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起了一個大早,汪洋醒的時候,旁邊的孫諄算已經消失不見了,走下樓發現孫諄算正和趙靈兒有說有笑的吃著早飯,看來經過一夜似乎孫諄算也下定決心了。
汪洋走到兩人對麵,拉開椅子坐下敲了敲桌子懶洋洋的說道:“喂,大清早的讓不讓人吃飯?”
“別噎死你!”趙靈兒杏眼一翻看了一眼汪洋。
“汪先生,車子已經備好了,我們隨時可以出發!”趙三走了進來,搓了搓手興奮的說道,趙三從自己大哥手中接過那張地圖已經十幾年了,自己無時無刻不想著下這個墓,到底困擾自己家族百年因果的事情究竟是什麼?趙三十分想從自己手中解開。
聰明人都認為自己比別人聰明一些,汪洋點了點頭,隨便吃了點東西,便換上冕服背上背著那把青銅劍,手中拿著自己的漢劍走出門。
自己手中的漢劍對汪洋背上的青銅劍一直保持著很大的敵意,如果不是汪洋盡力的安撫,恐怕手中的漢劍會自己出鞘砍向青銅劍。
看來自己背上的青銅劍來頭也值得玩味,畢竟是一把飛了上千裏地的劍,不管是劍還是用劍的人,都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對手。
出了西省省城,汽車一路朝著西方駛去,根據地圖上的描述王賁墓的地址在渭河以南,而根據史料記載,那裏可是一處極盡人間奢華的建築群的所在—阿房宮的所在。
距離西省省城不遠,大概也就半個小時的車程,一行人便下車了,趙家這次似乎沒打算派多少人,上一世趙三可是整整領了三十多人,而這次,算上趙靈兒,趙家才來了六個。
似乎趙老頭這次是有意安排,以汪洋兩人為尊,畢竟汪洋自己也已經誇下海口了,趙家自然不用費那麼多的人力。
車停在了渭河邊,眼前是一片綿延不斷的丘陵,不遠處有幾處人家之外就剩下大片麥田,偶爾從渭河之上飛來的幾隻白鷗叫聲清脆。
這裏在千年之前可是有著象征著強大的秦王朝的證明,也是讓後人遐想連篇的一處地方,這裏就是曾經阿房宮的舊址。
所謂“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攜天下大勢一掃六國之後在鹹陽建造大量的宮殿建築群,其中阿房宮便是其中最宏大的一處,從後世杜牧留著口水意淫著覆壓三百餘裏就可以知道這座宮殿到底有多大。
但是很奇妙的就是,王賁墓不在史料上的記載卻在這裏,根據趙衛國的話,王翦墓所在的地方屬於秦朝鹹陽宮所在的舊址,而王賁墓卻在阿房宮所在的地方。
恐怕在千年之前,王氏父子似乎和秦王嬴政達成了什麼協定,就算是死後也要幫著大秦王朝鎮壓山河,誰知道秦朝二世而亡,不得不說天道無常。
可惜後人可沒有王氏父子這樣替大秦生死盡忠的想法,就看趙三像是找骨頭的狗一樣抱著羅盤在那裏走來走去已經跑了不下兩個小時就知道,似乎那座墓葬沒那麼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