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客棧門口,孟四郎問:“還未請教姑娘如何稱呼?”
“孟掌櫃客氣了,喚我水月就可以了。”
“水月?”孟四郎凝神思索了片刻,是近日客棧住在“天長地久”客房的那位貴賓,他驚呼:“原來是水月姑娘,久仰大名。”說罷,朝水月行了禮。
“不敢。”水月也客氣了回了禮。“言歸正傳。”
“水月姑娘有何高見,還請不吝賜教!”
水月放眼看了看客棧,緩緩地說:“雖說客棧的生意門庭若市,但尚有發展空間。客棧以‘月老’為名,自然是為有情男女穿針引線,希望他們終成眷屬。我認為門口迎賓的一對男女可以穿米色的衣服,男的儒衫上刺著鴛,女的羅裙上繡著鴦。是客棧內一共有14個服務員,7男7女,可以分別穿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的衣服。衣裳的圖案可以是連理枝、並蒂蓮,或是比翼鳥、交頸鵝。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孟四郎聽了以後覺得雖說是有些複雜,但是倒是可以部分采納。為什麼從來沒人想過給這些代表客棧的人員穿上富有寓意的衣裳來吸引客人呢?但是要單純靠這點來實現增加一成的盈利,恐怕也不太可能。
水月看出他的想法,伸出手指說:“這隻是其一,其二,客棧一角的攤子,雖說賣些成雙成對的物品,但是文不對題,始終紅火不起來。”
“此話怎講?”當初設了這麼個攤子,他一直非常看好,可惜賣了幾天貨以後一直平平淡淡的,現在反而變成了拖累客棧生意的項目。但他一直舍不得提議撤了它,所幸兩位老板也不太在意,所以一直擱著。
“很簡單啊。東西還是一雙一對地賣,但是賣的東西要變一變。”
話自然是不錯,孟四郎虛心地問:“怎麼變?”
“我看你們如今賣的物品固然是兩個兩個的,比如兩條手絹,兩盒胭脂,兩把扇子,但畢竟不是一對一對的。”
“怎麼說?”明明是兩樣,怎麼就變成不是一對了。
見他還是沒有會過意,水月問:“我來問你,手絹、胭脂、絹扇等誰在用?”
“自然是姑娘家們用。”
水月敲了下桌子說:“這就是問題所在了。無論是什麼東西都隻是女子,或隻是男子在用,那怎麼能稱為雙雙對對呢?”
“這?”確實如此,怎麼他沒有想過呢?“我真笨,怎麼沒想過呢?”
“不是你笨,隻是你不是女兒家,從來沒有站在那個攤子麵前買過東西罷了。”她也是因為想買樣東西送給展浪才發現這個問題的。
“那,應該怎麼變?”
“自然是手絹配汗巾,胭脂配綸巾,絹扇配紙扇,綢帶配腰帶,玉環配扳指……”
“明白了。姑娘真是聰慧過人,四郎佩服。”孟四郎激動地站起身,朝她行了個標準的禮儀。
“孟掌櫃客氣了。”水月說:“不隻是這些,還可以出售很多東西。”
“還有?”
“當然,比如說情侶裝,就是剛才我對你提及的衣裳,還有杯子,情侶杯,情侶傘,情侶筷子,情侶扣,情侶圍巾,情侶鏈,甚至是情侶鞋等等東西,你說這樣多有意思。當然了,還得替這個角落取個好聽的名字,比如‘姻緣愛’、‘情人節’,甚至可以叫做‘相公娘子’,你覺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