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曆史的滾滾車輪進入1941年5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打已經快兩年了,此時的第三帝國已經是大半個歐洲的主人。在戰爭初期取得巨大勝利的德國已經占領、控製、統治有247萬6千平方公裏的土地和2億5百萬人口。聽命於德國的歐洲盟國另外擁有80萬平方公裏土地和7800萬人口。這些新占據的土地和所謂盟國,使本來就擁有全歐洲最雄厚工業基礎和最強大科技力量的德國戰爭潛力急劇增長。這個時候德國戰爭機器的主要注意力已經轉向東方。從2月份開始柏林的大街小巷已經傳遍了即將進攻蘇聯的傳聞(史實)。在東普魯士和波蘭,大量鋼筋混凝土工事、機場、倉庫被修建了起來,道路得到了修補,很多地方修建了堅固的電話、電報線路,有的還設置了地下複線;德國陸軍總司令部早在去年就從法國的楓丹白露遷到了柏林措森;大規模的部隊集結從西到東全麵展開。在另一個曆史中,再過1個月多一點,人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地麵戰爭—蘇德戰爭就會打響,但是這一切從源頭上說是被德國海軍的一名中將專程去柏林和他頂頭上司對話改變了。
“鄧尼茨啊,離開你在巴黎的指揮部專程來找我卻欲言又止,到底想說什麼,這麼多年來我還是第一次見你這樣忐忑不安啊。”德國海軍總司令雷德爾元帥在他的辦公室內笑著問他非常賞識的愛將。
“總司令官,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這個想法已經折磨我幾個月了。”潛艇部隊司令此時佩戴中將軍銜在另一個曆史中成為希特勒繼承人的鄧尼茨斟酌了一下語句繼續說道:“我經過反複琢磨,反複思考,最終形成的想法是,在英國還在堅持抵抗美國也即將參戰的情況下我們若進攻蘇聯是不合時宜的,會導致帝國輸掉戰爭!”
“進攻蘇聯是元首多年的夙願,並且已經差不多準備就緒,你居然在這個時候提出異議?!”雷德爾感到非常意外,臉上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極度震驚的表情。
“司令官,您是我非常尊敬的老長官。我知道我的想法有著怎樣的風險,但這個想法我是如鯁在喉,不得不說。”
雷德爾此時已經穩定了情緒,“鄧尼茨啊,你我認識的時間已經快20年了,你的能力和責任心我是非常了解的,我知道你能提出反對意見必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把你的想法先跟我說說吧,坐下說。”
就這樣,鄧尼茨和他的頂頭上司徹夜長談,第二天早上兩人都成了“熊貓眼”。“嗬嗬,先去睡覺吧,回去後將你的想法整理成一份詳細的意見書,我也在上麵簽字,由我交給元首。”“恐怕會連累總司令您啊。”“大不了元首盛怒之下摘去我頂上烏紗,若不能勸阻元首進攻蘇聯,偉大的德國會和上次大戰一樣再次輸掉戰爭,你我都將成為德意誌民族的千古罪人。”
鄧尼茨回到其在柏林的住處後隻眯了一會兒後就開始寫材料,寫了整整一天一夜,期間隻吃了侍從端上來的幾片果醬夾肉麵包。材料寫好後鄧尼茨再次來到德國海軍司令部交給雷德爾。雷德爾仔細過目後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後坐車前往帝國總理府,將材料鄭重交給侍衛長希孟德。希元首看到鄧尼茨的意見書的時間是在1941年4月17日下午2點,這一刻注定要被永載史冊。希元首開始看到意見書時非常生氣,連摔了幾個杯子。也是,巴巴羅薩方案是希元首等第三帝國高層反複商議討論形成的,投入了這麼多這麼大的精力,部署非常周密詳細,可如今一個小小的潛艇部隊司令居然上書要求取消該方案,實在是令希元首一時難以接受。可是等到憤怒過去之後,冷靜下來的希元首進入了深思,突然感到他非常賞識的愛將所提的意見好像有點道理(希元首對鄧尼茨有一種特殊的好感,史實),必須十分慎重地考慮,方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第一遍看完意見書的希元首差點沒暈過去,為何鄧尼茨的上書讓元首如此傷心呢?因為意見書上清楚的寫著此時進攻蘇聯萬萬不可,若發動對蘇聯的戰爭必敗無疑,並將導致德國整體上再次輸掉世界大戰,而且比上次世界大戰輸得更慘!主要理由如下:1、盡管德國擁有全歐洲最強大的工業實力,但至今為止德國尚未進入總動員狀態。也就是說以高效率著稱的德國人沒有能夠充分的利用控製的資源和人力。而蘇聯麵積大,軍隊數量眾多,最關鍵的是其政治體製下動員能力很強。在此情況下德軍若大舉東進即便屢戰屢勝,甚至打垮蘇聯西部常備軍主力,也無法實現在6至8周內推進到阿爾汗格爾斯克、伏爾加河、阿斯特拉罕一線的目標,對蘇戰爭陷入長期化是必然的。2、對蘇聯的戰爭將使原計劃的打完法國後將大批軍事工業轉入海軍和空軍裝備生產的目標無法實現,必將嚴重影響對英國作戰的國力軍力投入,必將導致德國陷入西邊短期內無法打敗英國,東邊短期內又無法打敗蘇聯的兩難境地。3、一旦進攻蘇聯,美國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必將在大力援助英國的同時也給蘇聯大量的援助支持其打下去。而且種種跡象表明美國正式卷入這場戰爭的日子恐怕也為時不遠,近期美國單方麵宣布將“大西洋安全區”延伸到距裏斯本僅740海裏的西經26度線就是明證。如此在長期戰爭中德國將陷入美蘇英三大強國的東西夾擊。到那個時候即便德國已經轉入總動員狀態也無濟於事,戰爭失敗將成定局。4.若取消進攻蘇聯將主要力量集中於西線,並在美國參戰後逐步加大動員力度,完全可以杜絕美英軍隊進入歐洲大陸的任何可能性。至於很多人擔心的蘇聯主動進攻德國,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除非美軍地麵部隊推進到德國本土,否則斯大林絕不會主動挑起戰爭。斯大林在邊境部署重兵是出於政治訛詐的考慮,並非準備發動戰爭。因為斯大林清楚的知道其軍隊在經曆大清洗後有著怎樣的弱點,從外交角度考慮為避免西方世界聯合起來對付蘇聯也應當避免先發動戰爭(小規模戰爭不在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