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作文的練與評(1 / 2)

現場作文的練與評

教師對作文的常規教學往往限於以下幾種方式:一是讓學生精寫、教師細批閱。此種方法的優點是教師能夠對學生作文的句、詞、字、文章內容作全方位的了解,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不足的是學生之間缺少相互了解和交流,難以使學生的作文形成一種縱橫比較;再者由於教師的細批閱需要一段時間,當作文發到學生手中時,學生對這篇作文的思考已處於低穀,不能借助學生在構思作文時的那分熱情和邏輯思維過程給予及時指導、點撥,使其作文趨於完美達到教師所要求的目標;再次是評閱過程由教師代包,學生未參與,難以培養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第二種方法是教師習慣於學生作文前找已出版的優秀作文讀給學生聽,以期望學生能從中得到啟發、借鑒。此種方法使學生聽讀後,隻要遇到類似的作文題目就回想起教師所念過的優秀作文,思路打不開。在落筆時總是找不到自己想說的話。也就難以自製的模仿、套用甚至照搬記憶中的段落。在考試時出現背優秀作文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

第三種方法是教師讓學生勤寫教師勤批閱。此種方法雖能在短時間內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時間一久,學生易產生厭倦情緒。教師在化費的時間等方麵也不適宜,非長遠之計。我們在作文的教學中作了一些探索和嚐試,力求彌補上述方法中的不足。在探索實踐中感到抓學生的”現場作文的練與評”對學生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具體的方法是:將一堂課的時間劃分為三部分:前部分時間約3分鍾,教師在布置作文題目或提供材料後從寫作思路上進行點撥誘導,以便學生感悟教師所期盼的目標;第二部分時間由學生寫,約25分鍾左右。寫是由教師擬定統一的題目或提供寫作的材料,全班學生參與寫;評是學生寫了後讓學生讀自己所寫的作文,然後讓其它同學對其作文優劣進行評價。教師再對學生作文及評的過程作肯定、補充、點撥,並提出修改意見。

此種方法給學生的感受就是時間緊。在25分鍾左右的時間裏往往不能把構思出來的作文寫完(但可讓學生聽教師點撥後在課後繼續完成),優的方麵體現在:一是講評的及時性。當堂寫了後就評,學生的整個邏輯及思維過程還處在亢奮狀態,情緒激昂,在聽讀別人的作文又聽評價及其教師的點撥,從而在比較中發現自己的優劣,思路會更清晰。平時教師的作文題布置後需要一段時間才收回,使學生養成一種依賴性,認為時間尚多,非到快交作文時才草就成章,或者是翻抄類似的優秀作文交上。現場短作文能迫使學生在短時間裏進入角色,思維在短時間裏得到集中;二是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短時間內構思作文的應變能力;三是可以訓練學生講的能力。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最怕的就是”講”,而在”讀”與”評”的過程中同時使他們的”講”得到了訓練。

我們用此方法在每周裏用一堂課搞這一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的嚐試後,發現學生有了很大的變化:學生從羞於念作文到搶著機會念自己的作文,從羞澀的談吐變得自然大方,語言流暢。敢幹針對別人的作文談自己的觀點、看法。一次我要求學生以《我的xxx》為題寫一段不低於300字的寫人敘事的小短文。一名學生就以《我的母親》為題寫道:”我的母親是一位勤勞善良的農民,她從未上過一天學,但卻懂得如何教育我。一次我逃學回家被母親發現後,她就給我講了張海迪身殘誌堅的故事來教育我。。。。。。”一學生在評的時候當即指出這一事例不太真實;一是他的母親是一位”從未上過一天學”的農民,對張海迪的了解趨近於零;二是農村不識字的父母教育子女常用自己因不識字的受過的苦為例。學生的評價雖有偏激,但不無道理。尚有許多例子不便一一列舉。此方法學生認為對他們來說既輕鬆有趣又有較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