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總督反應”(1 / 2)

敏捷的人往往過於自信,遲鈍而堅持不懈的人常常贏得勝利。

——伊索(希臘寓言家,弗裏吉亞人)

克利奧佩特拉聽取了奧斯卡的建議,利用亞曆山大城豐富的糧草物資和奧古斯都帝國提供的資金大規模的擴充其麾下的埃及王國軍隊數量;為了拉攏猶太行省的奧克奇維安總督和腓尼基行省的伯狄諾斯總督,克利奧佩特拉也是派出了使者帶著優渥的條件前往西頓和耶路撒冷。

以現在埃及王國的軍事實力,執掌三萬步兵和一萬戰車部隊的腓尼基行省總督伯狄諾斯與執掌五萬步兵和兩萬戰車部隊的猶太行省總督奧克奇維安,絕對是整個埃及王國內部最有發言權的地方勢力派角色,也是新任埃及王國法老必須拉攏的對象。

即便是麾下軍隊最為精銳的托勒密十三世,他的手上也隻不過隻有三萬步兵和三萬精銳的法老軍團將士,以及一萬戰車部隊而已;從數量的角度而言的話,托勒密十三世和腓尼基行省總督伯狄諾斯才是埃及王國實力最強的人,之後就是克利奧佩特拉和猶太行省總督奧克奇維安了。

相比於執掌四萬大軍的猶太行省總督奧克奇維安,克利奧佩特拉麾下的軍隊也在四萬左右;但是克利奧佩特拉可是有著奧古斯都帝國的大軍支持的,再加上克利奧佩特拉現在正在招兵買馬,整個埃及王國實質上的軍力最強者是克利奧佩特拉無疑。

要是腓尼基行省總督伯狄諾斯和猶太行省總督奧克奇維安願意保持中立的話,克利奧佩特拉麾下的軍隊和奧古斯都帝國的大軍將會輕易擊敗托勒密十三世的軍隊;要是他們願意站在克利奧佩特拉一邊的話,克利奧佩特拉也不需要他們的參戰,隻不過更加沒有後顧之憂而已。

就算是他們執著的站在了托勒密十三世的那一邊,那也隻是將這場戰爭的規模擴大了,根本就不可能改變這場法老爭奪戰的最終結果;因為奧古斯都帝國是絕對不允許這場會給奧古斯都帝國帶來穩定糧草供給餓戰爭,出現任何不受奧古斯都帝國控製的局麵。

奧斯卡本人是希望克利奧佩特拉能夠憑借自己的實力去爭奪埃及王國的法老之位的,他也希望奧古斯都帝國的軍隊盡可能的少參與克利奧佩特拉與托勒密十三世之間的決戰;這一切都隻是為了讓克利奧佩特拉獲得的埃及王國法老之位更為名正言順而已。

當然,這些的前提是克利奧佩特拉麾下的軍隊必須有十足的獲勝把握;否則的話,奧古斯都帝國的軍隊可不會坐視埃及王國的局勢超出奧古斯都帝國的控製,必要的時候奧斯卡並不介意由奧古斯都帝國的軍隊出麵來解決所有埃及王國不願意接受克利奧佩特拉繼任法老之位的軍隊。

至於埃及王國內部的百姓們會不會因此而對克利奧佩特拉產生不信任感,並質疑克利奧佩特拉統治的合法性;難道你以為身為奧古斯都帝國皇帝的奧斯卡,會在意埃及王國那些百姓們的心裏在想些什麼嗎?

真要是到了那樣的一天,大不了奧古斯都帝國就派遣一支大軍駐守在埃及王國本土;隻要埃及王國可以牢牢的控製在奧古斯都帝國的手中,付出多大的代價都是值得的,也是奧斯卡和奧古斯都帝國可以接受的。

到時候,擁有了埃及王國源源不斷的糧草供給,整個奧古斯都帝國就會徹底擺發展過程中脫糧食問題的製約;甚至,奧古斯都帝國的軍隊也可以在有了消耗不完的糧草物資以後,進行新一輪的大規模擴軍,這才是成就奧古斯都帝國稱霸偉業的根基所在。

為了得到埃及王國的糧食資源,奧斯卡不會介意將自己手中的屠刀指向任何人;哪怕就是埃及王國所有的百姓都站在了托勒密十三世的那一邊,奧斯卡也要信心殺到所有埃及人都屈服於克利奧佩特拉的統治,這就是奧斯卡和奧古斯都帝國的決心!

就在克利奧佩特拉向腓尼基行省總督伯狄諾斯和猶太行省總督奧克奇維安派出使者的時候,托勒密十三世的使者就已經在飛奔向西頓和耶路撒冷的路途中了;托勒密十三世在得到亞曆山大城主的彙報以後,立即就開始向埃及王國最重要的兩個地方實權派的總督求援了。

當初托勒密十三世之所以可以順利的奪取埃及王國法老之位,除了波希紐斯忠心耿耿的支持以外,伯狄諾斯和奧克奇維安的支持也是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的;要知道,埃及王國可不僅僅隻有首都所在的中埃及行省和不設總督的尼羅河三角洲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