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文采寫出亮點
離高考隻有半年了,作文怎麼準備?還來得及嗎?”幹脆甭管它了,到時候就‘編’吧,有什麼算什麼了。”
其實,這是個認識誤區。至少有些必要的思想準備和技術準備還是可以做的。
1、練練審題
不要以為話題作文這種命題方式已經最大限度地取消了枷鎖和陷阱,一目了然了。就拿今年的考題來說,絕沒那麼簡單。有些考生粗看一眼就把它當成了一般的感性與理性的關係,難免要跑題。”感情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的關係”,內涵越多,外延越小。尤其是對於哲學性命題,涉及辯證關係的,更要深入研究其深刻內涵。審題越細,越準,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寬,越深,越通暢,把握就越大。吃透話題的實質,弄清它究竟向我們要什麼。
2、牢記標準
什麼是好文章?國家頒布的《考試說明》那就是標準。盡管它年年有些變化調整,但關於作文”發展等級”的四項要求大體上是基本穩定的。把這條濃縮成八個字:”深刻,豐富,文采,創新”,不難記吧?心裏牢記這四杆尺子,就有了作文的高標準。
3、加強理性思考
怎樣才能使自己的文章觀點深刻一些,視野寬闊一些,見解新穎一些,富有啟發作用?
(1)運用縱向思維,由表及裏、由果及因想一想,凡事都可以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透過結果看到原因。最好的思想武器是哲學,哲學是聰明學、明白學,不可不用。為什麼說近墨者未必黑?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為什麼說評價玫瑰的好壞根據在花而不在刺?花是主流,刺是支流。為什麼說不能讓感情的親疏遠近影響認知的正誤深淺?情與理,是與非,真理與謬誤,感性與理性,涉及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2)運用橫向思維,由此及彼,由點到麵想一想,就可以拓寬思路,從時間到空間,從古今到中外,再看看社會,看看自己,還愁找不到最佳的立意角度嗎?今年的高考作文,有人寫韓信誤信蕭何,有人寫諸葛亮誤用馬謖,而鄒忌諷齊王更是現成的例子。結合現實,有人寫聲樂大賽評委的挾私錯判,有人寫教師手記的網裏人生,有人寫”莫讓浮雲遮望眼”,有人寫”隻緣身在此山中”,有人甚至從服裝模特呂燕在法國獲獎談起,寫了《民族情感與世界》,指出”中國悠悠曆史培養了我們每個人的民族感情,但世界的發展,更要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去勇敢地擁抱世界大家園!”視野寬闊,縱論天下,豈不也是亮點?
(3)觀點有沒有啟發性,這是文章拉開檔次的又一個重要因素。人雲亦雲,老生常談,一覽無餘,索然無味,那就是白開水,就是”陳言”。有了啟發作用,才談得上有意蘊,有意境,有內涵。
要想寫出有啟發性的觀點,有一個重要技巧是常常要用上的,那就是類比推理。當然這也是由此及彼的辦法。運用成功的關鍵,則在於抓準兩件事物的相似點,否則反而節外生枝了。
4、加強材料儲備
有些文章,既沒跑題,觀點也對,為什麼就是上不了檔次?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材料單薄,沒有分量。要麼記敘一件事,有骨架沒血肉;要麼議論一個道理:觀點+例子+結論,缺分析少論證,同樣幹巴巴;要麼連例子都沒有,翻來覆去,空談漫議,寫哪兒算哪兒,湊夠字數拉倒。這種文章別看800字,一攥沒什麼了,都是水。
材料沒有密度,也就難有力度。內容充實,材料豐富,語言就非得簡潔精煉不可,味道自然就濃了,讓人感覺處處都是提過純的,這就是亮點!
材料從哪兒來?當然靠積累。現在需要的是兩項工作:一是在這半年繼續收集鮮活的材料,並選記一些名言警句;二是把多年的”庫存”分門別類清理篩選一下,擇出可供用於寫作的精品材料列個提綱,既可備忘———坐在考場上想得起來用得上,又不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