥力上來說,卡拉貝斯派出的軍隊可以完爆馬賽大軍派出的軍隊。
但是,事實卻不僅僅是如此;徳伊魯教團之所以可以成為馬賽部落的王牌部隊,也是整個高盧蠻族追捧有加的部隊,其特殊作用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在戰場上,這五十名徳伊魯教團戰士並沒有直接參與戰鬥,而是聚集一處開始了一種特殊的呐喊儀式。
隨著這種儀式的進行,其他將近千人的馬賽大軍就陷入了極其狂熱的狀態,甚至連眼珠子都變得通紅起來!當真正的戰鬥開始以後,這千人規模的高盧大軍一反常態的放棄了所有的陣型和防守,無所顧忌的就對卡拉貝斯的千人軍隊發起了不要命般的進攻。
這種無所顧忌可不僅僅是說說那麼簡單,如果奧斯卡此時在這些馬賽大軍的將士們麵前的話,他一定會以為這些馬賽將士們是吃了毒品或者是狂熱的宗教瘋子;卡拉貝斯的千人軍隊在麵對這樣的攻擊,也隻能死死的穩住陣型而無法組織起有限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