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好教學論文
每當評職稱的時候,有些中小學教師總是愁眉苦臉:拿不出一篇有較高質量的教學論文。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匆匆忙忙趕出一份教學經驗總結,又往往麵麵俱到,蜻蜓點水,缺乏個性。我們曾在小學、中學和教師進修學校摸爬滾打,品嚐教書育人的甜酸苦辣,教學之餘舞文弄墨,寫一些教學論文,發表於省內外的教學報刊上。我寫教學論文,比較注意下麵幾點。
一、選題要小
教師在課堂上讀錯學生姓名的情況是不難見到的。這說明一些教師的普通話語音還不很過關。我抓住這個問題,寫成《注意姓名的讀音》一文,分析讀錯姓名的三種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兩個辦法。本文發表在國家語委主辦的《漢語拚音報》上。這是寫小題目容易成功的一個例子。
教師們寫文章的多發病之一,就是題目定得過大。比如:有個中學政治教師寫一篇論文,題目是《論中學政治教學的客觀規律》,有個小學語文教師寫的一篇教學總結,題目是《論全麵貫徹小學語文的基本教學原則》,這些題目的“噸位”頗大,有點嚇人。
寫教學論文要講實事求是。中小學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並不多,因此,缺乏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鑽研涉及麵廣的大課題。教師從工作實際出發,選一些小題目寫教學論文,才是切實可行的。
我常常翻閱中小學生的作文,看到部分同學寫錯或用錯成語,便動手研究他們使用成語的情況。我把研究的心得寫成教學論文,題為《注意成語的音形義》,被《廣東語文報》采用了。
二、立意要新
喜新厭舊決不是一個貶義詞。市場上有新鮮蔬菜和枯萎了的蔬菜,你選購哪一種?商店裏有新衣服和舊衣服,你中意哪一件?單位分配新房子和舊房子,你願住哪一套?我看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前者放棄後者。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們總是喜歡讀那些有新意的文章。老生常談,陳詞濫調,人見人憎,嗤之以鼻。
某年一月省教育廳舉辦廣東省第二屆中學政治課教改論文評選活動。寫什麼題目好呢?我一時感到左右為難。政治課教學的方方麵麵都有人探索過、總結過。似乎無論寫什麼內容,都有與人雷同之虞。經過反複思考,我覺得政治課如何預習這個問題,是中學政治教研中的一塊撂荒地,值得開墾。於是,我認真總結自己和同行改革政治課預習方式的經驗,撰寫了教改論文《改革思想政治課的預習方式》,參加省級評比,結果獲三等獎。
三、篇幅要短
大家看報紙雜誌,總是挑選那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先看,而將長篇大論撇在一邊。《羊城晚報》原總編輯微音說,寫文章的要訣就是“短些,短些,再短些”。他主筆的“街談巷議”欄目是該報最受讀者歡迎的專欄,特點之一就是語短心長。
有的教師寫文章,動輒洋洋數千言,甚至上萬言,以為不長不足於言大事。其實,教學工作猶如一部運轉不停的巨型機器,它的每一個零件都是不可或缺的。研究這些小零件,寫出有血有肉的經驗總結,其價值是不能用“小”字來概括的。《諫逐客書》、《師說》、《陋室銘》、《嶽陽樓記》等名篇佳作,雖然字數不多,卻因質量上乘而千古流芳。所以,中小學教師不要小看篇幅短小的教學論文,相反要花大力氣去寫好它。
近幾年來我發表的文章,長的二三千字,短的幾百字,一般都是千把字。如《品字形結構漢字的特點》、《把語文知識運用於政治課教學》、《勸君上課莫拖堂》等等,因為短而新,都一一被報刊編輯采用了。
四、筆精於勤
老祖宗韓退之說得好:“業精於勤而荒於嬉。”操觚為文也是一種“業”,要達到“精”的境界,它的橋或船就是一個“勤”字。
有的教師教學水平很高,教學經驗豐富多彩,可就是不能很好地加以總結,形諸文字。他們說:“要我拿粉筆教書沒問題,要我拿鋼筆寫文章不好辦。”
原因所在?就是少磨練。筆鋒的利與鈍,不是爹媽給的,而是筆耕勤奮的結果。這幾年來,我發表了幾十篇教學論文,但我的習作遠遠超出這個數。每年寫教學論文,少則十餘篇,多則二三十篇,從來不敢偷懶。
筆要勤用,除了上麵說的多寫之外,還有另一層意思,即要多動筆修改,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現實生活中,倚馬可待的文人寥若晨星,改而後工的作者則不勝枚舉。教師寫論文,不能忘記多改這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