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帶走一切,長年累月會把你的名字、外貌、性格、命運都改變。
——柏拉圖(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漢尼拔軍營內一片熱火朝天的時候,奧斯卡的軍營內也沒有閑著;自從那天構築軍營時,漢尼拔親自率領四千長盾騎兵抵近觀察之後,奧斯卡大軍的防備措施就更為嚴密了。
除了盧魁斯和昆圖斯各自率軍駐紮在左右兩翼軍營內以外,奧斯卡親自率領的輔助軍隊也是駐紮在了中後方的軍營中;負責巡邏警戒的部隊,則是奧斯卡麾下的三千努米底亞標槍騎兵和李錫尼麾下的兩千努米底亞標槍騎兵。
這五千努米底亞標槍騎兵被分成了兩個部分,屬於奧斯卡麾下的那三千騎兵負責奧斯卡軍營至昆圖斯軍營的巡邏警戒,屬於李錫尼麾下的那兩千騎兵則負責盧魁斯軍營至奧斯卡軍營的巡邏警戒。
巡邏的騎兵們分為三個批次,每天毫不間斷的進行巡邏;至於李錫尼麾下還剩下的兩千鐵甲騎兵和一千長盾騎兵,則被盧魁斯雪藏在了軍營內,以做王牌決勝之用!
雖然一千長盾騎兵的戰鬥力並不算強悍,也不足以扭轉整個戰局;但是,兩千鐵甲騎兵能夠發揮的作用卻是不容忽視。如果能夠在關鍵時刻,以這兩千鐵甲騎兵突入漢尼拔大軍戰陣,並衝殺一個來回,那麼戰局可能就會在一瞬間被徹底扭轉!
要知道,漢尼拔麾下的大軍並不是奧古斯都家族的軍隊,其並沒有大量的重裝步兵;就算是所謂的布匿步兵,其武器裝備頂多也隻能算是偽重裝步兵而已,算不上真正的重裝步兵的。
作為一支缺乏重裝步兵的軍隊,在麵對騎兵衝擊的時候,除了用將士們的性命去堆以外,就再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來抵禦了;而騎兵作為冷兵器時代的王者,又豈是那麼容易抵禦的!
毫不誇張的說,漢尼拔麾下的大軍,在麵對五千騎兵集群衝鋒的時候,最少需要付出上萬人的代價才可以抵擋的住這樣的大規模集群衝鋒;記住,隻是抵擋而已,不是消除!
不過,奧古斯都家族的騎兵部隊明顯也沒有這麼強悍的實力;畢竟奧古斯都家族的五千騎兵都是來自努米底亞的標槍騎兵,屬於遠程打擊力量的一種,實際的衝擊力還是不如正規騎兵的。
但是,這也隻是標槍騎兵而已,那些氣勢強悍、武裝到牙齒的鐵甲騎兵可就不是這樣了;兩千鐵甲騎兵的全力衝鋒,絕對可以在一瞬間消滅三倍以上的非重裝步兵敵人。即便是重裝步兵,鐵甲騎兵們也可以在集群衝鋒之下,消滅掉超過自身兩倍左右的敵人!
在鐵甲騎兵最為輝煌的亞曆山大大帝時代,亞曆山大大帝麾下的鐵甲騎兵集群,甚至可以完全將擺出希臘方陣的敵軍全部消滅!無論敵人的長槍有多長,盾牌有多堅固,陣型有多穩定,在鐵甲騎兵的馬蹄下,也隻能哀嚎求饒罷了。
雖然奧古斯都家族的鐵甲騎兵數量比起亞曆山大大帝來說,簡直就是不值得一提;但是,這也不能忽視他們能夠發揮的巨大作用啊!相比於信奉戰象的漢尼拔來說,奧斯卡最喜歡的騎兵一直就是鐵甲騎兵,這一點從來沒有改變過。
所以,在這場決定奧古斯都家族命運的決戰中,奧斯卡最寄予厚望的軍隊就是那兩千規模的鐵甲騎兵,以及近衛步兵軍團的那兩千禁衛軍和一千斯巴達重步兵;這五千軍隊,才是奧斯卡決定全力發動這場決戰的底氣所在!
當然,僅靠這五千軍隊也不可能擊敗漢尼拔的五萬五千大軍啊,那可是五千大軍的整整十一倍呢!以一當十這樣的事情,那隻是英雄故事裏麵的;雖然現實裏也經常可以打出這種戰績,但十倍之差的敵我雙方還是不具有可比性的。
事實上,奧斯卡對這五千精銳王牌的最大希望就是,他們能夠在戰場上發揮出決定性的作用;如果那兩千禁衛軍和一千斯巴達重步兵可以發揮出中流砥柱的作用,就可以在正麵的決戰中穩定陣型,甚至形成對漢尼拔大軍的優勢局麵。
一旦這三千精銳的王牌步兵將決戰時的局勢穩定住了,或者說是幫助己方大軍形成了優勢局麵;那個時候就是鐵甲騎兵們發揮作用的時候了。隻要漢尼拔的大軍陷入了與己方大軍的焦灼戰鬥,鐵甲騎兵們就可以從容的對漢尼拔大軍側翼發起猛烈的突擊!
兩者配合之下,漢尼拔的大軍絕對不可能有僥幸的可能;漢尼拔能夠在那樣的局勢之下將大軍盡可能的撤出戰鬥都是奢望,更不要提獲勝了。到了那個時候,隻要奧古斯都家族的大軍可以趁勝追擊,勝利就會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