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怯之心隨著時間的消失而消失。
——埃斯庫羅斯(古希臘悲劇詩人,悲劇之父)
西頓城在被攻陷時,城內的八萬埃及守軍已經是幾乎死傷殆盡了;僅剩下的數千將士還在布魯圖斯帝國的大軍開進西頓城以後,與入城的敵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直到兩天以後才全軍覆沒。
事實證明,埃及王國的軍隊並不是天生的懦弱軍隊,更不是戰鬥力注定渣渣的廢物軍隊,他們所缺少的隻不過是優秀的軍官和傑出的統帥而已;在波希紐斯的統帥下,又有奧古斯都帝國的百夫長和大隊長進行指揮,埃及軍隊所爆發出來的戰鬥力絕對不比任何敵人來的差。
塞琉古七世的兩萬卡帕多西亞騎兵並沒有參與對西頓城的進攻,而之前擔當主攻的五萬銀盾軍團卻是有死傷超過了兩萬之眾;之後布魯圖斯帝國的十萬大軍才真正的攻陷了西頓城,他們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
雖然布魯圖斯帝國的器械部隊在攻城戰中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但是最後解決戰鬥的卻還是雙方的步兵;西頓城內的沙漠斧頭兵和尼羅河長槍兵一直拚死血戰到全軍覆沒,布魯圖斯帝國的兩萬輕裝步兵和一萬五千重裝步兵都永遠的倒在了西頓城。
此役,埃及王國的八萬西頓城駐軍以全軍覆沒的結果結束戰鬥,而塞琉古帝國和布魯圖斯帝國的聯軍也是付出了五萬五千人的傷亡代價才贏得了戰鬥的勝利;這樣的戰績還是在攻城戰中打出來的,無疑是對塞琉古帝國和布魯圖斯帝國軍隊極為有利的。
但是昔日的埃及王國軍隊可沒有這麼強悍的戰鬥力,如果埃及王國的三十萬大軍都擁有這麼強悍的戰鬥的話,那麼僅靠布魯圖斯帝國的十個軍團根本就沒有可能繼續往南深入。
無論布魯圖斯帝國剩下的六萬五千大軍能不能往前突進,這已經與塞琉古七世的塞琉古帝國沒有什麼關係了;在全力拿下西頓城以後,塞琉古七世就將西頓城的一切交給了布魯圖斯帝國的雷克斯將軍和赫倫尼烏斯將軍,他自己本人則是迅速率軍回援塞琉古帝國本土了。
至於布魯圖斯帝國在得到西頓城之後,到底是在西頓城內暫時固守等待塞琉古帝國平定後方以後再往南推進,還是依靠自己帝國的力量獨自推進;這些塞琉古七世都不會再去操心了,也不會去多問,現在對塞琉古七世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塞琉古帝國內部的烽煙四起。
布魯圖斯帝國的大軍在進駐西頓城以後,距離整個腓尼基地區被布魯圖斯帝國控製還差的非常遠;西頓城隻是位於腓尼基地區北部的首府而已,拿下了西頓城的布魯圖斯帝國充其量也就可以順勢拿下腓尼基的北部而已,要想攻陷腓尼基的南部地區,波希紐斯的七萬大軍還在要塞阻擋著呢。
波希紐斯率領五萬戰車部隊和兩萬騎兵駐守的要塞正是腓尼基地區的南北分界線,也是當初埃及王國為預防塞琉古帝國大軍南下而修築的堅固戰爭堡壘;以布魯圖斯帝國還剩下的四萬五千重裝步兵和兩萬輕裝步兵,根本就不可能與波希紐斯的七萬機動部隊相抗衡。
隻要布魯圖斯帝國的六萬五千步兵開出了西頓城並往南推進,波希紐斯的五萬戰車大軍完全就可以在腓尼基地區的平原地帶對布魯圖斯帝國的步兵實施圍殺;再加上兩萬騎兵的輔助,布魯圖斯帝國的軍隊根本連一絲獲勝的可能性都沒有。
雷克斯和赫倫尼烏斯也都是布魯圖斯帝國的統兵大將,他們怎麼可能連這麼淺顯易懂的道理都不明白呢;所以他們根本就沒有繼續率軍往南推進的打算,布魯圖斯帝國的大軍就這麼駐紮在了西頓城內,等待著塞琉古帝國大軍的再次到來。
塞琉古七世在率領其麾下的兩萬騎兵和將近三萬步兵返回敘利亞地區以後,並沒有立即對科羅敘利亞地區的斯巴達克大軍發起進攻,而是先在安條克城內將鐵甲騎兵的數量補充恢複到了一萬之眾,之後又帶上了兩萬卷鐮戰車部隊,集結了這八萬大軍以後才開始往科羅敘利亞進軍。
此時斯巴達克的麾下也不僅僅隻有七萬大軍了,之前在斯巴達克的命令下進攻塞琉古帝國帕米拉行省和阿拉伯行省的兩個埃及軍團也是來到了科羅敘利亞地區;雖然這兩個軍團各自留下了五千將士駐紮在剛剛占領的這兩個行省,但他們趕到科羅敘利亞地區的軍隊依舊有四萬之眾。
斯巴達克的手中原本還有四萬五千步兵和兩萬五千騎兵,再加上這一萬五千騎兵和兩萬五千步兵的增援以後;其麾下的總兵力直接突破了十萬,其中奧古斯都帝國大軍有六萬,而埃及王國的大軍也有五萬,戰場上唯一拖後腿的軍隊還是亞美尼亞王國和帕提亞王國的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