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人論人,就事論事。劉莊和劉炟這對父子,站在巨人劉秀的肩膀上,辛苦工作,實現了國家長治久安,的確為國家作了不少貢獻。
但是,劉炟性情寬容,待人厚道,放縱外戚亂來,卻為漢朝的將來發展留下了一個巨大的後遺症。等到他崩後,漢朝就像一個菜市場,從此嚶嚶嗡嗡,再也沒有安寧過。最後,又像一輛失去控製的馬車,衝向了懸崖。
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回到現場。竇憲被趕走後,果然再也沒被劉炟重用過。而劉炟經過那次發飆後,竇家外戚都好像老鼠,躲到洞裏不見出來活動了。漢朝有一段長長的時間,沒有受到外戚幹擾,直到有一天。
這一天,是公元88年二月三十日。劉炟於前殿駕崩,時年三十一歲。
劉炟崩得有點早,實在可惜了。他走得太匆忙,隻留下了一道遺詔,說不要給他建立什麼寢殿了,葬禮就按先帝劉莊的模式辦。因為崩得早,他還忘了做一件相當重要的事。
劉炟走後,太子劉肇即位。然而這一年,新皇帝才十歲。竇皇後多少歲我們無法知道,隻能大約推測,排除劉炟玩姐弟戀的可能,她應該不會超過三十一歲。
子弱母強,那意味著什麼?看看呂雉是怎麼拿捏兒子劉盈的,就知道要發生什麼事了。正因為如此,當年漢武大帝劉徹立了年幼的劉弗陵後,還特意找借口殺了劉弗陵年輕的母親拳夫人。
看到這裏,可能有人想到了,劉炟忘記做的事就是托孤。劉徹托孤,霍光輔政,漢朝權力順利過渡到劉病已手裏,才有了昭宣之治。可這劉炟,怎麼拍拍手就走了,啥都不管了呢。
這時,劉肇還沒有能力理政,漢朝權力自然的就落到竇皇後手裏。哦,不,是竇太後。她都是皇帝的母親了,升級了。此時,多年的後宮實戰經驗,竇太後已經練就了一身蓋世神功,她反應靈敏,迅速召集竇家人馬開會,做了重要部署。
竇太後一招手,竇家的牛鬼蛇神全部飛出來了。
衝在最前麵的,就是在漢朝政壇上銷聲匿跡的竇憲。竇憲跑得這麼賣力,主要是竇太後要委任他一個重要的事。這就是入宮主持機發,替她傳達命令,配合她主持漢朝大局。
對於竇太後來說,這是重要的一步;對漢朝皇室來說,這可能是致命的一招。
要知道,西漢末期,漢哀帝劉欣崩後,王太後也是第一個把大權攬到手,讓王莽出來主持政府工作。結果主持著主持著,王莽就把王太後擠下去,自己的屁股挪上去,還把漢朝的招牌換為新朝了。
除了竇憲外,隻要是竇氏家族的通通都提起來了。但是,竇家有一個重要的成員不在其中。
這個人,就是曾經北伐匈奴建功的竇固。竇固去哪裏了呢?很抱歉,他基本上是跟劉炟同時蹬腿走的,已經到另外一個世界給劉莊彙報工作了。
竇憲這人怎麼樣,我們是知道的。公主的莊園他都敢霸占,先帝在世時,他都敢忽悠。如今,管事的人變成了竇太後,天知道他要變成什麼樣的人。
為防患於未然,當竇憲再次複出時,其門客就給他打預防針,說古來暴富大貴的人,沒有人是不容易驕傲的,但是人一驕傲就容易出事。所以,為了您光輝的前程著想,最好收斂點,別鋒芒畢露。
事實上,竇家不是所有成員都很渾蛋。像竇固這類人物,做人就很低調。他北伐匈奴成功,卻從不居功自傲,招搖過市,反而很謙虛,甚得士大夫們欣賞。竇憲門客那番話,其實就是想讓他向竇固學習。先學做人,後學做事,隻有如此,才可安全駛得萬年船嘛。
可事實證明,對竇憲這種邪門至極的人物,打什麼預防針都是白打。很快,他膽大妄為的毛病又犯了。這一次是爆發式的大犯,整出了諸多條人命,差點將自己搭了進去。
他首先把曾經跟他吵架的,瞪眼的,都一一報複。嚴重結仇的,派人直接把頭剁了。殺了仇家,竇太後沒意見。接下來,竇憲又看一個人不順眼了,二話不說,又派人秘密去幹掉了。
他之所以秘密,那是因為幹掉的那個人於竇太後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客人。連竇太後的人他都敢動,完了,沒得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