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正規軍一夜之間竟然連自己的番號都不能使用,各路抗戰部隊也因此而氣餒。在這種情況下,黃顯聲急中生智,將新編部隊改稱為“遼寧(抗)日義勇軍”,編張海天部為第一路,項青山部為第二路,陸續委任達二十餘路,自己擔任總司令。這就是“抗(日)義勇軍”的最初來曆。
1931年12月15日,張學良倚為依靠的蔣下野,張的抵抗意誌更加消沉,在日軍大舉進攻的壓力下,張最終下令東北軍主力於1931年最後一天撤離錦州。
東北軍方麵表示在錦州周圍與日軍進行了激烈的攻防戰鬥,最後不支撤退,損失五千餘人。然而,除步兵19旅,騎兵20旅的部分部隊,裝甲列車隊以外,基本與日軍未有接觸即撤離,撤離時日軍還在錦州的百裏之外。
真正在錦州外(圍)和日軍展開了血戰的,是黃顯聲部下的義勇軍和公(安)隊。他們與日軍在白旗堡,田莊台,盤山,打虎山各地輾轉血戰,還曾經反(攻)過營口,給日軍造成相當重大的打擊。
東北軍撤退時,黃顯聲帥三個騎兵公(安)總隊斷後掩護。以第一,第二總隊掩護機關人員撤退,親自帶第三總隊到大淩河畔楊官屯拒敵。
1月2日,黃部與日軍渡大淩河部隊展開激戰,由於敵眾我寡,戰鬥到夜間兩點三十分,方才下令炸毀女兒河鐵橋阻擋日軍追擊,部隊撤向關內。
1月3日,日軍占領錦州。義勇軍部隊,一部隨黃顯聲入關,一部留在當地繼續和日軍作戰。
由於“義勇軍”這個名字響亮而且貼切,逐漸成為東北各地抗(日)軍民最為常用的叫法。
1935年,田漢,聶耳(盒)作為電影《風雲兒女》譜寫了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這首膾炙人口的戰歌,後來成為今天國歌。
然而,很少有人去細究這裏所說的“義勇軍”,最初指的是哪一支部隊了,它代表的,是白山黑水的關東人,也是全體中國人不屈的精神。
入關後的黃顯聲,所部公(安)騎兵總隊和一同撤退的保安隊,義勇軍被改編為騎兵第二師,黃任師長,參加了長城抗戰,再次與日軍交手。
以後,為了替張學良控製53軍萬福麟部,又前往萬部擔任副軍長兼119師師長。威震冀中的呂正操司令員,當時就是他的部下,也是他的好友。
黃顯聲並協助張學良策劃和實施了西安事變。1938年,黃顯聲到武漢活動爭取釋放張學良不果,經伍豪介紹,準備以我黨特別黨員的身份到延安組建新東北軍,不幸被國民當局方麵扣押,從此開始了十年的拘禁生活。
黃顯聲的被扣押,與東北軍內部鬥爭也有很大關係。黃是張學良最為親信的少壯派軍官,長城抗戰後,張學良深感老東北軍將領各顧妻子,腐化老朽,已經不堪改造,因此大力提拔少壯派軍官。黃顯聲就是其中的典型。
然而,這種做法明顯侵犯了占據高位的老牌將領的利益。張學良被扣以後,東北軍上層並非都盡全力營救,而是在蔣的拉打之下(分)裂,自相殘殺,可說與此有關。
失去了張學良支持的黃顯聲,也成為這些老牌將領的眼中釘。正是因為看到這一點,蔣才毫不猶豫地扣留了這位著名的抗(日)將領,他確信這不會影響他對於東北軍的使用。蔣深恨黃顯聲,因為從事後的情報得知,西安事變中,黃顯聲是張學良最主要的助手之一,而且態度強硬明朗。
在被扣押的十年時間裏,最初還給會武術的將(軍)戴著鐐銬,怕他逃跑,黃顯聲從不屈服,坦然自若。他在一封信中寫道“我現在雖然坐牢,但並沒有犯法,是為團體、為國家、為義氣而坐牢,問心無愧,將來生死存亡在所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