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回 辯法大會(下)(1 / 2)

烏巢禪師這是怎麼了?哲南孜開始懷疑人生,難道佛法和唐詩更配麼?

不得不說,哲南孜應該是在場文學造詣最高的那個,項恭雖然憑借抄文在賽詩會上戰勝了他,但論硬實力,項恭自認還不行。

所以,這禪偈,該是哲南孜最能理解的,可哲南孜卻太在乎文字了,忽略了禪偈中的奧義。

如今,聽了烏巢禪師的話,哲南孜晃神中,有那麼一瞬間放空了一切心思,瞬間就被禪偈所折服。

到底什麼才是菩提?什麼才是心如明鏡?其實都是空而已,求之而不得,不求反得之。

“禪宗,不過這重要麼?”項恭淡淡說道。

禪宗,是佛教的主要派別之一,主張修習禪定,故名禪宗,又因以參究的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為主旨,亦稱佛心宗。

而依照時間來說,如今的禪宗傳人,正是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尚未繼承衣缽,讓禪宗發揚光大的六祖慧能都還沒出生呢。

哪怕是連遊學學佛,走遍神州大地的玄奘,也沒能和禪宗有過交集,更不要說烏巢禪師了,他對這個靈山派道統結合了華夏儒、道學說的有華夏特色的新興釋教宗門,更是一無所知。

“禪宗?”所有人都蒙圈了,沒聽過啊,雖然項恭隻是隨口詠誦了一個禪偈而已,可是管中窺豹,禪宗於心境修為之境界,簡直可稱高原而豁達、神秘又悠遠,發人深思,令人感歎。

看著人們敬佩又若有所悟還帶著一絲迷茫和遐想的神情,項恭內心暗笑,禪宗講的是個悟字,重在體味佛心,故此又有“不設文字,教外別傳”一說。

這些人大多是日常研究佛典,對釋教早有所知的人,甚至不乏一些出類拔萃的高能,對佛心的體會早有基礎,現在項恭的一首禪偈,就等同於打開他們心門上那把鎖的鑰匙,項恭輕輕一扭,就已經將人人兼具、深藏在他們心中的佛性釋放了出來。

雖然項恭又一次借用了慧能的禪偈,本身並沒有對佛性的領悟,但是在這些高僧眼中,他簡直就是初代祖師派來度化他們的使者,每個人都對項恭投以敬佩的眼光。

“項施主雖然是在家的居士,可是深具佛性,心境修為猶在我等之上,今日辯法大會,還請項施主主持為我等信徒釋疑。”烏巢禪師躬身合十請道,其他僧侶口宣佛號應和,台下的善男信女們也紛紛跟著合十行禮,項恭如今簡直就是一呼百應。

可是他卻高興不起來,裝逼過度了,釋疑……自己這兩把刷子,怎麼給人釋疑?連段咒經都還背不下來他還。

可是,大家都這麼虔誠,簡直都要為自己造生祠供奉起來了,要是跟人家說自己沒空在這兒裝逼,豈不是讓眾人傷心?

不成,這樣做可不地道,絕不能傷了善男信女的心。

項恭打定主意,立刻合十還禮說道:“勉力一試,咱們隻是交流,談不上釋疑。”

雖然項恭說的謙遜,可是就這也已經讓所有人都沸騰了,玄奘滿臉崇拜地看著原本那個李世民賜給自己的跟班,短短時間內就從名不見經傳,到了今日折服一眾高僧的地步,不由感歎因果循環,佛祖一定是看上了項恭的潛在佛心,所以才安排他們走到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