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決戰之前”(1 / 2)

熱愛真理的人在沒有危險時愛著真理,在危險時更愛真理。

——亞裏士多德(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

從提比裏烏斯帶著七個滿編軍團的軍隊浩浩蕩蕩的向邊境地區進軍,到提比裏烏斯帶著五個不滿編軍團的軍隊氣勢洶洶的向伯羅奔尼撒進軍,再到提比裏烏斯帶著七個死傷慘重的軍團向斯巴達城邦進軍,布魯圖斯家族為這場戰爭付出的代價也是越來越恐怖了。

占領了科林斯和整個伯羅奔尼撒地區以後,提比裏烏斯就留下了一個傷亡還算可以的軍團駐守科林斯;之後,提比裏烏斯就率領著其他的七個軍團向斯巴達城邦所在的拉科尼亞地區進軍了。

雖然提比裏烏斯率領的大軍名義上擁有七個軍團的龐大兵力,但是實際上可以投入戰鬥的將士們卻是隻有三萬五千左右而已;這次布魯圖斯家族進攻斯巴達城邦本土的軍隊,甚至在數量上還不如布魯圖斯家族進攻科林斯時投入的軍隊。

問題的關鍵在於,斯巴達城邦在其本土擁有的軍隊總數也是比較少的;在雅典城邦和斯巴達城邦進行結盟並組建希臘聯軍之前,斯巴達城邦的精銳軍隊就是五千斯巴達重步兵和兩萬重裝長槍兵。

這兩萬五千精銳部隊就是整個斯巴達城邦軍隊的核心戰力,其中五千斯巴達重步兵和一萬名重裝長槍兵被斯巴達城邦用於了組建希臘聯軍;由於斯巴達城邦戰士們的悍不畏死,所以在邊境地區爆發大戰的時候,其他城邦的軍隊都大規模的潰敗了,隻有斯巴達城邦的軍隊全部戰死在邊境地區。

之後,斯巴達城邦又派遣了三千近衛斯巴達重步兵和最後的一萬重裝長槍兵駐守科林斯城;結果就是科林斯城在死守十三天以後淪陷了,斯巴達城邦的這一萬三千精銳部隊也是全軍覆沒。

當然,如果僅僅是從敵我雙方的傷亡比例來說的話,斯巴達城邦的這一萬三千精銳部隊也算是死得其所了;他們僅僅是以一萬多人的軍隊(那些輔助軍隊的戰鬥力忽略不計),在布魯圖斯家族七萬大軍的進攻下死守了十三天,並給布魯圖斯家族造成了三萬多將士陣亡的代價,堪稱奇跡!

無奈的是,布魯圖斯家族在付出了死傷過半的代價以後,仍然可以組成一支三萬五千人的大軍繼續進攻斯巴達城邦的本土,而斯巴達城邦此時可以用於防守本土的軍隊卻隻有一萬之眾而已。

斯巴達城邦最精銳的王牌部隊,一直都是威名赫赫的斯巴達重步兵,而比斯巴達重步兵更為精銳強悍的則是直屬於斯巴達城邦國王的近衛斯巴達重步兵;整個斯巴達城邦,近衛斯巴達重步兵的數量也不過隻有六千人規模而已,這還是近兩年來擴張之後的數字。

科林斯一役,斯巴達城邦失去了三千近衛斯巴達重步兵和一萬重裝長槍兵,現在斯巴達城邦也就隻剩下三千近衛斯巴達重步兵和七千重裝長槍兵了;至於那些新組建的軍隊,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又可以讓他們具備多少戰鬥力呢,他們能夠在戰場上發揮的作用實在是微乎其微。

那麼另外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來了,斯巴達城邦的三千近衛斯巴達重步兵和一萬重裝長槍兵,可以在科林斯城死守十三天,最終給布魯圖斯家族造成了極為慘重的傷亡才全軍覆沒;而斯巴達城邦本土擁有幾乎與科林斯守軍相當的實力,為什麼提比裏烏斯還要堅持進攻呢?

如果說斯巴達城卡的軍隊在防守科林斯城的時候,爆發出了他們應有的強悍戰鬥力;那麼在防守他們的家園時肯定會爆發出百分之兩百的強悍實力,這樣的斯巴達城邦軍隊不是更難對付的嗎?為什麼提比裏烏斯還要用遠少於進攻科林斯城的軍隊去進攻斯巴達城邦呢?

就算是斯巴達城邦的守軍並不能爆發出更為強悍的戰鬥力,斯巴達城邦現在擁有的那兩萬新兵也可以發揮一定作用吧;以一萬精銳之師,再加上兩萬新兵的配合,斯巴達城邦怎麼可能抵擋不了布魯圖斯家族的三萬五千重裝步兵的進攻呢?

其實這個問題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提比裏烏斯有著絕對的信心可以用三萬五千重裝步兵去戰勝斯巴達城邦本土的守軍;給提比裏烏斯這樣強大自信的不是布魯圖斯家族的軍隊,而是斯巴達城邦昔日的驕傲與自大。

作為整個希臘所有城邦中軍事實力最強大的斯巴達城邦,其城邦自然是擁有著其他城邦難以想象的驕傲;斯巴達城邦的先祖們為了讓斯巴達城邦的勇士禦敵於外,就想出了一個非常奇葩的辦法,那就是斯巴達城邦所在的斯巴達城永遠不得建立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