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縱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禍害;談論別人的隱私是最大的罪惡;不知自己過失是最大的病痛。
——亞裏士多德(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
七年的戰爭,讓日耳曼蠻族的人口銳減了百分之四十,也讓日耳曼蠻族的上日耳曼地區被打成了一片廢墟;雖然日耳曼蠻族最終贏得了戰爭,但卻失去了繼續與高盧蠻族對抗下去的實力了。
高盧蠻族擁有整整七個實力強悍的部落,還擁有著遼闊無垠的土地和充足的人口;而日耳曼蠻族卻隻有人口稀少的下日耳曼地區和一片廢墟的上日耳曼地區,總人口更是不足高盧蠻族的一個地區的人口多,雙方戰爭潛力實在是差距太大了。
為了大規模擴充自身的實力,也為了積蓄對抗高盧蠻族的資本;在這次的決戰中最後存活下來的七名日耳曼部落首領,決定通過向東方擴張的方式,來奪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發展日耳曼民族!
當然,向東擴張的同時,對高盧蠻族的提防也是不能少的;假如高盧蠻族趁著日耳曼大軍向東擴張的時候,再來一場大規模的侵略,那日耳曼蠻族可就真的會淪為曆史的一部分了。
日耳曼蠻族要想一邊集結大軍向東擴張,一邊提防西方的高盧蠻族,僅憑目前的實力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無奈之下,七位首領就決定將那些在決戰中發揮至關重要作用的女戰士,正式編入日耳曼蠻族的軍隊中,作為一支常規的兵種存在。
有了這個辦法來解決兵力不足的問題以後,日耳曼蠻族迅速組建了以七大部落為首的七支軍隊;其中,實力最強的特裏爾部落軍隊,則是在其首領的率領下駐守上日耳曼地區,以防備高盧蠻族隨時有可能發動的入侵。
而實力最弱的巴達維部落軍隊,卻是在其首領的率領下駐守下日耳曼地區,保護日耳曼蠻族最為重要的生存之地;同時,巴達維部落的軍隊,還將充當特裏爾部落軍隊的後援,一旦高盧蠻族再次發動了入侵戰爭,巴達維部落的軍隊就需要立即支援特裏爾部落的軍隊。
安排好了留守老家的兩支軍隊以後,剩下的五支軍隊則是開始了對東方各地區的征服之戰;實際上,日耳曼蠻族對於高盧蠻族的防備純屬是多餘的,也是完全不需要的。
在之前的七年戰爭中,高盧蠻族付出了陣亡將近十四萬大軍的代價;即便這十四萬大軍是由七個部落聯合組織的,平均下來每個部落也損失了兩萬戰士,這可算不上小數目了。
再加上這麼長時間的戰爭,高盧遠征大軍消耗了數都數不清的糧草物資;毫不誇張的說,這場戰爭已經打的高盧蠻族的七大部落幾乎瀕臨崩潰了,甚至有很多部落都已經發生餓死人的現象了。
如果最後打贏了的話,這些付出的代價還可以說的過去;關鍵在於,付出了這麼慘重的代價,最後竟然還輸的這麼慘,這直接讓本來就不團結的高盧蠻族七大部落之間,更加的互相不滿起來。
所有的高盧蠻族首領,都認為這場針對日耳曼蠻族的征服戰爭,之所以會失敗,根本就不是自己部落的軍隊不敢勇敢,也不是日耳曼蠻族的實力強大,而是其他部落的軍隊拖了後腿!
這樣的想法,是高盧蠻族七大部落每一個部落的首領都有的,也是彼此互有矛盾的高盧蠻族七大部落之間難免發生的;再加上各個部落的糧食危機日益嚴重,很快,高盧蠻族的七大部落之間就開始陷入互相征伐之中了,根本無暇去管日耳曼蠻族的事情了。
沒有了高盧蠻族的打擾以後,日耳曼蠻族的五支軍隊聯合在一起,迅速攻占了東方的阿格裏狄古馬特地區;經過磋商以後,這個相對比較富庶的阿格裏狄古馬特地區就被交給了戰鬥中出力最多的美因茨部落進行統治。
獲得了阿格裏狄古馬特地區以後,美因茨部落的軍隊並沒有就此罷手,而是繼續與其他四個部落的軍隊一起向東擴張;接下來,他們又攻下來了更為富庶的卡狄地區,這次分配戰利品的時候,就沒有美因茨部落的份了,而是達姆部落獲得了統治權。
再之後,日耳曼蠻族的部落聯軍又相繼攻占了撒克遜地區和兩個新的地區,撒克遜地區交給了博登肖姆部落進行統治;另外新占領的兩個地區,則分別交由哥特部落和馬科曼尼部落進行統治,這兩個部落還用自己部落的名字為新占領的地區進行了命名。
至此,日耳曼蠻族在與高盧蠻族決戰中生存下來的七個部落,通過向東方擴張的方式都擁有了各自部落的統治區域;如此一來,整個日耳曼蠻族總算是有了不遜色於高盧蠻族的統治區域和人口數量了,戰爭的潛力更是獲得了飛躍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