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作用

“文字”一詞有兩個意思,一是指一個個的字,一是指記錄語言的文字符號的體係。這一章所講的文字,指的是後麵一個意思。

語言和人類一樣古老,自從有了人類,就有語言。語言是社會成員之間的聯係紐帶;沒有語言,人類社會是組織不起來的。但是,憑口、耳進行交際的語言也有它的局限性,因為聲音是一發即逝的,人們說話要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製,甲在這裏講話,乙站得遠了就聽不見;或者甲講完了,乙才來到,同樣也聽不見。隻靠口、耳相傳,所及的範圍是很有限的。人們為了克服這種局限性,經過長期的摸索,發明了文字,使語言除了說和聽的形式以外又增加了一種寫和看的形式。我國清代學者陳澧說得好:“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書之為文字。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也。”(《東塾讀書記》卷十一)這段話清楚他說明了文字與語言的關係:文字是語言的“意與聲之跡”,是在語言的基礎上產生的,是語言的書寫符號。

文字的發明克服了語言交際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使一發即逝的語言可以“傳於異地,留於異時”。這樣,遠隔千山萬水的人也可以相互進行交際,交流思想,協調彼此的行動。同時,人類的知識,前輩的生產鬥爭和階級鬥爭的經驗也可以大量地、係統地流傳下來,使後輩能夠在前輩所取得的全部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前進。我們在第二章說過,如果把36億年生物進化的過程縮短為一年,那麼文字是在這一年的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分鍾產生的。這一分鍾的發展速度,是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無法比擬的。比如,鳥類從在地上爬進化到能在天上飛,經曆了幾千萬年的時間,相當於上述縮短了的時間的好幾天;人類解決上天的問題從意大利人最早設想飛機算起,到進入現在的噴氣機時代,還不到一千年,即不到壓縮時間的1/7分鍾。這樣的發展速度是人類文明的奇跡,而文明的基礎則是文字。有了語言,人類脫離動物界麵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這是人類發展過程中的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但是,僅僅隻有語言,人類大腦這個“加工廠”的材料來源隻限於個人的直接經驗和口耳相傳的間接經驗,信息量有限,無法充分發揮它的潛力,因而人類也隻能應付一些生存所必需的事情。有了文字,中外古今的人類實踐的各種經驗都可以成為大腦加工的原料,這樣就可以利用人類知識的總和對大腦的思維能力進行再訓練,以改進和提高它的素質,充分發揮它的潛力。所以這“最後的一分鍾”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以前的“二十多個小時”。文字的創製使人類的發展進程出現了質的飛躍。從此,人類才開始有自己的曆史。所以恩格斯說,人類“從鐵礦的冶煉開始,並由於文字的發明及其應用於文獻記錄而過渡到文明時代”。文字的創造和發明是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的裏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