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岱和馬雲祿南下,郭嘉就像吃了大力金剛丸一樣,水軍第一戰打響,餘皇戰艦上的孫權一臉便秘。
周瑜就像吃了翔一樣,同樣是蒙衝戰艦,王浩這邊的戰艦可以輕鬆達到15節,東吳的蒙衝最快隻能達到12節。
在這樣的情況下,荊州水軍完全可以用放風箏的戰術,吊打東吳水軍各種不服,哪怕總有再強戰艦都沒有,除了少數被合圍的戰艦,很少荊州戰艦會被擊沉。
海裏是海上的長度單位,它原指地球子午線上緯度1分的長度,由於地球略呈橢球體狀,不同緯度處的1分弧度略有差異,故國際上采用1852米為標準海裏長度。
一節就是1.852公裏,王浩戰艦全部改用蒸汽機推動方式,時速達到15節也就是接近時速28/公裏,比東吳水軍的戰艦快了很多。
這隻是在河流地方戰鬥,完全無法體現蒸汽機推動的極致,其實單輪航行能力,王浩的戰艦能達到18節以上。
時速30/公裏,在戰場沒有準備的話,對手瞬間就錯身而過了,樓船上的排杆根本無法瞄準,沒有拋石機的威脅,中大型戰艦很少出現沉沒的情況。
馬均設計戰艦時,就考慮到高速撞擊的後果,王浩這邊的戰艦,前麵都加上了厚厚的鐵板,而不是那種薄薄的鐵皮,就算撞到了東吳戰艦,也不至於會船毀人亡。
王浩要求戰艦加厚,這是為了防止撞擊,有了龍骨之後船身抗擊打,和抗風浪的水平明顯提高,加上蒸汽機的推動,大大節省人力驅動的代價,想要不怕撞擊就有加厚船身的必要性。
東吳戰艦也出現了龍骨,加強船隻穩定性和抗風浪,不過加入龍骨之後戰艦重量加重,吃水位也變深了,想要驅動就需要更多的人。
航行速度下降成為東吳造船業的難題,這次作戰充分體現出來了,黃海的蓋海號大戰艦,被王浩的盾海壓著打,尤其是王浩的盾海加入了連弩,這種大型遠程攻擊武器。
蓋海號戰艦航速13節,能乘坐士卒七千多人,其中弓弩手三千人,而弓弩射程一百步,投石排杆是兩百步,附帶十艘蒙衝戰艦,二十艘小型戰艦,這已經是東吳頂尖的戰艦了。
盾牌戰艦航速21節,能乘坐士卒五千人,弓弩手隻有五百人,大型連弩射程一百五十步,排杆投石兩百步,附帶蒙衝五艘,蒙衝裝有大型連弩,小戰艦五艘用來登陸和救援。
從數據上來說,王浩的盾海戰艦不如黃海的蓋海號,可是攻擊力度卻遠遠超過蓋海號。
利用速度追上蓋海號之後,王浩的遠程攻擊是蓋海號的十倍,蓋海隻能用三根拍杆投石攻擊,一百步之內沒有其他攻擊力。
隻要王浩的登陸艦,沒有被蓋海號拍杆投石擊到,什麼問題都沒有,投石對於蒙衝和盾海沒有多大傷害力,頂多就是士卒受傷。
而王浩用速度靠近蓋海號之後,三杆投石,加上五艘蒙衝大型連弩,巨型標槍弓弩連續十連射,就讓不說能擊殺多少士卒,蓋海小戰艦肯定擋不住,蒙衝被多次射擊都會誇掉。
蓋海號想躲又躲不開,畢竟速度不夠盾海戰艦快,想靠近一點全力輸出也不可能,盾海戰艦看到對方靠近,就用放風箏戰術,如果深入敵後又怕火戰船自殺式攻擊。
“這也不是辦法,今天一天就被擊沉三千小型戰艦,蒙衝和濠衝都受到不同損傷………”
周瑜坐在左側愁眉苦臉的說道。
“這又能怎麼樣,難不成向王浩投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