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吃完飯無聊坐花園裏發愣,剛巧碰上姨娘。
“京城的天雖說沒塞外冷,可你身子弱,還沒入夏,鬥篷還是要隨身帶的”
弱是以前的丹青,我來這兩年可是很注意保養的。“是,姨娘,”
“這個月不舒服麼,都不大出去玩了”那天從桑榆那兒回來,潛意識就不想再出去了。
上次去毓舫,納蘭讓桑榆轉告我說放心。我阿瑪和康熙不和是眾人皆知的,我夾在中間不好做人,納蘭應該是懂得。
“沒有,鳥兒累了還要還巢的呢。”
“有什麼可別憋著,下個月初六是太皇太後的壽辰,各家的理應都去,正好你也該出去見見人”姨娘雖不是正房,可也是也是一品誥命,這種場合也是要去的。
“我聽姨娘”
“姨娘這幾日會請嬤嬤教你宮裏的規矩,壽辰之前問問神兒就別出門了”
“是”
“也不必過於擔心,你阿瑪都打點好了一切,沒什麼的。”
晚上我照舊和阿瑪一起吃飯。姨娘擺好菜,笑道“老爺,小姐聽說前幾日您胃口不好,親自下廚給您準備的”
我笑笑,“阿瑪,嚐嚐看”我指著“紫雲漫天,皮蛋瘦肉粥,炒三鮮。”
其實就是紫菜包飯和炒飯,幾個點心還是我跟桑榆學的,也就它們能拿出手了。
“嗬嗬,我閨女長大了,來讓老夫試試”
阿瑪一頓飯吃得很高興,我很少見他這樣笑,我印象裏他大多數是在園子裏靜坐。
阿瑪淨過手,抿了口茶“還記得你小時候淘氣得很,一年冬天裏非得到冰上去滑冰,結果掉進冰窟窿。”阿瑪看著我歎了口氣“阿瑪還沒好好看看你你就長大了。”
我低頭喝茶,實在是不知道在他回憶時該說什麼。
。。。。。。
這是我在清朝起的最早的一天了,天還沒亮張嬤嬤就開始給我梳妝,本來還擔心她把我打扮成小說裏的紅屁股,不過一切還挺正常,姨娘不放心,過來看了好幾次。我笑她比我還緊張。
坐在馬車裏,我腦子裏一直溫習要怎麼行禮,該收什麼,把流程給過了一遍。記得小學我第一年當班長,班主任讓我練習喊起立,溫習了好幾遍,等她往台上一站,我一激動大聲喊了句“上課”全班轟然笑塌。這次可比較嚴重,雖然我自知見不了大場麵,可這次千萬別卡帶。
跟著又走了一段路,一大隊人馬跟趕屍似的於清晨時分安安靜靜地低頭穿過一道道宮牆,我搖搖頭,淨自己嚇自己。我瞄見昭慧也在其中,和她一起的還有一個女孩子,跟著一個老婦人身後。早晨的天還是挺冷的,我們一群就無聲無息地呆在永和宮,我偷偷看了看太陽,也有幾個小時了吧。
終於到了曆史性的一刻,我們一群進去給孝莊朝拜,我站的位置還是比較靠前的,比我還前的也就是王爺家的福晉和格格們了。
一起磕了頭,道了賀,就得出去了,總不能一百來人一塊擠這兒開大會吧。能和孝莊坐一屋的都是跟皇家著邊的,剩下的人馬就沒啥事了。本以為要跟著人群出去,還沒走動,就有小太監給姨娘請安,我和姨娘隨著小太監在慈寧宮,在皇太後右手第二個位子落了座,我低頭站在姨娘身後,對麵正好是昭慧,這是我第一次看她穿女裝她,雖然對她雖沒什麼好感,不過客觀的說,長得還不賴。
太後身邊也站著一姑娘,我偷偷看她時,她也剛好瞟到我,我微笑示意,她也點了點頭。姨娘說過安親王嶽樂的女兒在孝莊身邊養著,應該就是她。她在孝莊耳邊說了什麼。
孝莊往我這邊一掃,嚇得我趕緊低頭,就聽到頭頂上上傳來聲音“烏雅氏,你身邊可是沒跟過人的,今兒這姑娘。。。。。”
姨娘起身,我也忙跟著請了安,姨娘說“這是府中的嫡女,最近才從塞外到京城。”
“喲,是嗎?怎麼沒人跟我說啊,真是糊塗”孝莊說著就伸出手迎我,“來來來,讓老祖宗好好瞧瞧。”我走到她旁邊。請了安“奴婢丹青給太後請安。祝太後福壽安康”
“你們聽聽,多掏心窩子,淨挑好聽的,瞧瞧,長得也水靈。怎麼來京了也不進宮來看看我這老太婆。我回頭就得數落你阿瑪。”
“是丹青不懂規矩,怕衝撞了太後。”
“這孩子,嘴跟蜜似的,瞧這規矩這品行,可真不像咱鼇中堂家裏出來的。”一群人附和著笑。
“可不是,想當年,我跟著格格從塞外剛進宮,跟個野孩子似的,看著這子溫溫婉婉的,真真的討人喜歡”能這樣叫孝莊的無二人,隻能是蘇麻喇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