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富人的裝飾品,窮人的避難所。
——亞裏士多德(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
相比於凱撒大軍的順利進軍,弗拉維斯親自率領的大軍可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阿格裏狄古馬特地區的美因茨部落,可不是馬科曼尼地區的馬科曼尼部落可比的強大存在。
按照弗拉維斯的認知,美因茨部落的兩萬五千蠻族大軍與尤利烏斯家族三個軍團的大軍相比,戰鬥力應該差距很大;畢竟,美因茨部落的軍隊隻是武器裝備簡陋和配合不足的蠻族軍隊而已,而尤利烏斯家族的軍隊卻是訓練有素、武器裝備精良的精銳之師。
更為重要的是,除了克萊德將軍的第八軍團是由薩爾茨堡蠻族組成的蠻族軍隊以外,剩下的第四軍團和第九軍團可都是根正苗紅的尤利烏斯家族軍團了;這兩個軍團中可是擁有著整整一萬兩千名所向披靡的重裝步兵,而美因茨部落的蠻族大軍根本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重裝步兵。
在步兵與步兵的交戰中,重裝步兵的數量絕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作為交戰的雙方,尤利烏斯家族擁有數量龐大的重裝步兵部隊,而美因茨部落卻隻有武器裝備簡陋的蠻族將士,這兩者之間的差距根本就不是以道理計算的。
無論是弗拉維斯不久之前親自征服的諾裏庫姆地區,還是凱撒剛剛征服的波海姆地區,薩爾茨堡蠻族部落和洛沃西采蠻族部落都是與日耳曼人同為凱爾特人的分支;既然在這樣的兩場征服戰爭中,尤利烏斯家族的重裝步兵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這次自然也不可能例外了。
有了這樣先入為主的想法以後,弗拉維斯的心裏就很難對美因茨部落的兩萬五千大軍產生很警惕的提防心理;在弗拉維斯看來,隻要尤利烏斯家族的軍隊舍得付出一些傷亡代價,美因茨部落的軍隊根本就不足為慮,這是一場結局早就注定好了的戰鬥而已。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如果日耳曼蠻族真的有這麼不堪一擊的話,他們可能將曾經強勢的高盧蠻族徹底壓製下去嗎?弗拉維斯大概已經忘記了,在卡拉貝斯幫助尤利烏斯家族徹底擊敗高盧名將盧哥托裏克斯的高盧大軍以前,山內高盧蠻族可一直都是尤利烏斯家族的心腹大患啊!
而山內高盧蠻族的實力,與山外高盧蠻族相比又是差了不止一星半點兒,這其中所蘊含的深意完全就可以這麼理解:尤利烏斯家族的實力與山內高盧蠻族不相上下,而山內高盧蠻族的實力不如山外高盧蠻族,山外高盧蠻族的實力又不如日耳曼蠻族。
當然,這樣的對比也是不準確的;畢竟,在尤利烏斯家族與山內高盧蠻族對峙的時候,其家族的實力與現在相比也是差距很大,兩者之間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另外,尤利烏斯家族之所以一直無法戰勝山內高盧蠻族,並不是軍事實力不如山內高盧蠻族,而是另外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第一,就是山內高盧蠻族一直有著山外高盧蠻族的大力支持,盧哥托裏克斯和他的大軍就是從山外高盧奔赴山內高盧與尤利烏斯家族進行戰鬥的。
第二,就是高盧蠻族的作戰方式與文明世界的作戰方式有很大的區別;在文明國度中,戰爭的進行一般都是交戰雙方集結數量龐大的軍隊,進行決戰式的戰鬥以分出戰爭的勝負。
而蠻族之間的戰爭卻並不是如此,這就好比當年高盧蠻族對日耳曼蠻族的入侵一樣;即便是高盧蠻族的軍隊占據了日耳曼蠻族的上日耳曼地區,日耳曼蠻族也根本沒有屈服的打算,反而是男女老少都拿起武器與高盧蠻族的軍隊打了一場整整七年的全民戰爭。
事實上,要不是山內高盧地區和威尼托地區的高盧蠻族早就被羅馬共和國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文明化;以高盧蠻族的性格,就算是尤利烏斯家族占據了他們的土地,他們也不會就此屈服,甚至很有可能和當年的日耳曼蠻族一樣,為了自己那個打一場不惜一切代價的全民戰爭。
不可否認的是,山內高盧蠻族的不抵抗與尤利烏斯家族的一視同仁政策還是有很大關係;此外,那些高盧蠻族大小部落中的掌權者也都在尤利烏斯家族的優渥政策下獲得了更多的財富和特權,他們自然也就失去了反抗尤利烏斯家族統治的想法了。
沒有了部落首領們的帶領和支持,高盧蠻族的人就是一盤散沙而已,他們怎麼可能站出來反抗尤利烏斯家族的統治呢?至於卡拉貝斯對山外高盧蠻族的征服,你去看看卡拉貝斯麾下軍隊的組成就知道了;與其說卡拉貝斯的大軍是尤利烏斯家族的軍隊,還不如說是高盧蠻族的軍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