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音樂藝術大師 二(1 / 3)

3.肖邦

弗雷德裏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1849)偉大的波蘭作曲家、鋼琴家,浪漫派的音樂家。他創作了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鋼琴作品,以抒發自己的思鄉情、亡國恨。如:《革命練習曲》、鋼琴協奏曲兩部、敘事曲、諧謔曲、即興曲各四首,以及眾多的夜曲、馬祖卡、前奏曲、練習曲、波洛涅茲、圓舞曲、回旋曲、變奏曲等鋼琴獨奏曲。就像舒曼高度評價他的那樣“是埋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個性,對19世紀後半葉的浪漫主義音樂,對各民族樂派的興起乃至整個近現代音樂的發展,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4.舒曼

羅伯特·舒曼(1810~1856)是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德國浪漫樂派的傑出代表。作有鋼琴曲《蝴蝶》、《狂歡節》、《童年情景》等,聲樂套曲《詩人之戀》,管弦樂曲《曼弗雷德序曲》等,其創作以富有浪漫主義激情著稱。

舒曼是位才華橫溢、敏感熱情的音樂家,豐富的想象和強烈的主觀色彩。複雜的節奏、新穎的和聲、自由的曲體形成了他獨特的個人風格。

5.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是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傑出的鋼琴家、教育家、積極的音樂社會活動家、出色的音樂評論家。他主張標題音樂,創造了交響詩體裁,作品有《塔索》、《前奏曲》等13部,交響曲《浮士德》、《但丁》等,鋼琴曲《匈牙利狂想曲》19首,12首高級練習曲,在鋼琴上創造了管弦樂的效果,大大開拓了鋼琴音樂表現力。

6.瓦格納

理查德·瓦格納(1813~1883)是德國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評論家。1842年10月歌劇《黎恩濟》上演成功,瓦格納受聘於撒克遜宮庭,進入了重要的創作時期。1849年由於參加了五月暴動失敗受到政府通緝,流亡瑞士、蘇黎世等地達十二年之久。流亡時期卻成為他創作的豐碩時期《萊茵河的黃金》、《女武神》,特別是《特裏斯坦與依索爾德》的誕生,標誌著瓦格納理想中的樂劇的誕生。1862年獲赦,瓦格納於1864年來到慕尼黑開始籌劃建立專門上演他的樂劇的劇院。1876年建成並上演聯篇巨著樂劇《尼伯龍根的指環》,這是盛極一時的音樂大事。1882年完成最後一部歌劇《帕西發爾》。

他還著有《藝術與革命》、《歌劇與戲劇》等論著。主張歌劇改革,宣傳“藝術應該麵向人民”的觀點。

7.約翰·施特勞斯

約翰·施特勞斯(1825~1899)是奧地利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作品除《藍色的多瑙河》外,還有《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維也納糖果》、《藝術家的生涯》、《春詩》等維也納圓舞曲及其他舞曲共四百餘首;還有《蝙蝠》、《羅馬狂歡節》、《阿裏巴巴與四十大盜》、《吉卜賽男爵》等17部輕歌劇。

約翰·施特勞斯的作品,旋律優美、節奏輕快,與德奧民間音樂有一定聯係。他的一些傑出作品在全世界廣泛流傳,享有殊譽。

8.福斯特

斯蒂芬·科林斯·福斯特(1826~1864)是美國自學而成的著名歌曲作家。一生創作了二百多首歌曲。他的許多歌曲在美國廣為流傳,幾乎是家喻戶曉,其中不少還為全世界所熟悉。被稱為“美國歌曲之王”。他的作品結構簡單,節奏平穩,音域不寬,材料精練,音調多吸收非洲音樂及黑人民歌的養料,真摯、純樸,含有感傷色彩。這種情緒既是對黑奴命運的同情,又是他孤身異地生活的切身感受。如:《故鄉的親人》、《我的肯塔基老家》、《坎普頓賽馬》。他的一些沙龍歌曲也同樣經久不衰,其中《淺棕色頭發的珍妮》和《美麗的夢中人》都是典範之作。

