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漢初是一個亂世,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一說楚漢風雲,就會想到威猛無雙的西楚霸王,統兵無敵的韓信,運籌帷幄的張良以及安邦定國的蕭何!
本故事所講的是劉邦的另一個謀臣,他就是陳平。
陳平原本出生於一個貧寒的農家,自幼父母雙亡,與哥哥陳伯相依為命。
即使在哥哥陳伯娶了媳婦後,陳平也因年幼且家貧而與兄嫂住在一起!
身為農家,陳平家有三十畝貧瘠之地,按理應由兄弟倆一起種。然而,陳平自幼卻隻愛讀書,不愛幹農活。
身為農家人,能讀書識字者,是十分罕見的。因此,陳伯對陳平很疼愛。故,家裏的三十畝地都是陳伯一人辛勤耕種!
而陳平如往常一樣隻讀書不幹活,久而久之,陳平的這種行為令新嫂嫂十分不滿。
在鄉下,三歲稚兒都知道幫家裏幹活,更何況陳平這個少年郎呢?
陳平的言行不僅讓新嫂嫂不滿,也讓村裏人大為新奇!
地是農家賴以生存的根本,像陳平這樣隻知道讀書,卻將地給拋在一邊的實在是大忌!
夏季天氣炎熱,但地裏的活卻不少。為了避開最熱的時段,大夥兒都是天剛亮就下地,天熱時,便找個陰涼的地方歇息。
一天,因天氣炎熱的緣故,陳平從家裏出來,找了個蔽陰的大樹歇著。在離他不遠的地方,是一群年長的婦人,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地嘮家長。
“哎呀,今兒是什麼日子,這陳家的平小子居然也出門了?”其中一個婦人見了陳平,打趣道。
“喲,我說,陳嫂啊,你給你家陳平吃了什麼,瞧瞧這個頭,都趕上他哥了!”另一個婦人將陳平打量了一番,笑道。
陳平大嫂一聽,冷哼一聲,刻薄道:“吃啥,就那漏風的屋子,能有啥好東西,不就是吃糠咽菜麼?”
幾個婦人一聽,訕笑幾聲,沒人應答。在這個靠天吃飯的時代,不餓肚子已經很不錯了。誰也不會比誰強,畢竟都是地裏刨食的。
陳平大嫂見沒人附合,心中更是憤恨不平。她瞅了一眼陳平,小聲嘀咕道:“個頭大又如何,光吃飯不幹活!有這樣的小叔子,還不如沒有!”
“呀,真的!這在咱農家可真是稀罕事,瞧他那個頭,原以為是個幹活的好手!”一個婦人小聲應道。雖是小聲,但四周的人卻聽得見。
“哼,這還有假!”陳平嫂子見有人附合,立即來了勁。“從我入門至今,小叔子除了上學,就是在家看書。別說是地裏,就是家裏的活計,也沒見他伸過手!”
“不是吧!我家黑娃,今年才五歲,家裏的飯菜可都是他做的呢?”
“我家土娃,前兒還去地裏鋤草呢!”
“哎呀,咱農家的娃,哪個不是下地走就開始幹活了。你家陳平也太精貴了些!”
一說到自家娃,婦人們紛紛眉飛色舞,各自誇著自家的娃。唯有陳平大嫂眉頭緊皺,一臉地憤恨。
婦人們雖然談得都是自家的娃,但看的卻是那安靜坐在樹下看書的陳平。
對於這些長舌婦,陳平本不想理會,但他那好大嫂,似乎唯恐別人發現不了他似的,總是冷嘲熱諷的將婦人們的話題扯到他身上來。
這讓陳平羞惱不已,最終不得不離開。
回到家,陳平仍然無法靜下心看書。他雖然還年幼,但基本的羞恥心還是有的。
“就那漏風的屋子,能有啥好東西,不就是吃糠咽菜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