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2 / 2)

聽到此問,無映的臉上露出了複雜的神色,混合著氣憤和擔憂道:“她……也不在莊子上了,被一個影族人劫走了。”

他說的當然是小梅。雖然小梅的“遺體”是被埋在了莊子內,但對無映來說,那不是真正的小梅。真正的小梅,是以魂靈的狀態,被那個紅發影族中年人給帶走了。

這話讓丁玉煥吃了一驚,怎麼還有影族人摻和在裏麵?不是說那個小夥伴隻是個出身困苦不能修煉的普通人嗎,怎麼還能讓影族人專門大老遠趕過來劫走?

丁玉煥自然是不知道無映關注到了他的情緒的,此時他還處在對這首佳作的回味之中,情不自禁地問道:“之前你說從小就住到了莊子上,也沒有父母或師長的教導,且你現在也不過才十二三歲,這一身的才情是怎麼培養的?”

無映聞言,心想你自己不過也就是十五六歲的樣子,比起來也大不了多少,就這麼理直氣壯地用年長者的口吻說話,真的好嗎?

他本想隨意敷衍幾句,但卻看到,丁玉煥一邊繼續感歎,一邊不知從哪裏,一連掏出了十數塊影石,放在了無映的麵前。

這舉動讓無映心情略微好了起來,於是他想了想,用了司馬遷《報任安書》中的話語作答:“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俶儻非常之人稱焉。多少名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蓋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

“我雖一直住在莊子上,卻也日日努力習文,常存上進之心。如今不過是有感而發,僥幸蚌病生珠而已,丁兄不用太過記掛在心。”

丁玉煥聽後,若有所思,追問了一個疑惑:“可印家的莊子上,居然有那麼多書可供你學習和提升嗎?”這個時代的書籍詩文都是重要資源,不會有哪個家族將它們都囤在京城外的莊子上。

而沒有讀過大量書籍詩文的積累,就算感悟多麼深刻,也不可能直接就能達到印無映現在的詩作水平的。

這一點,無映自己之前倒是也想過,早早準備好了借口。

“我父母有留下一些東西給我。”他說道,“這些東西族裏是不知道的,其中包括了書籍之類。而且,我在莊子上有一個小夥伴,她總會幫我找書,也在我不幹活去看書時幫我掩護。”

“我那時候不能修煉,小夥伴自己的處境也很艱難,我們兩個想了很多方法偷懶去讀書,彼此鼓勵,一直堅持了下來。”

很普通的故事,很普通的解釋。但丁玉煥卻也不好再繼續多問下去。

一個被全族人厭棄的小孩子,用盡全力在莊子上掙紮求生,苦苦熬了這麼多年,即使看不到什麼希望,也從未輕言放棄過。

相比之下,丁玉煥覺得他自己這個不識人間疾苦的富家公子,雖然一貫輕狂,倒真的沒有過什麼值得拿出來說的親身經曆。

除了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