9.鮑羅丁

亞曆山大·鮑羅丁(1833~1887)是俄國作曲家,化學家。鮑羅丁的作品數量不多,但在歌劇、交響樂和室內樂方麵均留下了典範性的作品。其代表作有歌劇《伊戈爾王》,交響音畫《在中亞細亞草原上》,交響樂《第二交響曲》(勇士),以及弦樂四重奏、室內樂、鋼琴曲、歌曲等。

10.勃拉姆斯

約翰內斯·勃拉姆斯(1833~1897)是德國著名作曲家、鋼琴演奏家。1862年定居維也納,開始了創作的黃金時代。其中傑出作品有《e小調第四交響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bB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管弦樂《匈牙利舞曲》、藝術歌曲《美麗的瑪格洛娜》等等。

勃拉姆斯的音樂創作繼承了德奧古典音樂傳統。他極少采用文字標題。創作中廣泛運用了德奧以及匈牙利等民族民間音樂。

11.聖·桑

卡米爾·聖-桑(1835~1921)是法國著名作曲家、鋼琴家與管風琴演奏家。

聖·桑一生中主要進行創作,是一位高產作曲家,他一生維護古典音樂傳統,反對現代派音樂;並致力於發展法國民族音樂。其主要作品有體現他藝術成就的歌劇《參遜與達麗拉》、著名的《C小調第三交響曲》、交響詩《g小調骷髏之舞》、受世人喜愛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還有《b小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等等。

此外,他還著有《和聲與旋律》等論著。聖·桑由於對法國音樂發展的卓越貢獻而在音樂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2.巴拉基列夫

米利·阿列克謝耶維奇·巴拉基列夫在(1837~1910)是俄國作曲家,音樂活動家,俄羅斯民族樂派作曲家“五人團”之首。

巴拉基列夫的主要作品是鋼琴曲與交響音樂。其中,《伊斯拉美》鋼琴幻想曲、交響詩《塔瑪拉》、《俄羅斯》以及《第一交響曲》、配樂《李爾王》等較為著名。

俄國著名藝術評論家斯達索夫說,巴拉基列夫是“俄羅斯民族音樂的‘教授’”。

13.穆索爾斯基

莫傑斯特·彼得羅維奇·穆索爾斯基(1839~1881)是俄羅斯作曲家,俄羅斯“強力集團”的主要成員之一。

穆索爾斯基寫有許多作品完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歌劇《鮑裏斯·戈杜諾夫》、鋼琴組曲《圖畫展覽會》、管弦樂《荒山之夜》、聲樂套曲《死之歌舞》、《跳蚤之歌》、《可愛的薩維什娜》等等,穆索爾斯基是“強力集團”中富有創新精神的音樂家,他在和聲與節奏方麵的天才想象對後來的音樂家產生很大的影響。

14.柴可夫斯基

彼得·伊利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是俄國傑出的作曲家。在音樂的各種體裁上都大顯身手,創作出極其優秀的作品。作品有《悲愴交響曲》等6部交響曲,《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1812年序曲》、《意大利隨想曲》,交響詩《羅密歐與朱麗葉》,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黑桃皇後》等10部,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鋼琴套曲《四季》以及藝術歌曲等。其創作著重內心刻畫,表現細膩,旋律、和聲、配器富於表現力,音樂語言平易近人,富有濃鬱的民族色彩。

15.夏布裏埃

埃馬紐埃爾·夏布裏埃(1841~1894)是法國作曲家,最初學習法律,後師承賽梅,學習和聲與鋼琴。

1882年至1883年,作曲家訪問西班牙,采擷當地民歌,寫成著名的《西班牙》交響狂想曲,並以此作而蜚聲樂壇,躋身於法國知名作曲家之列。

1885年,夏布裏埃寫作一部著名歌劇《關多林》,描寫丹麥國王哈拉爾與美女關多林的戀愛悲劇。其中歌劇序曲是交響音樂文獻的一篇通俗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