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陸遜的隱忍(1 / 2)

孫氏自孫策脫離袁術之後,領著黃蓋、周泰、蔣欽等十餘騎南下,先入住廬江郡康家,後謀都蔚之兵權渡江而過,東進建鄴後方得以落腳。

然周、魯、陸皆為江東大戶,孫氏政權立足江東,對江東大族由最初的屠戮到而後的任用,才使諸人得以成其功名,同時也讓三族對孫氏懷恨在心。

當初孫策脫離袁術時,領著孫家的幾位三朝元老南下,廬江太守乃是袁術舊部,孫策從袁術那裏沒有某得兵馬,對於袁術懷恨在心,廬江太守一家被孫策等人暗害,廬江郡三千府兵也被孫策收服。

得到兵權之後孫策落腳江東,對江東士族大肆屠戮,周、陸、魯三族也有不少人被牽扯進去,這一切的一切陸遜都看在眼裏。

孫策死去之後孫權繼位,孫權因為害怕元老位高權重,對於自己的侄子非常忌憚,於是提拔許多年青的將領分化兵權,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等就是其中之一。

然孫權剛剛繼承大權,對於許多元老並不放心,哪怕自己親自挑選的後背英傑也有提防之心,像周泰艦隊表麵雖然是他掌控,可是夷洲卻是孫權子嗣在做主,沒有糧草艦隊有何用。

程普、黃蓋都是一等一的水軍悍將,那次出征不是魯肅就是周瑜,總有一個監軍或者大都督監管,就連僅剩的兵馬大權,孫權也分給淩統和陸遜等年青人,蔣欽當初坐鎮丹陽郡,後備糧草需要陸遜來供應,孫權的帝王心術玩得特遛,而且平衡之道也讓人無法挑剔。

但是這一切都必須有一個前提,就是他的江山能經得住風雨,而不是現在這樣風雨飄搖,一旦孫走到了權窮途末路,那些原本對他難怪怨恨之人,就會原形畢露露出爪牙。

淩統:“陸遜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陸遜:“我為什麼不能這麼做?”

淩統:“主公待你不薄,你既然背叛主公投靠王浩這個奸賊。”

陸遜:“待我不薄,哈哈…哈哈…,淩公績你說孫權待我不薄,這真是天大的笑話…”

淩統:“若不是主公看得清你,你如今還在會稽當一個小校尉……”

陸遜:“沒錯,說的一點都不錯,那你知道我當了多久校尉嗎?”

陸遜約淩統河流商議討伐丹陽之事,趁著淩統喝醉將他和護衛束縛,東吳的七萬大軍,有一大半兵權落到陸遜手裏,淩統不知道陸遜為什麼要背叛孫權,他們年青一代都是孫權一手提拔上來的,孫權冊封陸遜為婁昌侯,右將軍,確實待他不薄啊。

陸遜:“淩公績你知道孫氏是怎麼起家的嗎?”

淩統:“烏程侯為十八路討董先鋒,屢次破敵匡扶正義,小霸王孫策神勇無敵,有霸王之姿,主公仁義之至乃是上蒼……”

陸遜:“呸……孫堅身為討董先鋒卻心懷不軌,一心想脫離袁術割據稱雄,率先攻進洛陽城暗中盜取傳國玉璽。

孫策狼子野心如勝乃父,為了一己私欲脫離袁術,暗害廬江郡太守康家一百多口人,南下江東屠戮士族萬千,什麼狗屁神勇,孫策就是徹頭徹尾的屠夫。

孫權也不是什麼好東西,黃蓋、蔣欽等人為孫氏做牛做馬,三朝元老一直忠心耿耿於他,他孫權又是怎麼對待這些元老的?”

淩統:“主公就算再不是,也比你這白眼狼強多了,吃裏扒外的東西……”

陸遜:“我吃裏扒外?我告訴淩公績,這江東本來就不屬於孫氏,就連當初孫策南下那三千兵馬,也是從我陸家搶來的,因為廬江太守就是我外祖父…”