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賣親屬的人,不僅為被害者所恨,也為收買者所厭惡。
——伊索(希臘寓言家,弗裏吉亞人)
漢諾家族的軍隊可以掌控戰場上的主動權就證明他們軍隊的戰鬥力確實在努米底亞王國軍隊的戰鬥力之上,但是卻不能證明他們就一定可以獲得戰鬥的勝利;戰鬥沒有進行到最後一刻,誰又敢說自己一方的軍隊一定可以獲勝呢,更何況他們的對手還是努米底亞王國最精銳的近衛軍團。
就算是整個戰場上的局勢已經落入下風了,近衛軍團的將士們也沒有絲毫退卻的意思,他們依舊還在悍不畏死的戰鬥著,為了努米底亞王國的未來和踐行他們對阿德赫巴的忠誠,他們願意在戰場上一直戰鬥到自己倒下的那一刻,哪怕流幹最後一滴血,他們也要繼續戰鬥下去!
無奈的是,那些薩拉赫軍團的將士們就沒有近衛軍團的將士們那麼高的覺悟了;僅僅是遭受到了漢諾家族預備隊的全力進攻以後,努米底亞大軍的左翼部隊就快要支撐不住了,要不是努米底亞王國的近衛軍團軍團長當場斬殺了數十名想要逃跑的潰兵,恐怕左翼的數千將士都要崩潰了。
即便是勉強穩住了戰場上的局勢以後,努米底亞王國的軍隊也是無力發起反擊了,隻能通過竭盡全力死戰的方式來增加敵人的傷亡;其實,自從近衛軍團軍團長見到數萬嚴陣以待的迦太基王國軍隊以後,他就知道努米底亞王國的這場戰爭是打不贏了。
因為從始至終他們得到的情報都是迦太基王國在拜薩西恩地區的軍隊不超過兩萬,結果眼前卻有四萬左右嚴陣以待的大軍;如果到了這一刻他還不明白自己的大軍跳進了陷阱,那他的這個近衛軍團軍團長也就白當了。
可惜的是,現在這種時候就算是明白了又能怎麼樣呢?除了拚盡全力一戰以外,他實在想不出自己還有什麼其他的選擇;既然這樣,那就死戰到底吧,哪怕就是己方四萬大軍全軍覆沒,也要讓迦太基王國付出傷亡慘重的代價!
有了一位心存死誌的軍團長坐鎮後方,努米底亞王國近衛軍團的將士們又怎麼可能不拚死血戰呢?漢諾家族的軍隊注定了獲得戰鬥的勝利,但也注定了這是一場血腥而又慘烈的戰鬥;勝利總是要用鮮血和生命去換取的,而不是輕易得來的。
當不足三千之眾的長盾騎兵帶著滿身的鮮血在希米卡的率領下出現在戰場的時候,這場戰鬥已經整整持續七個小時了;努米底亞王國的三萬五千步兵已然不足一萬之眾了,而漢諾家族的四萬步兵也是付出了兩萬人的傷亡代價,而雙方的慘烈廝殺還在繼續當中。
將近三千長盾騎兵的一次側翼衝鋒徹底終結了努米底亞王國大軍的最後一絲堅持,努米底亞王國的軍隊最終還是全線崩潰了;勝利是屬於漢諾家族軍隊的,無論他們付出了多麼慘重的代價,最起碼他們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就在努米底亞王國四萬大軍與漢諾家族的四萬五千大軍在這處平原上生死大戰的時候,阿比多斯與吉斯肯的軍團也終於在的黎波裏東部追上了薩拉赫的主力大軍;當漢諾家族的兩萬長盾騎兵出現在薩拉赫大軍的兩百米外的時候,戰鬥就已經爆發了。
薩拉赫率領著自己的主力大軍在阿德赫巴的命令下一路向東而去,現在已經是到達了的黎波裏地區與昔蘭尼加共和國的邊境地區了;昔蘭尼加共和國的執政官墨菲斯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更不是軟弱無能之輩。
如果薩拉赫繼續率軍往昔蘭尼加共和國的境內深入的話,必然就會招致墨菲斯大軍的進攻,甚至會直接導致昔蘭尼加共和國與迦太基王國結盟對付努米底亞王國;薩拉赫自然不可能為努米底亞王國招惹不必要的敵人了,所以他就隻能回身與追擊的迦太基王國軍隊拚死一戰。
兩萬迦太基王國的長盾騎兵,這是一股完全淩駕於薩拉赫麾下騎兵力量之上的騎兵集群;事實上,就是這兩萬長盾騎兵的衝鋒,也不是一般的步兵大軍可以應付得了的。
不過,薩拉赫可不會害怕敵軍的這兩萬長盾騎兵的衝鋒;在這些往向東深入的日子裏,薩拉赫為了對付迦太基王國的優勢騎兵部隊,一路上已經讓自己麾下的步兵將士們打造了一千多根長度超過五米的粗重鐵槍。
這樣的一根鐵槍,就需要三名普通的步兵戰士合力才能操作起來;隻需要一千根這樣的鐵槍組成的超級槍陣,絕對就可以阻擋敵軍兩萬騎兵的衝鋒。
事實證明,薩拉赫想出的這個辦法並沒有他想象中的那麼完美;當兩萬長盾騎兵對薩拉赫的軍隊發起衝鋒以後,薩拉赫立即就讓自己麾下的將士們用這些超長槍組成了嚴密的超級槍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