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感覺器官
人體對外界刺激的接受、傳遞、轉化的器官稱為感覺器官。感覺器官根據功能不同又分為一般感覺器官和特殊感覺器官兩類,一類是一般感覺器官,可感受溫、痛、觸、壓等刺激的器官,它們分布在全身皮膚、關節、肌肉、內髒、血管等處;而另一些稱為特殊感覺器官,感受光線、位置、聲音、味覺等器官如眼、耳、鼻、舌等。
一般感覺器官的結構比較簡單,特殊感覺器官是在人類長期進化的過程中,結構和功能得到高度的分化和發展,因此它對外界刺激具有極高的敏感性和選擇性。
耳是人的聽覺器官,分為外耳、中耳、內耳。外耳包括耳廓及外耳道;中耳主要包括鼓膜、聽小骨及鼓膜張肌橙骨肌,內耳包括耳蝸、前庭和三個半規管。
耳蝸的毛細胞是聽覺的感受器.人接受聲波刺激時,聲音先經過聽覺器官的傳音裝置,傳到耳蝸,這時毛細胞接受刺激而興奮,產生神經衝動,傳入聽覺中樞便產生聽覺。由此可見,內耳、耳蝸中的毛細胞在產生聽覺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人到中年後,一般有動脈粥樣硬化,其供血不足或本身的功能衰退而造成不同程度的聽力減退,甚至耳聾。
人的視覺是眼、視神經和視覺中樞的共同協調來完成,眼是視覺的外周器官,當外界物體發光,便透過眼的透明組織發生折射,在眼底視網膜上形成物象、視網膜感覺光的刺激並把光能轉變成神經衝動,通過視神經將衝動傳入視覺中樞,即可產生視覺。
眼隨著年齡的增大,尤其是中年中期(40歲左右),睫狀肌調節功能逐漸減弱,晶狀體彈性減少也較明顯,使眼的前後徑變短,如40歲的人平均有4屈光度的調節力,而到50歲調節平均減到1屈光度,這樣使過去能看清楚的近物體,必須移遠(距離增加)才能看清楚,隨著年齡的增加,這種現象越來越明顯,此為平常人所說的“老花眼”即遠視。中年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看書、寫字時間稍長即感頭暈,視物不清時要當心眼的老花。
眼球內的晶狀體,是一種無色透明物,隨著年齡的增加,晶狀體常出現不同程度的混濁,即“白內障”的形成,可造成視物不清,甚至失明。
人到中年是人生真正的黃金時代,這時期大都身體強壯年富力強,事業上有一定成就,肩負重任,是社會生產的中堅力量。然而,不少中年人正因此而忽視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急性病可能沒得到有效的控製,慢性病常沒有治愈,輕微的症狀往往不引起自己的注意,職業性損害的勞動保護更是滿不在乎,當感到力不從心的時候,大都己種下病根。中年既是人體生理功能的全盛時期,又是開始進入衰老的過渡階段,特別是在老年前期,由於各器官係統生理功能的衰退,容易受疾病的侵襲。有的人甚至過早地被病魔奪去了生命,不少老年人的惡性疾病亦是與中年時留下的隱患有關。因此,要防止老年病的延緩發展,應從中年做起。中年人還肩負家庭的重擔,瞻老撫幼的客觀現實,更需中年人加強自我保健。如果每一個中年人都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健方法,注意科學飲食,以防病於未然,即使是凶惡的癌症,也可盡早發現,盡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