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正文 第六十八章:一片丹心(1 / 2)

“莫歎悲歡離合孑孓孤吊,一曲絕唱,方曉知音少!”

望月閣,蘇皓月手抱琵琶,邊唱邊彈。低眉信手,歌聲哀怨婉轉,動人心弦。

“小姐,您唱的可真好聽!這是什麼曲子?奴婢還從未聽過呢!”一曲終了,碧汀興致勃勃地問道。

蘇皓月將琵琶放在一邊,整理著譜子回答道:“滿庭落。”

“滿庭落?這不是小姐前些日讀的那本書嗎?原來這書還有曲子啊!”

“嗯,我讀了之後覺得很有感觸,便為它作詞譜曲了,正好,博雅樓也可以用得上。”

“小姐您還會作曲?”紫鳶和碧汀的眼中充滿了崇拜的小星星:“好厲害啊!”

蘇皓月不以為然地笑了笑。前世的她身患腿疾,又不能生育。為了討好魏景琰,也為了掩蓋自己的缺陷,她隻能拚了命地學習詩書才藝,恪守本分,賢良淑德,以為這樣便可以在宮廷中博得一席之地,可以對得起皇後的身份。現在想想,那時的自己真是愚不可及。一個廢人,哪怕再優秀,也不過是個多才多藝的廢人,兩者在本質上,是沒有多大區別的。

蘇皓月起身走到窗邊,一把推開窗戶,任由凜冽的寒風席卷而來,像一頭猛獸一般鑽進了溫暖的屋子。

“小姐,您這是做什麼?讓奴婢把窗戶關上吧,仔細凍壞了您的身子。”紫鳶被刺骨的冷風吹得一激靈,趕緊上前說道。

蘇皓月輕輕一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依舊篩雪灑白,屋簷上已經覆上了厚厚一層的積雪。

今年的冬季還真是格外冷呢。

太極殿。

皇帝端坐明堂之上,神色凝重。滿朝文武百官皆垂手而立,大氣也不敢出。殿裏安靜得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得見。

“江南省巡撫上奏,眼下瀘州、蕪湖、淮北都是雪災的重災區,無數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你們可有什麼對策?”皇帝終於開口打破了寧靜。

“江南氣候一向溫暖宜人,不料今年冬季卻比往年寒冷數倍,江南百姓未曾做抗寒的準備,事情才會惡化到這個地步。”一位朝臣說道。

“朕不是問你原因,是問解決方法!”皇帝一拍桌子,嗬斥道。

那官員被嚇得大失驚色,連忙匍匐在地上不斷告罪。

連日來江南巡撫的災情告急折子已經讓皇帝心力交瘁,本想和朝臣們商議對策,他們卻一個個像木頭人一樣杵在原地,啞口無言。皇帝又急又氣,自然忍不住將一肚子火全發在了那個滿嘴廢話的人身上。

其實也不怪百官不出謀劃策,曆來天災的解決方法就那麼幾種,開倉、放糧、設粥廠賑災,左不過在來年再適當減免當地賦稅,江南官員在災情爆發的第一時間也確實這樣做了。可氣溫一日低過一日,絲毫沒有回暖的跡象,離開春又還有一段時間,江南就算再富庶,也抵不過每日都需要救助的數以萬計的災民啊,所以當地的糧倉已是捉禁見肘。加上當地幾戶富商屯糧,將災區的糧價炒的翻了幾倍,窮人買不起糧食,隻能饑腸轆轆地冒著大雪上山采摘野菜果腹,被餓死凍死的不計其數。

“陛下,依臣愚見,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眼下我們可以從其他餘糧較富足的地區撥一部分運往災區,以解災區的燃眉之急。”蘇鎮山經過深思熟慮,走出來說道。

“江南省周邊共有三座糧倉,可是大雪封路,要將糧食運到江南必定要繞路而行,這樣路途遙遠運輸時間長不說,路上的損耗也不可估量。”禮部尚書鄭磊出言反對。

皇帝皺眉細細思索著這個辦法的可行性,一隻手扶額,另一隻手不住地用手指掐眉心,來緩解難以忍受的頭疼。

“陛下,微臣有一個辦法,可將糧食運往江南。”蘇智出列抱拳說道。

“說來聽聽。”皇帝眉峰一挑,抬起頭來問他。

“既然江南省周邊的糧倉不合適,我們何不舍近取遠,從距離較遠卻道路通暢的地方運糧去災區呢?”蘇智的眸中熠熠生輝:“京都,錢糧充足,若是能打通京都和江南的運輸線,賑災之事自然水到渠成。”

“蘇員外,你這簡直是異想天開!現在建立運輸線,那何年何月才能運糧賑災呢?”鄭磊麵色輕蔑,毫不留情地反駁。

“是,現在建立自然是為時已晚。可是尚書大人莫不是忘了京都和江南之間共有十七條河流湖泊相連,而且據臣所知,次河流由於流動性大,皆未被冰封。由於京都地勢較高,我們可以走水路順勢而下。”蘇智不驕不躁地回答。

鄭磊一愣,他確實沒有想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